한국   대만   중국   일본 
華嚴經 -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跳?到?容

華嚴經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華嚴經 》,全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 》( 梵語 ?????????? ??????????? ????? Mah?vaipulya Buddh?vata?saka S?tra ),又名?《 雜華經 [1] 、《 佛雜花經 [2] ,是 大乘佛? 的重要 經典 之一。據稱本經是 釋迦牟尼佛 菩提樹 下成道後,在 禪定 中? 文殊 普賢 等大菩薩顯現無盡 法界 時所宣講,被認?是 佛? 中最?浩瀚廣博的 世界觀 介紹。 華嚴宗 依據本經立 法界緣起 事事無? 等義?宗旨。

華嚴宗旨 [ ?? ]

經題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經名由“大”(maha)、“ 方廣 ”(vaipulya)、“ 佛陀 ”(buddha)和“華嚴”(avata?saka)組成,意?「名?『佛華嚴』的大乘方廣經典」。其中“大”指大乘,與“方廣”連用?調經文之方正、廣大、平等 [2]

華嚴梵語?avata?sa、avata?saka [3] [4] [註 1] ,指王冠、耳環、花?等環狀裝飾品,引申?裝飾繁複、莊嚴美麗;「佛華嚴」(Buddh?vata?saka)指稱 佛國 之無限莊嚴,也指此經中 蓮華藏世界 毘盧遮那佛 淨土 )之美麗。 [2]

日本學者 櫻部建 日? 櫻部建 則認?「佛華嚴」是形容諸佛 示現 神通變化,由四面八方乘坐蓮花前來集會的現象,與佛國境界無關 [2] 。在梵本《撰集百緣經》的第15緣,佛陀示現稱?「佛華嚴遊?」(Buddh?vata?sakavikr??ita)的神變,「於其臍中,出七寶蓮華,各有化佛結跏趺坐,放大光明,上至 阿迦??天 日? 色究竟天 ,下至 阿鼻地獄 」;又在藏譯佛典中, 藏語 「集會」一詞(phal chen)常用來對譯梵語的avata?saka [3]

華嚴宗 [ ?? ]

華嚴宗 以華嚴經?“法?因果”,“理智人法”兼備之名稱,一經的要旨,都包含在題目中。大,?包含之義;方,?軌範之義;廣,?周遍之義。?一心法界之體用,廣大而無邊,故稱?大方廣。佛,?證入大方廣無盡法界者;華(花),?成就萬德圓備果體之因行的譬?;嚴,?開演因位之萬行,以嚴飾佛果之深義,此?佛華嚴。

華嚴宗主張此經以「因果緣起、理實法界」?宗(因果緣起必無 自性 ,無自性故?理實 法界 。法界理實必無定性,無定性故?成因果緣起) [8] ,說菩薩以 菩提心 ?因而修諸行,頓入佛地的因果,顯示心性含攝無量、緣起無盡、時空行願等相涉相入、無?無盡的理境,及佛果地遼闊無?、莊嚴無比的勝境。此經之舊譯(六十卷本)有寶王如來性起品,亦?新譯(八十卷本)之如來出現品,揭?了華嚴宗的性起思想;性起二字的詮釋,是華嚴學界的重要議題。 [9]

雲棲?宏 ,華嚴經要旨?:「知一切法,?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出〈梵行品〉 [10]

歷史淵源 [ ?? ]

根據 漢傳 華嚴宗的說法,《華嚴經》是 龍樹 進入龍宮取回的 [11] ,有上中下三種版本 [12] ,內容長度不同,傳入人間的版本?下本十萬頌 [13]

龍樹 在《 大智度論 》中,提到《 十地經 [14] 與《 不可思議經 [15] ,提到的內容對應於華嚴經十地品與入法界品。龍樹與 世親 也曾?《十地經》作註解,?《 十住毗婆沙論 》與《 十地經論 》。 呂? 認?,龍樹時代還沒集成大本《華嚴經》,而是以單行本方式流傳。

印順法師認?,《華嚴經》集成可劃分?三個階段:最早出現的是《 兜沙經 》與《 菩薩本業經 》等;隨後出現《十地經》與《不可思議經》等;這些單行本最終集成大本《華嚴經》 [16] 。早期的《十地經》都不說十 波羅密 ,印順法師指出,可以從《華嚴經》裏對十波羅密的使用,說明整部經典或全本,是經過不斷增補而形成的,所以大本《華嚴經》應是後期大乘的著作 [17]

佛?學者認?,《華嚴經》最早的寫作年代,可能在 佛滅 後約五百年,可能在西元3或4世紀時開始集結。《???》最初在印度只是分散的章句,??有集?成完整的?典。?在公元2~4世?中??,??系的?典?南印度,向西北印度和中印度?播。最后在中?西域地?合成大本的《???》。

不同?言版本 [ ?? ]

北宋寫本《普賢行願品》,瑞安慧光塔出土, 浙江省博物?

作??多佛典集成的一大部類,《華嚴經》的梵文原本現已不存。本經的 梵文 本目前發現了相當於《十地品》的《十地經》(Da?abh?mika S?tra)和相當於《入法界品》的《 健拏驃訶 》(Ga??avy?ha) [註 2] 。這兩本經在印度獨立傳播,在 尼泊爾 ,被歸入大乘佛?的“九法”之中,?且也有獨立的漢譯本。此外,近年發現,西藏還保存有《華嚴經·壽量品》的梵文原本,在 中亞 一些屬於《華嚴經》的梵文殘片也被陸續發現 [3]

《華嚴經》有三個漢譯本:

  • 六十華嚴 東晉 佛馱跋陀羅 譯,六十卷。又稱《舊華嚴》、《晉經》。收於 大正藏 第九冊。
  • 八十華嚴 于? 實叉難陀 譯,八十卷。又稱《新華嚴》、《唐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冊。總成七處,九會,三十九品。 [20]
  • 四十華嚴 :唐代 般若 譯,四十卷 [21] 。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22] ,略稱《普賢行願品》,?《入法界品》的別譯本,其文大量增加,?附有 普賢十大行願 和「普賢廣大願王?淨偈」(普賢菩薩行願讚、普賢菩薩行願王品、普賢菩薩行願王經)。因在 貞元 十二年譯出,故又稱《貞元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冊。在 藏傳佛? ,〈普賢菩薩行願讚〉也受到高度的重視,尤其是 七支供養 法。

藏文 甘珠爾 收錄《華嚴經》( 藏語 ?????????????????????????????????????????????????????? 威利?? sangs rgyas phal po che zhes bya ba shin tu rgyas pa chen po'i mdo )共45品,三萬九千三十頌 [3] ;前44品相當於八十華嚴的前38品,最後一品相當於《入法界品》。其經文原本來自 西域 于? 勝友 智軍 譯, 遍照 校,內容與漢文本頗有出入,?多出兩品,分別是第十一品「如來華嚴品」(Tath?gat?vata?saka),位於毗盧遮那品後如來名號品前,以及第三十二品「普賢宣說品」(大方廣普賢所說經 ),位於十地品後十定品前。

?容 [ ?? ]

結構 [ ?? ]

七處九會 五周因果 八十華嚴
四萬五千頌 (三十九品)
六十華嚴
三萬六千頌 (三十四品)
別行本
(初會)
普賢?會主
所信因果 [信] 世主妙嚴品 [23]
Sarva-lokendra-vy?ha-naya-prabh?va
世間淨眼品
如來現相品 盧舍那佛品
普賢三昧品
世界成就品 [24]
Lokadh?tu-samudra-nirde?a-
vibh?vana-samud?gama
華藏世界品 [25]
Kusuma-tala-vy?h?la?k?ra-
lokadh?tu-samudra-pari?uddh?-
gu?a-samudra-avabh?sa
毗盧遮那品
(二會)
文殊?會主
差別因果 [解] 如來名號品 如來名號品 兜沙經 [26] [27] ,後漢 支讖
菩薩本業經,吳 支謙
四聖諦品 四諦品
光明覺品 如來光明覺品 兜沙經,後漢支讖譯
菩薩本業經,吳支謙譯
菩薩問明品 菩薩明難品
淨行品
Gocara-pari?uddhi [28]
淨行品 菩薩本業經,吳支謙譯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失譯
賢首品
Bhadra?r?
賢首菩薩品
(三會)
法慧?會主
昇須彌山頂品 佛昇須彌頂品 菩薩本業經,吳支謙譯
須彌山頂上偈讚品 菩薩雲集妙勝殿上說偈品
十住品 [29]
Da?a-vyavasth?na [30]
菩薩十住品 菩薩本業經,吳支謙譯
菩薩十住行道品,失譯
菩薩十住經,晉竺法護譯
梵行品
Brahmacharya
梵行品
初發心功德品 初發心菩薩功德品
明法品
Dharm?loka [31]
明法品
(四會)
功德林會主
昇夜摩天宮品 佛昇夜摩天宮自在品
夜摩宮中偈讚品 夜摩天宮菩薩說偈品
十行品 功德華聚菩薩十行品
十無盡藏品 菩薩十無盡藏品
(五會)
金剛幢會主
昇兜率天宮品 如來昇兜率天宮一切寶殿品
兜率宮中偈讚品 兜率天宮菩薩雲集讚佛品
十?向品
Vajradhvaja-pari??man?
金剛幢菩薩十?向品
(六會)
金剛藏會主
十地品
Da?a-bh?mik?
十地品 漸備一切智德經,晉 竺法護
十住經,後秦 鳩摩羅什
十地經,唐 尸羅達摩
(七會) [註 3]
如來?會主
十定品
Da?a-sam?dhi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晉竺法護譯
十通品 十明品
十忍品 十忍品 如來興顯經,晉竺法護譯
阿僧祇品 心王菩薩問阿僧祇品
壽量品 壽命品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唐 玄?
校量一切佛?功德經,宋 法賢
Anantabuddhak?etragu?odbh?vana
諸菩薩住處品 菩薩住處品
佛不思議法品 佛不思議法品
如來十身相海品 如來相海品
隨好光明功德品 佛小相光明功德品
平等因果 [解] 普賢行品
Samantabhadra-c?rya-nirde?a
普賢菩薩行品
如來出現品
Tath?gatotpatti-sa?bhava-nirde?a [32]
寶王如來性起品 如來興顯經,晉竺法護譯
(八會) [註 4]
普賢菩薩會
成行因果 [行] 離世間品
Lokottara
離世間品 度世品經,晉竺法護譯
(九會) [註 5]
逝多林
證入因果 [證] 入法界品 [33]
Ga??avy?ha(健拏驃訶) [19]
法界品 羅摩伽經 [34] ,失譯
續入法界品,唐 地婆訶羅
三曼陀?陀羅菩薩經,失譯
普賢行願品四十卷,唐 般若
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唐 不空
文殊師利發願經,晉 佛馱跋陀羅
普賢菩薩行願讚,唐 不空
普賢菩薩行願王經,失譯
普賢菩薩行願王品,失譯
Samantabhadra-cary?-pra?idh?na
(別品)
普光明殿
華嚴別品 華嚴別品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失譯
佛華嚴入如來德智經,隋 ?那?多
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唐 實叉難陀
Sarvabuddha-vi?ay?vat?ra-jn?n?
-lok?la?k?ra
(別品)
普光明殿
信力入印法門經,後魏 菩提留支
?raddh?-bal?-dh?n?-vat?ra-mudr?
(別品)
如來 神力 所持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唐實叉難陀譯
(別品)
菩提樹
如來不思議境界經,唐實叉難陀譯
華嚴不思議佛境界分,唐 提雲般若
Acintya-buddhavi?aya-prakara?a
(別品)
鷲峯山
華嚴修慈分,唐提雲般若譯
Maitr?bh?van?-prakara?a [35]
(別品)
鷲峯山
十住品
賢首品
菩薩十住品
賢首菩薩品
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宋 法天 [36]
Ratnolk?-dh?ra??

菩薩道地 [ ?? ]

中國佛?根據《 菩薩瓔珞本業經 》、《 仁王護國經 》、《 大乘梵網經 》,認?從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直到圓滿成佛,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總共有五十二個階位,?菩薩 五十二位 。在《華嚴經》中,雖提到五十二位中的十住、十行、十?向、十地,但是是在各品分別陳述,沒有明顯將其組合成一系列的位階。

華嚴三昧 [ ?? ]

甚深禪定名稱,明一?法界、無盡緣起之理,修六度四攝、莊嚴佛果之行,只有普賢菩薩大行,可入正覺華嚴三昧。六十華嚴三十七曰:“普賢菩薩正受三昧,其三昧名佛華嚴。”若得華嚴三昧,可謂已經成佛,《無量壽經》詩句?證:“得佛華嚴三昧,宣暢一切經典。”?影在《無量壽經疏》中說:“如華嚴說,彼一三昧統攝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華嚴經》第十二品賢首菩薩偈曰:“嚴?不可思議?,供養一切諸如來;放大光明無有邊,度脫?生亦無限;智慧自在不思議,說法言辭無有?;施戒忍進及禪定,智慧方便神通等;如是一切皆自在,以佛華嚴三昧力。”

??字母 [ ?? ]

西夏文 活字印本《???普?行品》, 甘?省博物? 藏。首行???文“身?意?无有疲?”

??字母出自《大方?佛???入法界品》,全部有42?字母,? 善?童子 ??第44位善知???授的字智法?。 [37] 相??古代僧人???梵?而?生用?字?注的梵?字母表。 不空 譯有《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阿、多、波、左、那、邏、?、婆、茶、沙、?、?、也、瑟?、迦、娑、?、伽、他、社、?、?、奢、?、叉、娑多、壤、曷?多、婆、車、娑?、訶婆、?、伽、?、拏、娑頗、娑迦、也娑、室左、侘、陀。

註解 [ ?? ]

華嚴經註解 [ ?? ]

  • 隋代, 吉藏 《華嚴經遊意》一卷
  • 唐代, 智儼
    • 《華嚴經搜玄記》十卷(六十華嚴)
    • 《華嚴孔目章》四卷(六十華嚴)
  • 唐代, 賢首法藏
    • 華嚴經探玄記 》二十卷(六十華嚴)
    • 《華嚴經文義綱目》一卷(綱要)
    • 《華嚴經旨歸》一卷(綱要)
    • 《華嚴經義海百門》一卷
  • 唐代, 慧苑
    • 《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音義》(八十華嚴音義)
    • 《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八十華嚴)
  • 唐代, ?溪湛然 《大方廣佛華嚴經願行觀門骨目》一卷
  • 唐代, ??澄觀
    •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卷(八十華嚴)
    •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九十卷(八十華嚴)
    • 《華嚴經疏?玄談》九卷
    • 《華嚴經行願品疏》十卷(四十華嚴)
    • 《大華嚴經略策》一卷(綱要)
    • 《新譯華嚴經七處九會頌釋章》一卷(綱要)
  • 唐代, 宗密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四十華嚴)
  • 唐代, 李通玄
    • 《新華嚴經論》四十卷(八十華嚴)
    •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四卷
    • 《大方廣佛華嚴經中卷卷大意略?》一卷(綱要)
  • 宋代,復菴
    • 《華嚴綸貫》一卷(綱要)
  • 明代, ?山德?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八十卷(八十華嚴)
  • ?代,永光《大方廣佛華嚴經三十九品大意》一卷(綱要)
  • (日本) 鎌田茂雄 日? 鎌田茂雄 《華嚴經講話》(六十華嚴)

十地經論釋 [ ?? ]

論書引用 [ ?? ]

「淨行品」、「十地品」、「十?向品」、「如來出現品」、「離世間品」、「入法界品」等華嚴單經(品),在大乘論書中得到頻繁引用。這表明《華嚴經》在印度相當流行,也得到印度大乘論師的重視 [38]

華嚴宗 [ ?? ]

《金獅子章》全稱《華嚴金獅子章》,是 華嚴宗 三祖 賢首 國師 武則天 闡述華嚴宗義理的講記,比?巧妙,深入淺出,結構嚴謹,言簡意?,令武則天茅塞頓開,大?贊賞。此章采用以十代表圓滿的華嚴結構,共分十個部分:一名緣起,二辨色空,三約三性,四顯無相,五說無生,六論五?,七勒十玄,八括六相,九成菩提,十入涅槃。

註解 [ ?? ]

  1. ^ 在《 維摩詰所說經 》中?有「華嚴菩薩」( 羅什 譯本),來自?一個梵語詞彙 Padmavy?ha 英? Padmavyuha ,他本譯作蓮華淨( 支謙 本)、蓮華嚴( 玄? 本) [5] ,根據《注維摩詰經》的解釋,「以三昧力現?華,遍滿虛空大莊嚴」稱?華嚴。又《 放光般若經 》:「昔者我於花嚴國」,在他本譯作「華嚴城、?華城」(羅什譯本)、「?華王都、蓮華王都」(玄?譯本)、「華嚴大城」(《 佛本行經 》)、「蓮花城」(《 四分律 》、《大寶積經·菩薩藏會》)、「鉢摩大國」(《 增壹阿含經 》、《太子瑞應本起經》、《 四分律 》)、「鉢摩國」(《 六度集經 》)、「鉢摩訶」(《異出菩薩本起經》)、「蓮華具足」(《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其梵本用詞?Padm?vat? [6] ,該處或又稱作「燈光城」 D?pavat? [7]
  2. ^ 健拏ga??a是指瘤或莖節,用於複合語ga??a-時,有大或最上的意思。驃訶vy?ha意指裝飾、莊嚴、壯麗、分佈、安排 [18] [19]
  3. ^ 《六十華嚴》沒有在普光明殿說法的〈十定品〉,故從「十明品」至「寶王如來性起品」皆劃入第六「他化自在天宮」會。
  4. ^ 《六十華嚴》?第七會。
  5. ^ 《六十華嚴》?第八會。

?考文? [ ?? ]

  1. ^ 佛學大辭典 》:【雜華經】(經名)華嚴經之異名。萬行譬如華,以萬行莊嚴佛果,謂之華嚴。百行交雜,謂之雜華。其意一也。華嚴玄談九曰:‘今經受稱多種不同……其二從譬受名,如涅槃及觀佛三昧經,名此經?雜華經,以萬行交雜緣起集成故。 ’觀佛三味經本行品曰:‘佛實相好,我初成道 摩伽陀國 寂滅道場,?普賢賢首等諸大菩薩,於雜華經中已廣分別。’
  2. ^ 2.0 2.1 2.2 2.3 曹郁美. 【華嚴小百科】 何謂 「大方廣佛華嚴經」? . 人間福報. 2014 [ 2021-08-06 ] . ( 原始?容 存?于2022-03-08).  
  3. ^ 3.0 3.1 3.2 3.3 薩爾吉. 試論《華嚴經》的構成與流布:以梵藏文獻?中心 (PDF) . 2013 華嚴專宗國際學術?討會論文集. [ 2020-05-07 ] . ( 原始?容 (PDF) 存?于2021-04-16).  
  4. ^ 巴利字典 avata?sa . [ 2021-08-06 ] . ( 原始?容 存?于2022-02-17).  
  5. ^ 辛嶋?志. 試探《維摩詰經》的原語面貌 (PDF) .  
  6. ^ ???????? pad ma can padm?vat? . Glossary of Terms - 84000 Reading Room.  
  7. ^ 《A??as?hasrik? Prajn?p?ramit?》(英譯) :「The Lord then said: So it is, O Gods! So did I, when I met the Tathagata Dipankara in the bazaar of Dipavati, the royal city, possess the fulness of this perfection of wisdom, so that Dipankara, the Tathagata, predicted that one day I should be fully enlightened.」
  8. ^ 曹郁美. 【華嚴小百科】 法藏思想:理實法界、因果緣起 . 人間福報. [ 2021-08-06 ] . ( 原始?容 存?于2022-03-08).  
  9. ^ 張蘭石. 〈「性起」的本意與比附---「靈性起心」與「體性起用」 . 玄?佛學?究. 2013-03-30, (19): 75?111 [ 2017-10-29 ] . ( 原始?容 存?于2017-10-29).  
  10. ^ 雲棲?宏《竹?三筆》:「成就慧身。不繇他悟者。華嚴經之口訣也。」
  11. ^ 賢首法藏《 華嚴經探玄記 》卷1:「故西域相傳,龍樹菩薩往龍宮,見大不思議解脫經。有三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頌四天下微塵數品。四中本者,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此上二本,??在龍宮,非閻浮提人力所受持,故此不傳。五下本者,有十萬頌三十八品。龍樹將此本出現傳天竺,?攝論百千?十萬也。西域記說,在于?國南遮俱槃國山中具有此本。」
  12. ^ ???? . [ 2014-09-25 ] . ( 原始?容 存?于2021-03-11).  
  13. ^ 華嚴經傳記 》:「又如?諦三藏云:西域傳記說,龍樹菩薩往龍宮,見此華嚴大不思議解脫經,有三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四天下微塵數品,中本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萬偈四十八品。其上中二本及普眼等,?非凡力所持,隱而不傳。下本見流天竺。蓋由機悟不同,所聞宜異,故也是以。」
  14. ^ 《大智度論》卷49:「問曰:此中是何等十地?答曰:地有二種:一者、但菩薩地,二者、共地。共地者,所謂乾慧地乃至佛地。但菩薩地者,歡喜地、離垢地、有光地、增曜地、難勝地、現在地、深入地、不動地、善根地、法雲地。此地相,如《十地經》中廣說。」
  15. ^ 《大智度論》卷50:「如《不可思議經》中說:瞿毘耶是大菩薩,一切眷屬皆是住阿毘跋致地菩薩;以方便三昧變化力,?男、?女,共?眷屬。如轉輪聖王居士寶,是夜叉、鬼神現作人身,與人共事。」
  16. ^ 《初期大乘佛?之起源與開展》:「《華嚴經》是不同部類的綜集。集出的時間,應大分?三期:一、初編,如《兜沙經》、《菩薩本業經》等所表示的,在西元150年時,一定已經集成。二、〈入法界品〉與〈世界成就品〉等,《大智度論》已加以引用,推定?龍樹以前,西元150-200年間所集成。三、集成現存《華嚴經》那樣的大部,近代學者作出不同的推論,依個人的意見,贊同西元三世紀中說。當然,在大部集成以後,補充幾段,或補入一品,都是有可能的。」
  17. ^ 黃夏年. 略論 印順法師對《華嚴經》之成立的?究 (PDF) . 玄?佛學?究. 2006 [ 2017-01-18 ] . ( 原始?容 (PDF) 存?于2021-03-11).  
  18. ^ Douglas Osto. The Supreme Array Scriptur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Title “Ga??avy?ha-s?tra” . 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 2009 [ 2020-05-08 ] . ( 原始?容 存?于2020-07-20).  
  19. ^ 19.0 19.1 木村?孝. 《華嚴經》的現代解讀 . 2020 [ 2020-05-10 ] . ( 原始?容 存?于2021-04-16).  
  20. ^ 《大方廣佛華嚴經》(一) . [ 2014-09-28 ] . ( 原始?容 存?于2014-11-25).  
  21.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一 . [ 2014-09-28 ] . ( 原始?容 存?于2013-10-09).  
  22.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 . [ 2014-09-28 ] . ( 原始?容 存?于2013-10-17).  
  23. ^ 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按梵本。此品具名薩婆?鷄印拏?驃訶柰耶鉢??婆娜忙鉢里勿多。此云名一切世主莊嚴法門威德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若別對者:薩婆(sarva)一切也。?鷄(loka)世間也。印拏?(indra)主也。驃訶(vy?ha)莊嚴也。柰耶(naya)法門也。鉢??婆(prabh?va)威德也。??忙(nama)名也。鉢里勿多品也。」
  24. ^ 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若依梵本云。?迦?都(世界,lokadh?tu)三慕達羅(海也,samudra)涅第奢(演說,nirde?a)????縛?囊(觀察,vibh?vana?)三牟陀儉摩(合集,samud?gama)娜忙(名也)鉢里冗(勿?)多。(品也)若依逈文。總云名觀察十方世界海演說合集品(Lokadh?tu-samudra-nirde?a-vibh?vana-samud?gama)。今但名世界成就品者。譯家存略太甚也。????縛?囊亦照曜(vibh?-?)義。謂智照於境觀察同也。合集成就也。謂說諸緣合集能成就世故。」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若具梵云。?迦馱都(世界也)三慕達羅(海也)濕第奢(演說也)匿縛?囊(觀察亦云照曜)三牟陀(十方也)儉摩(合集也)娜??(名也)鉢里勿多(品也)。若依?文。總云觀察十方世界海演說合集名品。」
  25. ^ 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梵本於此品中分?五品。初一是本品,後四是子品。今此本品梵本具名拘蘇摩(kusuma)多羅(tala)驃訶(vy?ha)阿楞伽(ala?k?ra, ala?k?ra)?迦?超(?迦?都? lokadh?tu)三牟達羅(samudra)鉢履輪陀(鉢履輸陀? pari?uddh?)懼囊(gu?a)三牟達羅(samudra)阿縛婆婆(阿縛婆娑? avabh?sa)。此云華藏莊嚴嚴具世界海之遍?淨功德海光明。謂:地山河海等住在種種光明蘂香幢大蓮華中所含藏故,名?華藏。……後四子品者:一名說華藏莊嚴世界海輪圍莊嚴品。此?說輪圍山處是也。二名說世界海大地上莊嚴品。此?說大地上河海等處是也。三名說?種安立品。此名在說諸世界種前安也。四名說世界安立品。此名在說二十層諸世界前安也。而?譯之家。以隨方當簡故。略子留本。於本名中。復取省易。唯存四字。今所具載者。欲使傳燈之人和(知?)本末矣。」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梵云拘蘇磨(華也)多羅(藏也)驃訶(莊嚴也)阿楞伽(嚴具也)?迦馱都(世界也)三牟達?(海也)鉢履輸陀(云遍?淨也)懼?(功德也)三牟達?(海也)阿羅婆娑(光明也)鉢履勿多(品也)。此云華藏莊嚴嚴具世界海遍?淨功德海光明品」
  26. ^ IMRE HAMAR. THE HISTORY OF THE BUDDH?VATA?SAKA-S?TRA: SHORTER AND LARGER TEXTS (PDF) . [ 2020-05-09 ] . ( 原始?容 (PDF) 存?于2021-03-11). The word dousha in Lokak?ema's title is a transliterated Sanskrit word; however, it cannot be unmistakably identified. One possible solution is da?a , which means ten……Alternative solutions are tath?gata , to?a (satisfaction) .  
  27. ^ 《?梵語》:「兜沙經(譯曰歡喜)」
    《一切經音義》:「兜沙(上斗侯反梵語也。古譯?業行或云行業)。」。
  28. ^ 《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梵本云具折羅波唎戍提。言具折?者,所行也。波唎者,皆也、遍也。戍提者,?淨也。謂:由善用心,令三業、六根於所行三性境,皆隨所應,成信、願、行,故云所行皆?淨也。」
  29. ^ 《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依梵本中具名演說菩薩十住品」。
  30. ^ Etienne Paul Marie Lamotte; Gelongma Karma Migme Chodron(trans.). Maha Prajnaparamita Sastra - Note (2). The ten Bodhisattva grounds or abodes . [ 2020-05-09 ] . ( 原始?容 存?于2021-04-16). Ten bodhisattva vyavasth?nas (rnam par dgod pa bcu, che tchou), named and explained, in the Avata?saka in the chapter on the bodhisattvada?avyavasth?nas  
  31. ^ 《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達摩阿?迦娜忙鉢里勿多。達摩(dharma)法也。阿?迦(?loka)光明。娜忙(nama)名也。鉢里勿多品也。」
  32. ^ 張蘭石. 「性起」的本意與比附??「靈性起心」與「體性起用」 (PDF) . 玄?佛學?究. 2013 [ 2020-05-09 ] . ( 原始?容 (PDF) 存?于2021-03-12). 由圖博文華嚴的對應品名"de-bshin-g?egs-pa skyeba ?byuv-ba"可構擬「如來性起」之梵本原詞?:"tath?gatotpattisa?bhava"(=tath?gata+utpatti-sa?bhava)  
  33. ^ 《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依大慈恩寺華嚴梵本……善財離貪藏品第四十二(從入法界品初已下。至爾時文殊說此偈已告善財言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可樂已前是) 彌勒離貪名善財所問品第四十三(從有國土名可樂已後。至爾時善財得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知識已前是) 普賢離貪名竟(在普賢長行後說偈前有此語) 說如來功德不思議境界上境界入品第四十四竟(從爾時善財得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已後盡。說如來功德不思議界上境界入品已前是)」
  34. ^ 《?梵語》:「羅摩伽三昧法門(譯曰羅摩伽者遊戱也)……羅摩伽國(譯曰?行)」
    長阿含經:「 羅摩伽國 (r?mag?ma,r?ma+g?ma,r?ma?遊?,g?ma?行)拘利民?」
  35. ^ 釋惠敏; Dhammadinn?. 《華嚴經》修慈法門與于?語《贊巴斯特之書》第三章之禪觀分析 (PDF) . [ 2020-05-06 ] . ( 原始?容 (PDF) 存?于2020-08-08).  
  36. ^ 印順《初期大乘佛?之起源與開展》:「『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五卷,趙宋法天譯。卷一與卷二的偈頌,與「唐譯本」的『十住品』,大體相合。從卷三「佛子諦聽賢吉祥」起,到卷五「一一面前經劫住,最勝福報未?難」止,與「唐譯本」的『賢首品』第十二相合。這是取『十住品』、『賢首品』?主,加入「寶光明總持陀羅尼」──?等,重?纂集而成的別部。」
  37. ^ ??字母是什??是?四十二字? . ( 原始?容 存?于2019-06-20).  
  38. ^ 薩爾吉. 試論《華嚴經》的構成與流布??以梵藏文獻?中心 (PDF) . 2013華嚴專宗國際學術?討會論文集. 2013 [ 2020-05-07 ] . ( 原始?容 (PDF) 存?于2021-04-16).  

外部?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