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   대만   중국   일본 
國?紀念日 -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跳?到?容

國?紀念日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重定向自 國民哀悼日
國?紀念日
2004年國?紀念日的倫敦 和平紀念碑
正式名稱 國?紀念日
?名 虞美人花日(Poppy Day)
??者 英聯邦
類型 國際性
意? 紀念捐軀軍人及戰爭死難者
?俗 默哀 遊行
日期 11月11日
?? 1日
?率 年度
2002年國?紀念日時,在倫敦的 西敏寺 外“國?園”中擺放的臨時紀念牌

國?紀念日 [註 1] (英語: Remembrance Day )訂立於每年的11月11日,?紀念在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和其他 戰爭 中犧牲的軍人與平民而設立的紀念日,又譯「 和平紀念日 」、「 陣亡將士紀念日 」。第一個國?日於1919年在 英聯邦 ?行,原稱「 停戰日 」(Armistice Day),於 1919年 11月7日 由時任 國王 喬治五世 創立,紀念 1918年 11月11日 上午11時, 德意志帝國 代表在 康邊停戰協定 簽字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 。這個節日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稱呼: 國?紀念日 流行於 澳洲 加拿大 英國 虞美人花日 (Poppy Day)通用於 馬爾他 南非 ;在 美國 稱? 退伍軍人日 (Veterans Day);在 日本 德文 「Volkstrauertag」?譯? 國民哀悼日 (日?: ?民哀悼の日 ),專指 德國 的「國?紀念日」;在 法國 比利時 紐西蘭 被稱? 停戰日 (Armistice Day) [1] [2]

佩戴虞美人花 [ ?? ]

國?紀念日一般會佩戴一種紅色的 虞美人 花(和 罌粟花 同屬不同種),佩戴的原因是一個加拿大 軍醫 ?翰·?克雷 英? John McCrae 的一首詩《 在法蘭德斯戰場 》( In Flanders Fields )而來的,虞美人花被選擇是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 最慘烈的戰場 法蘭德斯 盛開著虞美人花,而且虞美人花的紅色正代表了 壕溝 中的鮮血。後來有人佩戴白色的罌粟花,他們認?這代表和平。?在用于?念活?的虞美人佩花多?塑料制品。各??家的式?略有不同,比如英?是有??陪?的。?外不是所有國家都以虞美人紀念,法國和德國在當日是佩戴 矢車菊

世界各地的紀念日 [ ?? ]

英國皇家退伍軍人協會出?的 國?罌粟花 別針
加拿大國??念日佩戴的塑料虞美人
西澳州總督 麥庫斯克於2011年11月11日在國王公園獻花

英國 [ ?? ]

在英國,國?紀念日的主要紀念活動在離11月11日最近的 星期日 ?行,稱爲「國?星期日」(Remembrance Sunday),在11月11日當天則進行兩分鐘默哀。此習慣曾一度消失,直到20世紀90年代時經倡議得以恢復 [3] 。在國?禮拜日,各地的戰爭紀念場所(紀念碑、園等)會?行紀念儀式,一般由退伍軍人組織英國皇家退伍軍人協會( Royal British Legion )在當地的分支機構組織。在儀式上,一般會有皇室、各軍種以及當地民政領袖的代表、以及包括退伍軍人組織、學生兵、男女 童子軍 基督少年軍 聖約翰救護機構 救世軍 等社會組織獻上 罌粟花 花圈。在11月11日當天的上午11點,在英國各地大多數戰爭紀念場所會由皇家退伍軍人協會組織再度獻花圈 [3] 。在較大的城?,默哀儀式開始或結束時有時會鳴?敬禮 [4] 。許多公司和雇主也會在上午11點在工作場所組織工作人員和顧客參與兩分鐘默哀。多數人都會停下手頭的工作或生意,停步低頭參加默哀 [5]

主要的全國性儀式在倫敦中心區的 白廳 ?行,由貴賓、公衆、各軍種和民事制服部隊(例如商船隊、皇家海岸警衛隊等)的儀仗隊參加。 英國皇室 成員經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大樓步行來到位于白廳的 和平紀念碑 (Cenotaph)右側集合。在 大?鐘 敲響11點整時,皇家馬?隊的國王分隊在 ?兵???兵? (Horse Guards Parade)鳴禮?,標誌兩分鐘默哀儀式開始。默哀結束后,由 皇家海軍陸戰隊 的號手吹響《最後一崗》,然後由 皇家空軍 的小號手吹奏《起床號》(The Rouse)。然後由英國君主和著軍裝的其他資深皇室成員獻花圈。之後,在瓦爾赫所作的《貝多芬葬禮進行曲》的樂聲陪伴下,其餘觀禮人員依次獻花圈,次序如下: 英國首相 、英國及各部的各大黨黨魁、代表各 英聯邦 國家的駐倫敦 高級專員 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 (代表各海外領地)、 第一海軍大臣 、總參謀長、空軍參謀長、商船隊代表、漁船隊代表、商用航空隊代表。不參加儀式的皇室成員一般會在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大樓的陽臺上觀禮。儀式由 倫敦主? 主持,由皇家禮拜堂唱詩班唱頌歌,英國各宗?的代表出席儀式。在獻禮儀式結束時,皇室成員及公衆會合唱 英國國歌 ,之後皇室成員離場。

皇室成員離場時,各軍種的儀仗隊以正步行進隨後離場,成爲國?日?兵式的引導隊伍,預備部隊及學生軍、聖約翰救護隊、倫敦救護隊,以及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朝鮮戰爭 福克蘭群島戰爭 海灣戰爭 科索沃戰爭 波斯尼亞戰爭 北愛爾蘭衝突 伊拉克戰爭 阿富汗戰爭 等戰爭中參戰的軍人加入?兵式遊行隊伍。最後一次有第一次世界大戰老兵參加的遊行是2008年。在遊行隊伍經過戰爭紀念碑時,老兵們會獻花圈。一名皇室成員會在騎兵部隊校場檢?遊行隊伍?受禮。

在英國,除了國?紀念日外,自2009以來在每年六月還設有一個軍隊紀念日(原稱老兵節)。在 英格蘭 ,幾乎每個足球?都會紀念國?紀念日,紀念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中不幸死亡的軍人和平民。

加拿大 [ ?? ]

加拿大 ,國?紀念日(Remembrance Day)?不是每一個省都是放假的,共有 安大略省 魁北克省 新斯科舍省 這三省不放假,但在其他省則有放假 [6] [7] ,不過有一些私人企業則不會放假,紀念是由每一年的第十一個月的第十一天第十一個小時開始,數萬人聚在首都 渥太華 市的國家戰爭紀念址,?戰爭中不幸死亡的軍人和平民祈禱,學校也會訟讀《在法蘭德斯戰場》這一首詩。國?紀念日在加拿大的民間受到高度重視,在10月最後一個星期五,民?開始普遍佩戴虞美人花,一直到11日11時默哀。虞美人花原本應該在默哀後摘下?入墓地,因此現在大部分人在默哀後摘下。

澳洲 [ ?? ]

澳大利亞 ,國?紀念日(Remembrance Day)是11月11日,但不是公?假期。?念?式在上午11時?行在戰爭紀念館和全國各地的學校?行。澳洲?有更重大的 澳?軍團日 (4月25日)?念在各次??中?亡的?士,因此國?紀念日相對式微,其重?程度?不如英?及加拿大等?,民?中也?有佩戴虞美人花。不過,官方仍有小規模的紀念儀式,在當地各行各業會在這一天的上午十一時,無論男女老少皆暫時停下手邊的工作,誠摯默哀致意,可見仍有其重視度。

紐西蘭 [ ?? ]

紐西蘭 ,11月11日的紀念不甚重要,對 一次大戰 的?念活?集中於 澳紐軍團日 (4月25日)?行,被民???虞美人花日(Poppy Day)通常是在澳?軍團日之前的星期五 [8] 。二?前澳?軍團日和停戰日(Armistice Day)同?具有?念一次大?中?亡的?士的活?,但停戰日不如澳紐軍團日重要。二次大戰後政府???停戰日轉?國?紀念日(Remembrance Day),但沒有成功。? 1950年代 中期?始,?一天幾乎被忽略,甚至?一些 ?會 和退伍軍人組織都停止了?念活?。?在只有?少的??和地方在11月11日?行?念活?。

??西? [ ?? ]

??西? ?家英雄?念碑 附近的?念柱

??西? ?其他英?邦?家相同,11月11日被 政府 定?國?紀念日。每年的國?紀念日活?都?在位于 吉隆坡 ??路的 ?家英雄?念碑 (National Monument)附近的?念柱??。 ??西?政府 相?部?的代表以及?自英?邦各?的?? 最高?? [註 2] 、士兵和民?都?出席。整?哀悼?式也保留和延?了 英? ?英?邦的??。

香港 [ ?? ]

2009年香港和平紀念日

香港的 和平紀念日 原先是每年11月11日(1919年開始),紀念 第一次世界大戰 結束重歸和平,1945年 香港重光 後改?11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又稱Remembrance Sunday Day)。 駐港英軍 香港軍事服務團 皇家香港軍團 會配合駐港英軍樂隊從兵營巡遊至中環 和平紀念碑 [9] 香港總督 和政府官員會在 中環 和平紀念碑 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悼念 陣亡 戰士

香港主權移交 後,立法會1998年9月9日通過《1998年假期(修訂)條例草案》包含廢除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公?假期 1997年7月1日前稱《重光紀念日公?假期》 [10] ,被 佛誕 假期取代紀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 重光紀念日 ,悼念活動合?在每年11月第二個星期日的 和平紀念日 ?行。每年的紀念活動由 香港退伍軍人聯會 ?辦 [11] ,在中環和平紀念碑?行。香港政府官員和多個宗?領袖出席(包括 聖公會 天主? 東正? 佛? 道? 孔? 回? 錫克? )。紀念儀式沿用 英聯邦 儀式,包括奏起《 最後崗位 》(The Last Post),? 默哀 2分鐘,後再響起「Reveille」,再放置花圈及禱告 [12] ,誦讀 Ode of Remembrance 。在儀式上, 香港警察樂隊 吹奏樂曲, 香港航空?年團 香港少年領袖團 香港海事?年團 負責儀仗, 香港聖約翰救傷隊 香港童軍總會 也會在場。

美國 [ ?? ]

美國 ,11月11日是 退伍軍人紀念日 Veterans Day )是 美國聯邦假日 ,這是美國重要的全國性節日,藉由此節日向退伍軍人、特別是由戰場返國的退伍軍人表達敬意。最初,美國總統 威爾遜 曾將11月11日定名? 休戰日 Armistice Day ),紀念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 11月11日上午11點正式停戰,後改? 退伍軍人紀念日

而美國國?紀念日,指的是 陣亡將士紀念日 ,?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紀念 南北戰爭 以來陣亡的 美軍 將士。

?? [ ?? ]

注? [ ?? ]

  1. ^ ??:???牲的人
  2. ^ 英?邦 ?家之?所派?的最高外交官???「 最高?? 」,不是「 大使 」。

?考文? [ ?? ]

引用 [ ?? ]

  1. ^ The Remembrance Ceremony . rsa.org.nz. [ 2006-11-07 ] . ( 原始?容 存?于2010-06-04).  
  2. ^ The Lamplighter Movement . networkoflight.org. [ 2006-11-07 ] . (原始?容 存? 于2019-05-14).  
  3. ^ 3.0 3.1 Hall, Robert. UK War dead remembered . BBC News (BBC). 1999-11-11 [ 2011-11-11 ] . (原始?容 存? 于2020-09-18).  
  4. ^ Anon. The Royal Borough remembers ?Remembrance Day and Armistice Day arrangements . The Royal Borough of Windsor and Maidenhead. [ 2009-11-11 ] .   [ 失效連結 ]
  5. ^ War dead remembered . BBC. 1999-11-11 [ 2011-11-11 ] . (原始?容 存? 于2020-09-18).  
  6. ^ Ministry of Labour and Advanced Education. Remembrance Day Holiday in Nova Scotia . Queen's Printer for Nova Scotia. [ 2011-11-11 ] . (原始?容 存? 于2013-05-17).  
  7. ^ Statutory holidays in Ontario . Statutory Holidays Canada. [ 2011-11-11 ] . (原始?容 存? 于2022-02-13).  
  8. ^ New Zealand Ministry for Culture and Heritage: Anzac Day . Mch.govt.nz. [ 2011-11-11 ] . (原始?容 存? 于2022-03-05).  
  9. ^ Heritage Appraisal of the Cenotaph (PDF) . 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 [ 20 November 2018] . (原始?容 存? (PDF) 于2021-11-13).  
  10. ^ 會議過程正式紀錄P.63-88 (PDF) .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 1998-09-09 [ 2018-10-27 ] . (原始?容 存? (PDF) 于2019-05-13).  
  11. ^ REMEMBRANCE SUNDAY . The Hong Kong Ex-Servicemen's Association. [ 2022-04-18 ] . (原始?容 存? 于2021-11-13).  
  12. ^ Club Chairman participates in Remembrance Day ceremony .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12 November 2012 [ 20 November 2018] . (原始?容 存? 于2020-08-06).  

?源 [ ?? ]

期刊文章
  • "The Origin of the Two Minutes of Silence,"in Our Empire, vol. VI, no 8, 1931, p. 27.
??

外部連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