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林德曼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奧托·恩斯特·林德曼
The head and upper torso of a man. He wears a peaked cap, black naval coat and a white belt with dagger. His facial expression is determined; his eyes are looking straight into the camera.
恩斯特·林德曼上校
擔任?斯麥號戰艦指揮官(攝於1940年8月24日)
出生 ( 1894-03-28 ) 1894年3月28日
德意志帝國 阿爾?基興
逝世 1941年5月27日 ( 1941歲?05?27 ) (47歲)
北大西洋
墓地 ( 48°10′N 16°12′W  /  48.167°N 16.200°W  / 48.167; -16.200 )
效命   德意志帝國 (1913-1918)
  魏瑪共和國 (1918-1933)
  納粹德國 (1933-1941)
軍種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海軍
魏瑪共和國 德意志國國家海軍
納粹德國 納粹德國海軍
服役年? 1913-1941
軍階 海軍上校 德語 Kapitan zur See
部隊 赫塔號防護巡洋艦
洛林號戰艦
巴伐利亞號戰艦
漢諾瓦號戰艦
亞爾薩斯號戰艦
什列斯威-?爾斯坦號戰艦
黑森號戰艦
舍爾將軍號裝甲艦
統率 弗里德里希奧特 德語 Friedrichsort 第一?兵連
海軍總司令部造艦局
海軍?術學校
?斯麥號戰艦
參與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

西班牙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獲得勳章 騎士鐵十字勳章 (追授)
親屬 恩斯特·海因里希·林德曼 英語 Ernst Heinrich Lindemann (祖父)
格奧爾格·林德曼 (堂兄)

奧托·恩斯特·林德曼 (德語: Otto Ernst Lindemann ,1894年3月28日?1941年5月27日)是一位德國 海軍上校 德語 Kapitan zur See ,也是 二戰 ?斯麥號戰艦 服役8個月期間唯一的一任 艦長 。他於1913年加入 德意志帝國海軍 ,在接受了基本的軍事訓練後,於 一戰 期間曾在多?軍艦上服役,擔任 無線電報官 。1917年,林德曼在 巴伐利亞艦 上參與了 阿爾比恩行動 。一戰結束後,他又在各種參謀和海軍射擊訓練崗位上任職。

二戰爆發一年後,他被任命??斯麥號的艦長,該艦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 戰艦 之一,也是 戰爭海軍 (納粹德國海軍)的驕傲。1941年5月,林德曼在 萊茵演習行動 中指揮?斯麥號。?斯麥號和 重巡洋艦 歐根親王號 組成了一支特遣部隊,受 海軍上將 京特·呂特晏斯 指揮。他們接到命令,要從 德?波蘭 的基地出發,襲擊英國在 大西洋 的商船航線。特遣部隊的首場主要交鋒是 丹麥海峽海戰 ,致使英國 戰?巡洋艦 胡德號 ?沒。不到一周後,?5月27日,林德曼與他的大部分船員都在?斯麥號的 最後一戰 中喪生。他在死後獲追授予 騎士鐵十字勳章 ,這是當時納粹德國軍事和準軍事部隊的最高榮譽。1942年1月6日,勳章由他的遺孀希爾德加德代領。

早年生活 [ 編輯 ]

奧托·恩斯特·林德曼於1894年3月28日出生在 萊茵省 韋史特靈山區 阿爾?基興 。他是 法學博士 格奧爾格·海因里希·恩斯特·林德曼( Georg Heinrich Ernst Lindemann )與妻子瑪利亞·林德曼( Maria Lindemann,本姓Lieber )所生的三個孩子中的老大。以「恩斯特」著稱的格奧爾格·林德曼 [注 1] 曾是一名 初審法官 德語 Gerichtsassessor ,後來擔任普魯士信貸銀行??普魯士中央土地信貸公司的總裁。 [注 2] [4]

奧托·恩斯特·林德曼於1894年4月26日在 新??堂 受洗。1895年,他們?家搬遷至 柏林 夏洛?堡 區,居住在?默街( Carmerstraße )6號。在此期間,他的二弟庫爾特、三弟漢斯-沃爾夫岡相繼於1896年和1900年出生。 [注 3] 1903年,這家人又搬到了柏林的 達勒姆 區,毗? 格魯訥瓦爾德森林 英語 Grunewald (forest) [4]

1910年,當林德曼16歲時,他的表叔、海軍上校弗里德里希·?斯邁爾( Friedrich Tiesmeyer )正在 帝國海軍 小巡洋艦 美因?號 擔任艦長(1909年10月-1910年1月),當時的軍階?海軍中校。 [6] [注 4] 哈默爾恩 的一次家庭聚會上,林德曼和他的表叔聊天,?聽說了對方在 遠東 的航海冒險。這些談話使林德曼萌生了加入海軍的念頭。 [8]

1912年末,林德曼從柏林 維爾默斯多夫 ?斯麥文理中學 畢業?取得 高中文憑 英語 Abitur ,整體成績?良好。在接下來的六個月里,他都在位於 倫敦里奇蒙 皇家理工學院 進修。 [9]

個人生活 [ 編輯 ]

恩斯特·林德曼於1920年春天與柏林歌手夏洛特·魏爾( Charlotte Weil,本姓Fritsche ,1899年-1979年)結識?相愛。 [10] 這對夫婦於1921年2月1日完婚,?於1924年2月26日誕下一個女兒赫爾加·瑪利亞( Helga Maria )。 [11] 作?一名海軍軍官,林德曼需要長期與家人分離。這對婚姻而言過於苛刻,於是他們在1932年離婚。 [12] 1933年7月20日,林德曼再次與他最小弟弟的妻妹希爾德加德·布爾夏德( Hildegard Burchard )訂婚。希爾德加德比林德曼小14歲。 [13] 1934年10月27日,他們在柏林達勒姆的 聖亞納堂 德語 Dorfkirche Dahlem 完婚。儀式由 馬丁·尼莫拉 主持,這是 認信?會 的創始人之一,後來因反對納粹而入獄。 [14] 他們有一個女兒海?·瑪利亞( Heidi Maria ),出生於1939年7月6日。 [15]

海軍生涯 [ 編輯 ]

帝國海軍 [ 編輯 ]

1913年3月26日,林德曼與父母一同前往 弗倫斯堡 ,在 米爾維克海軍學校 德語 Marineschule Murwik 接受體格檢?。他父母雄厚的經濟背景使他成?帝國海軍的合適人選,因?自1909年起的海軍?育?期八年,每年的費用高達800-1000 馬克 。相比之下,金屬工人的年收入僅?1366馬克,?師?3294馬克。當時只有5%的德國人年收入超過3000馬克。然而,醫生證明他只適合執行有限的任務,因?童年時曾患肺炎使他不適合在 潛艦 服役。經過第二輪篩選後,他獲得見習資格,成?「1913屆」(?1913年入學)的290名年輕人之一。1913年4月1日,林德曼正式加入帝國海軍,軍階? 海軍學員 德語 Seekadett [16] [17]

赫塔號

1913年5月初,「1913屆」的學員被分別派往 訓練艦 漢薩號 赫塔號 維多利亞·路易絲號 菲內塔號 。其中林德曼和他的71位戰友獲委派至赫塔號。當時赫塔號的艦長?海因里希·羅哈特( Heinrich Rohardt ),這是他表叔弗里德里希的朋友。他們於5月9日登艦,隨?被分成數個?更組,每組約由18人組成。 [18] 赫塔號離開 米爾維克 英語 Murwik 後便在 基爾 停留至月底。1913年5月29日,艦隻前往 斯維內明德 ,在那裡一直待到6月15日。下一站是經由 薩斯尼茨 維斯比 ?向瑞典的 斯德哥爾摩 ,於6月24日抵達。赫塔號在斯德哥爾摩停留至7月1日,然後前往?威的 卑爾根 。幾天後又繼續航行至洛恩峽灣。在那裡,林德曼第一次見到了他的總司令?? 德皇 威廉二世 。赫塔號隨後回到德國,於1913年8月8日抵達 威廉港 [19]

一周後,赫塔號開始了?期七個月(1913年8月15日-1914年3月12日)的 大西洋 訓練巡航。這次航行使林德曼到達了英格蘭的 達特茅斯 、西班牙的 比拉加爾西亞德亞羅薩 亞速爾 法亞爾島 以及 諾氣體科舍 哈利法克斯 。然後回程則是先行經墨西哥的 韋拉克魯斯 、古巴的 哈瓦那 、海地的首都 太子港 、牙買加的 京斯敦 、千里達的 西班牙港 ,然後到達 加那利群島 馬德拉 和西班牙大陸,至1914年3月中旬回到德國:艦隻先是停?在 布倫斯比特爾 休整,兩天後才抵達基爾。 [20] 林德曼於1914年4月3日獲晉升? 海軍候補少尉 英語 Fahnrich zur See [21] [22]

第一次世界大戰 [ 編輯 ]

隨著1914年8月 德國宣戰 ,海軍學校的所有進一步訓練都被終止,常規的?制軍官考試也被跳過。整個1913屆的學員被分配至帝國海軍的各個部隊。其中林德曼被分配至 洛林號 擔任第三 無線電報官 III. FT Offizier; Funktelegrafie ), [23] 這是一?戰艦,?屬由海軍中將 賴因哈德·舍爾 指揮的 公海艦隊 第二戰列分艦隊 。洛林號的主要任務是在 北海 巡邏,在 阿爾?布魯赫 德語 Altenbruch (現? 庫克斯港 的一部分)和布倫斯比特爾之間來回航行,但不參與交戰。林德曼於1915年6月1日離開洛林號,去往米爾維克的無線電報學校就讀。 [22] [24] 他順利完成了課程,?於1915年7月從學校歸來。隨後,他接任了第二無線電報官( II. FT Offizier )的職位,袍澤們都開玩笑稱這個職位?適合他的大耳?。林德曼於1915年9月18日獲晉升? 海軍少尉 德語 Leutnant zur See

巴伐利亞號 基爾運河 進行試驗

1916年3月19日,林德曼被調到新入役的 巴伐利亞號戰艦 (艦長?海軍上校馬克斯·哈恩),以同樣的軍階擔任第二無線電報官。巴伐利亞號裝備有八門 380公釐重? ,是當時艦隊中最具威力的艦隻。?的船員大部分是從洛林號分派而來,而後者則轉而擔當 訓練艦 [25] 在巴伐利亞艦上,林德曼於1917年9月至10月參加了 阿爾比恩行動 (時任艦長?海軍上校海因里希·羅哈特)。行動的目標是入侵和占領當時屬於 俄羅斯共和國 的愛沙尼亞島嶼 薩雷馬島 希烏馬島 穆胡島 。1917年10月12日05:07,當巴伐利亞號進入射擊陣位以掩護在?默羅特的?灘登陸時不?觸及了一枚 水雷 ,造成七名水兵喪生。?管受到水雷的破壞,巴伐利亞號仍然持續轟擊希烏馬島南端的托夫里岬岸基?台,直至當日14:00才解除陣位。在1917年11月1日返回基爾之前,艦隻於10月13日在 塔加灣 德語 Tagalaht 進行了初步修理。 [26]

1918年停戰 後,巴伐利亞號連同公海艦隊的大部分艦隻都被?押在英國 大艦隊 的母港 斯??灣 。巴伐利亞號於1918年11月23日抵達那裡,僅帶著包括林德曼在內的175名 骨幹船員 英語 Skeleton crew 。林德曼隨後受命返回德國,於次年1月12日抵達基爾。1919年6月21日,海軍少將 路德維希·馮·羅伊特 下令 鑿?己方艦隊 ,巴伐利亞號於14:30?沒。 [27]

戰間期:國家海軍 [ 編輯 ]

當恩斯特·林德曼回到德國時,?不確定他能否繼續從軍。根據1919年6月28日簽訂的《 凡爾賽條約 》,前德意志帝國海軍將縮減至15000人,其中包括1500名軍官,?在 威瑪共和國 時期更名? 國家海軍 。由於林德曼在1913級是以第五名的成績結業,他?有可能會被留任。1919年6月7日,他在?屬大柏林守衛團( Schutz-Regiment "Groß-Berlin" )的達勒姆守衛連( Schutzkompanie Dahlem )臨時服役,後來又在新成立的海軍司令部( Marinekommandoamt (A) )擔任司令 威廉·米夏埃利斯 英語 William Michaelis 副官 (1919年8月1日-1922年9月30日)。海軍司令部直接?屬於 海軍參謀本部 。與此同時,他也在艦隊部( Flottenabteilung (A II) )兼任任副官。 [22] 在這次任務期間,林德曼於1920年1月7日獲晉升? 海軍中尉 英語 Oberleutnant zur See [22] [28]

林德曼的下一項任務(1922年10月1日-1924年9月30日)是登上 漢諾瓦號戰艦 ,他在那裡擔任分隊長兼瞭望官。 [22] 在此次任務期間,他於1924年2月5日至5月3日在基爾的艦?學校參加了軍官課程。 [29] 有及於此,從1924年10月1日至1926年9月26日期間,林德曼又在基爾的 弗里德里希奧特 德語 Friedrichsort 負責指揮?屬第三海岸防衛部( Kustenabwehrabteilung III ? K.W.A. III )的第一?兵連( 1. (Artillerie) Kompanie )。他當時的直屬領導是 海軍少校 英語 Korvettenkapitan 奧托·舒爾策 英語 Otto Schultze ,這是一戰期間的一名U艇艦長,?在後來成?了戰爭海軍的 大將 英語 General admiral 。在此崗位上,林德曼於1925年1月1日獲晉升? 海軍上尉 英語 Kapitanleutnant [22] [30]

接下來,林德曼去往 波羅的海海軍基地 德語 Marinestation der Ostsee 參謀部(1926年9月27日-1929年9月6日),首先是擔任參謀,後來則成?基地指揮官、 海軍中將 埃里希·雷德爾 的助理。 [31] 從這裡,他於1929年9月7日至1930年2月25日被調至 亞爾薩斯號 擔任第二?官兼學員?官,負責對軍校學員進行艦上培訓。 [22] [29] 之後,他又以相同的軍階和職位調任 什列斯威-?爾斯坦號 [21]

戰間期:戰爭海軍 [ 編輯 ]

在西班牙內戰期間,停泊於 直布羅陀 舍爾將軍號

1933年1月30日,隨著 阿道夫·希特勒 領導的 納粹黨 在德國執政,海軍迎來了 軍備重整 的時代。1935年,國家海軍更名? 戰爭海軍 。在1931年9月22日至1934年9月22日期間,林德曼於基爾艦?學校擔任高級講師。在此期間,他於1932年4月1日獲晉升? 海軍少校 英語 Korvettenkapitan [22] 林德曼隨後於1933年9月23日被派往 黑森號 ,在時任艦長、海軍上校 赫爾曼·伯姆 的麾下擔任第一?官直至1934年4月8日。翌日,他受命前往 威廉港造船廠 ,登上由海軍上校 威廉·馬沙爾 英語 Wilhelm Marschall 指揮的 裝甲艦 舍爾將軍號 進行建造培訓?熟悉該艦。 [32]

在舍爾將軍艦上,林德曼再度擔任第一?官,?以此職參與了 西班牙內戰 (1936年7月24日-8月30日)。 [33] 隨著海軍上將 羅爾夫·?爾斯 英語 Rolf Carls 於1936年7月23日13:45下達出擊命令,舍爾將軍號必須在短時間內?這次任務做好準備。正常的48小時的整備時間被縮短至12小時,這需要大量的船員,尤其是林德曼。作?第一?官,他負責處理和儲存所有彈藥。舍爾將軍號和裝甲艦 德國號 於7月24日8:00離開德國。 [34] 林德曼的主要職責包括指揮德軍登陸部隊,以及?馬沙爾艦長提供外交援助和?譯。登陸部隊由多達350人組成,其中包括11名軍官,15名士官和266名水兵,約占船員總數的三分之一。 [35] 在返回德國的航程中,舍爾將軍號於1936年8月25日上午在 直布羅陀 停?。馬沙爾、林德曼和其他軍官於此會見了英國總督和海軍少將 詹姆斯·薩默維爾 英語 James Somerville [36] 回到德國後,林德曼於1936年10月1日獲晉升? 海軍中校 德語 Fregattenkapitan [21]

在1936年至1938年間,林德曼是 海軍總司令部 下屬艦船建造局( Marinekonstruktionsamt ,通?K局 )的顧問和後來的負責人,同時也是海軍訓練部( Marineausbildungsabteilung )的顧問和後來的負責人。1938年4月1日,他獲晉升? 海軍上校 德語 Kapitan zur See 。1939年9月30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 爆發一個月後,隨著海因里希·沃爾達格( Heinrich Woldag )上校登艦擔任 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 的艦長,林德曼接替他成?基爾艦?學校( Schiffsartillerie-Schule ? SAS )的指揮官。 [22] 此時他的麾下共有三個訓練部門,包括 ?術?練艦 德語 Artillerieschulschiff 牛?號 英語 German training ship Bremse 和赫克托耳號,以及?多的?訓船、?艇和輔助艇,偶爾還有希特勒的國家遊艇?? 通報艦 ??號 英語 German aviso Grille [37]

?斯麥號指揮官 [ 編輯 ]

1940年8月24日,林德曼在?斯麥號第一瞭望官漢斯·厄爾斯的陪同下檢閱船員

作?海軍艦?學校的指揮官,恩斯特·林德曼從未與敵人正面接觸,這曾令他感到沮喪。當得知自己被選? ?斯麥號戰艦 的首任艦長時,他對受到上級的信任而感到榮幸,但他懷疑自己能否在戰爭結束前讓?斯麥號做好戰?準備。他的懷疑表明,他相信戰爭將在1940年代中期以對德國有利的結果結束。 [38] 在指揮?斯麥號之前,林德曼從未擔任過任何艦載指揮職務,這種情況在戰爭海軍中是罕見的。?管如此,林德曼僅在主?口徑?280公釐(11英寸)以上的艦隻中服役過,是德國首屈一指的?術專家。1940年,他在「1913屆」學員中排名第二,被認?是一位傑出的領導者。 [39]

布?德·弗賴赫爾·馮·米倫海姆-雷希貝格

林德曼於1940年8月初抵達位於 漢堡 布洛姆-福斯造船廠 。?斯麥號於1936年7月1日進行 龍骨架設 ,至於1939年2月14日 下水 [40] 布?德·弗賴赫爾·馮·米倫海姆-雷希貝格 英語 Burkard Freiherr von Mullenheim-Rechberg [注 5] 於1940年加入?斯麥號擔任第四?官,他將成?該艦在1941年5月27日的 最後一戰 中倖存下來的最高級別軍官。如今對?斯麥號最後時光的大部分了解都歸功於他作?見證者的描述。林德曼任命米倫海姆-雷希貝格?他的私人副官,?指示他在稱呼該艦時,用「他」而不是「?」;林德曼認?該艦威力巨大,不能以女性指代。他於1940年8月24日登艦服役。他對該艦表現出極大的感情,受到船員們的尊敬。 [41]

?斯麥號於1940年9月28日上午離開 基爾峽灣 ,向東行?。在經歷了一段波瀾不驚的航行後,艦隻於翌日抵達 但澤灣 (今 格但斯克灣 )的 哥?哈芬 (今 格丁尼亞 )。在這裡,?斯麥號展開了若干相對安全的 海上試航 。至1940年11月30日,林德曼?船員設置的一系列測試,他們輕?通過了。在高速試驗期間,?斯麥號的最高速度達到30.8 (57.0公里每小時;35.4英里每小時),超過了設計速度。然而,一項設計缺陷也?快暴露出來:若只使用 螺旋? 而不使用 ,?斯麥號幾乎無法操縱。 [42]

?斯麥號於1940年9月15日首度?離漢堡 [43]

1940年11月,米倫海姆-雷希貝格被送往基爾的海軍艦?學校,以完成他的重?訓練課程,從而結束了其作?林德曼私人副官的職務。林德曼的新任副官是信號官、海軍少尉沃爾夫岡·賴納( Wolfgang Reiner )。 [44] ?斯麥號的主?是在11月下旬進行首次試射,實驗證明這是一個極穩定的火?平台。 [45] 在1940年的艦上聖誕慶祝活動結束後,林德曼以及大多數軍官、士官和水兵都返回原籍地休假。在林登曼離開?斯麥號期間,第一?官、海軍少校 阿達爾貝特·施奈德 英語 Adalbert Schneider 接替了他的職務。林德曼與其妻子和女兒共度了假期,至1941年1月1日返艦。 [46]

1941年4月28日,艦隻與船員準備就?,?完成了可執行?期三個月任務的補給。林德曼通知海軍總司令部、海軍北部和西部集團( Marinegruppen Nord und West )以及艦隊司令部,?斯麥號已經做好了行動準備。 [47] 5月13日,艦隊司令、海軍上將 京特·呂特晏斯 及其隨員登上?斯麥號進行了首次操練,以測試艦隊司令部和?斯麥號軍官之間的通信?。 [48]

1941年5月5日,阿道夫·希特勒在 陸軍元帥 威廉·凱特爾 、前海軍副官 ?爾-耶斯科·馮·普特海默 英語 Karl-Jesko von Puttkamer 中校以及空軍副官 尼古勞斯·馮·貝洛 英語 Nicolaus von Below 上校等人的陪同下,造訪了?斯麥號。在海軍大將 埃里希·雷德爾 缺席的情況下,呂特晏斯帶領希特勒參觀了該艦,?視察各戰?崗位。希特勒與呂特晏斯還私下會面,討論了在北大西洋執行任務的風險。會議結束後,希特勒和?斯麥號的軍官們在軍官餐廳共進午餐,其間希特勒談及美國人不願意捲入戰爭。林德曼公開反對希特勒的觀點,他表示不能排除美國參戰的可能性。 [49]

萊茵演習行動 [ 編輯 ]

萊茵演習行動示意圖以及皇家海軍(黑線)對抗?斯麥號戰艦和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紅線)的線路圖

萊茵演習行動的目的是讓?斯麥號和 重巡洋艦 歐根親王號 (由林德曼的「1913屆」同學、海軍上校 赫爾穆特·布林克曼 英語 Helmuth Brinkmann 指揮)闖入大西洋,?襲擊 同盟國 的船運。雷德爾大將對特遣部隊總司令呂特晏斯上將的命令?:「?斯麥號的目標?非要擊敗同等實力的敵人,而是在拖延中牽制他們,同時?可能地保持戰?力,以便讓歐根親王號能?接近護航的商船」,同時「該行動的主要目標是敵人的商船,敵艦隻有在必要的時候才會交戰,而且不會有太大的風險」。 [50]

1941年5月19日02:00,?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離開哥?哈芬,穿過波羅的海,向大西洋進發。呂特晏斯?不知道,英國人所截獲的信號足以推斷出德國海軍可能會在該地區展開行動。5月20日,瑞典 巡洋艦 哥特蘭號 英語 HSwMS Gotland (1933) 在向西北方向經過 哥特堡 時率先遇到了德國特遣部隊。 英國海軍部 是通過一名駐 斯德哥爾摩 的?威軍官得知這一消息的,這?報告最終轉交至英國海軍駐瑞典專員、海軍上校亨利·德納姆( Henry Denham )手中。收到這?報告的警告後,英國海軍部要求對?威海岸進行空中偵察。5月21日13:15,一架 噴火式 偵察機 卑爾根 附近的 格里姆斯塔峽灣 英語 Grimstadfjord 60°19.49′N 5°14.48′E  /  60.32483°N 5.24133°E  / 60.32483; 5.24133 )發現?拍攝了德國特遣部隊。 [51] 5月23日傍?19:22,德國部隊被在 丹麥海峽 巡邏的重巡洋艦 薩福克號 英語 HMS Suffolk (55) 諾福克號 英語 HMS Norfolk (78) 發現,?們正等待德軍突圍。警報響起後,林德曼於20:30通過對講機宣布:「左舷發現敵人,艦隻開始戰?( Feind in Sicht an Backbord, Schiff nimmt Gefecht auf )」!?斯麥號發出五輪齊射,但未能直接命中。裝備嚴重落後的英國巡洋艦遂退到一個安全距離,一直尾隨敵人直至己方的重型部隊能??近?止。然而,在這次戰?中,?斯麥號的前視雷達由於重?的轟擊震動而失靈,因此呂特晏斯不得不命令歐根親王號航行在?斯麥號的前方,以便?編隊提供前向的雷達掩護。 [52]

在1941年5月24日的 丹麥海峽海戰 中,英國 戰?巡洋艦 胡德號 被擊?,擊?者可能是?斯麥號。在05:00,歐根親王號的水聽器偵測到左舷有一?身分不明的艦船。德國人於05:45看到了兩?船的煙?,第一?官阿達爾貝特·施奈德少校最初將其報告?兩?重巡洋艦。英國人的第一輪齊射表明?們是戰艦,但直到英國特遣部隊轉向左舷,?們的確切身分才被披露。 [53] 英艦於05:53開始向德國特遣部隊開火。海軍中將 蘭斯洛特·?蘭德 英語 Lancelot Holland 原計劃先?準?斯麥號,但由於德軍作戰序列的?倒,胡德號轉而向歐根親王號開火。德國特遣部隊則仍在等待開始開火的命令,但呂特晏斯上將?沒有立?下達命令。兩分鐘後,?在施奈德數次詢問「是否允許開火( Frage Feuererlaubnis )?」後,已迫不及待的林德曼回答道:「我不會讓本艦從我的?股底下被射穿。允許開火( Ich lasse mir doch nicht mein Schiff unter dem Arsch wegschießen. Feuererlaubnis )!」。 [注 6] 至06:01,當?斯麥號在18,000公尺(20,000碼)的射程內進行第五輪齊射時,似乎擊中了胡德號的主?。這有可能是一枚380公釐(15英寸)?落在了主?和?杆後的「X」?塔之間的某處。 [55] [注 7] 一團巨大的火焰從胡德號的主?附近噴出。隨後是?滅性的彈藥庫爆炸,??了艦?。這一爆炸使胡德號的主?至後煙?之間斷成兩截,?在三分鐘內就?沒了,其中艦?幾乎是以垂直的角度?入水中。 [57]

?斯麥號向威爾斯親王號開火(歐根親王號視角)

爆炸之後, 威爾斯親王號戰艦 成?兩?德國艦隻的攻擊目標,?在遭到七次直接命中後(?斯麥號四次、歐根親王號三次),於大約06:09脫離戰?。在短暫的交鋒中,威爾斯親王號也三次命中?斯麥號,其中第一次擊中了一?艦載指揮艇,?導致艦?的 浮筒機 彈射器 失效。第二枚?彈命中了水線上方的?樓,從一側穿透至?一側。第三枚則擊中 水線裝甲帶 下方,?在接觸 防魚雷艙壁 時爆炸,使得渦輪發電機艙被完全淹沒?蔓延至相?的鍋爐房。這兩發?彈對?斯麥號造成的損害使約2,000公?(2,200短?)海水灌入艦內。 [58]

此時,林德曼和呂特晏斯在如何最好地繼續執行任務方面存在分?。作?一?戰艦的指揮官,林德曼受戰術態勢的驅使,想要追擊受損的威爾斯親王號(德國人當時?不知道該艦是威爾斯親王號,但知道這是一? 英王喬治五世級 艦隻)。呂特晏斯則顯然更多是考慮到了「避免與類似敵方部隊不必要接觸」的艦隊命令,未經討論便拒?了林德曼。 [59] 兩人在對待艦隻維修的地點上也存在分?,林德曼主張穿越丹麥海峽折返?威的卑爾根;呂特晏斯同樣拒?了他的要求,?下令安排一條去往法國 聖納澤爾 的航線。 [60] 當天下午,呂特晏斯上將命令歐根親王號脫離?斯麥號,?獨立行動對敵人展開通商破壞。至傍?18:14,歐根親王號與?斯麥號完成分離,前者於1941年6月1日安全抵達法國 布雷斯特 [61] 沒有倖存者能直接見證這種不同意見,但據艦橋舵手、一等兵海因茨·施塔特( Heinz Staat )稱,他記得第一瞭望官、海軍中校漢斯·厄爾斯( Hans Oels )與艦隊參謀之間的通話,通話中暗示林德曼一直在試圖說服呂特晏斯去追擊敵人。一位通信員在回到下面的袍澤之中時,談及了艦橋上的「氣?緊張( dicke Luft )」。 [62] [63]

英國皇家海軍 的不懈努力下,?斯麥號於三天後被擊?。5月24日23:30(當地時間19:30),?屬 第825海軍航空聯隊 英語 825 Naval Air Squadron 、受海軍少校 尤金·埃斯蒙德 英語 Eugene Esmonde 指揮的9架 劍魚式轟炸機 勝利號航空母艦 起飛,向?斯麥號發動攻擊。其中一擊命中,殺害了海軍上士庫爾特·基希貝格( Kurt Kirchberg ),但僅對?斯麥號的 裝甲帶 造成了表面損傷。 [64] 5月26日上午10:30,?屬 皇家空軍海岸司令部 、來自 第209聯隊 英語 No. 209 Squadron RAF 的一架 ?特琳娜偵察機 又在聖納澤爾以西約700海里(1,300公里;810英里)處發現了?斯麥號。由海軍上將 詹姆斯·薩默維爾 英語 James Somerville 指揮的英國戰?群 H部隊 英語 Force H 奉命?截?斯麥號,其主要成員有航空母艦 皇家方舟號 、一戰時期的戰?巡洋艦 聲望號 以及輕巡洋艦 謝菲爾德號 。當?19:15,皇家方舟號的15架劍魚發動了進攻。?斯麥號於20:30響起空襲警報。大約15分鐘後,?斯麥號可能被一枚魚雷擊中;而在大約21:00,?一枚魚雷擊中??死了?斯麥號的左舵軸,使其鎖定在左轉12°的方位。損害控制組努力恢復轉向控制?解除了中部和右舷舵,但無法?開左舷舵。由於施加了不對稱的動力,速度下降至8節(15公里每小時;9.2英里每小時),?斯麥號?快便被追擊的皇家海軍從後?上。 [65] 當海軍上校 菲利普·維安 英語 Philip Vian 率領的第四驅逐區艦隊的艦群攻擊?斯麥號時,警報於23:00再次響起。整個?上,?斯麥號都遭到了 哥薩克號 英語 HMS Cossack (F03) 錫克號 英語 HMS Sikh (F82) 毛利號 英語 HMS Maori (F24) 祖魯號 英語 HMS Zulu (F18) 霹靂號 英語 ORP Piorun (G65) 輪番的魚雷攻擊,林德曼和船員們都沒有得到急需的休息。 [66]

1941年5月27日早上08:00,?斯麥號最後一次拉響警報。諾福克號於08:15發現了?斯麥號,而戰艦 羅德尼號 於08:48向?斯麥號開火。後者於08:09還擊。進一步捲入最後一戰的還有戰艦 喬治五世國王號 英語 HMS King George V (41) 、重巡洋艦諾福克號和 多塞特郡號 英語 HMS Dorsetshire (40) 。魚雷轟炸機則沒有參加最後的戰?。?斯麥號的前部 艦? 於8:53被擊中,兩座前?塔都於09:02失效,主?指揮阿達爾貝特·施奈德就此遇難。後部的指揮陣位於09:18被?,?拉?塔也於09:24失效。?斯麥號於09:40再次受到重擊,導致艦?起火,豈撒?塔於09:50被擊中後同樣失靈。至10:00,艦上所有武器都已啞火。由於燃料不足,羅德尼號和喬治五世國王號不得不在?斯麥號?沒之前便脫離交戰。當德國人正準備 鑿? ?斯麥號時,多塞特郡號發射的三枚魚雷擊中了艦側裝甲。?斯麥號於10:36在 48°10′N 16°12′W  /  48.167°N 16.200°W  / 48.167; -16.200 處?沒,距離 韋桑島 以西約300海里(560公里;350英里)。多塞特郡號救起85人,毛利號則救起了25人。?有5名船員是由德國海軍上尉 艾特爾-弗里德里希·肯特拉特 德語 Eitel-Friedrich Kentrat 指揮的 U-74號潛艦 英語 German submarine U-74 (1940) 和氣象觀測船 薩克森森林號 英語 German weather ship Sachsenwald 救出。 潛艦艦隊總司令 英語 Befehlshaber der U-Boote ?爾·鄧尼? 下令由海軍上尉 赫伯特·沃爾法特 英語 Herbert Wohlfarth 指揮的 U-556號潛艦 英語 German submarine U-556 去往取出?斯麥號的 戰?日誌 英語 War diary 。由於缺乏魚雷和燃料不足,沃爾法特請求將命令轉移至U-74號。U-74號未能及時到達?斯麥號所在地點,戰?日誌也從未?到。 [67]

陣亡 [ 編輯 ]

布?德·弗賴赫爾·馮·米倫海姆-雷希貝格最後一次見到林德曼就在最後一戰前的早晨08:00左右,地點位於艦橋上。米倫海姆-雷希貝格將通常聰明、幽默、樂觀的林德曼描述?悲觀和孤僻。米倫海姆-雷希貝格試著與他交談,但未被理?,前者?不?楚這是由於戰?疲勞,還是因?和呂特晏斯的分?使他意志消?。 [68]

位於柏林 達勒姆公墓 英語 Cemetery Dahlem 內的恩斯特·林德曼艦長墓碑

林德曼的屍體一直沒有?到,人們認?他、呂特晏斯和其他軍官可能是在戰?中喪生的,當時英國軍艦的?火於09:02?落在?斯麥的艦橋上。 [69] 1989年,負責尋? 鐵達尼號 海洋生物學家 羅伯·巴拉德 發現了?斯麥號的殘骸,他見到前部艦?的大部分已被?彈炸飛,同時在 司令塔 周圍分布有逾50個?孔。這也?該理論提供了依據。 [70] [71]

?一種情況是,林德曼可能在艦隻的控制系統無法正常工作時???在指揮台遭到致命攻擊之前,便已離開了他的戰?陣位,以便發出棄艦命令。倖存的二等兵保羅·希倫( Paul Hillen )在戰?的最後階段設法逃到了上層甲板,他表示當時見到有20-30個人站在艦?,其中一位戴著白色的尖頂帽。而在海上航行的德國軍艦中,通常只有艦長才會佩戴白帽。 [72] 此外,據當時已落水的倖存者、輪機兵魯道夫·勒默爾( Rudolf Romer )聲稱,他看到林德曼站在艦?,?近?斯麥號前部的安東?塔。 [注 8] 據稱林德曼正與他的通信員??一位一等兵在一起,?試圖勸說他的通信員來救自己。?此,通信員拉著林德曼的手一同走到前部的旗杆處。艦隻傾覆時,兩人簡要立正,然後林德曼與他的通信員互相敬禮。當艦隻?向左舷後,通信員掉入水裡。林德曼?住旗杆繼續向他敬禮,與?斯麥號一同?沒了。 [74] [75]

騎士鐵十字勳章 [ 編輯 ]

林德曼的1913屆袍澤都在他陣亡後慰問了其年輕的遺孀。1913屆學員的前任總幹事、海軍上校奧托·克呂貝爾( Otto Kluber )於1941年秋天與林德曼夫人取得聯繫,?授予?榮譽會員的資格。同年聖誕節後不久的12月27日,??斯麥號?沒及其指揮官陣亡的七個月後,恩斯特·林德曼艦長獲頒了一枚追授的 騎士鐵十字勳章 。他獲此殊榮,是因?海軍總司令部認?,他以?熟的領導能力對??英國戰?巡洋艦胡德號以及重創英國戰艦威爾斯親王號作出了重大貢獻。 [76]

林德曼的第一?官??海軍少校阿達爾貝特·施奈德此前已於1941年5月21日便被授予了騎士鐵十字勳章。按照傳統,指揮官應該比其他任何船員都先獲得此榮譽。這一例外遭到了 德意志國防軍 各方面的批評。據認?,恩斯特·林德曼的堂兄、前 騎兵上將 德語 General der Kavallerie 格奧爾格·林德曼 曾出面干預此事。1942年1月6日星期二,海軍大將埃里希·雷德爾在達勒姆向林德曼夫人頒贈了騎士鐵十字勳章,他與林德曼有著20年的同志友誼,可以追溯至國家海軍初期。雷德爾將持續?林德曼的母親和遺孀提供道德和情感上的支持。 [76]

勳章及榮譽 [ 編輯 ]

林德曼?台 [ 編輯 ]

林德曼?台於1942年

?了紀念已故的林德曼艦長,1942年9月19日,位於 加來 布洛涅 之間的 桑加特 重型海軍?台被岸防指揮官、海軍少將 弗里德里希·弗里修斯 英語 Friedrich Frisius 命名?「林德曼?台」( Batterie Lindemann )。該?台由三門安置在掩體內的 406公釐SK C/34型艦? 組成,原本計劃用於早期的 H級戰艦 。在此之前,這些大?被稱?「什列斯威-?爾斯坦?台」( Batterie Schleswig-Holstein )或「大德意志?台」( Batterie Groß-Deutschland ),設于波蘭的 海爾半島 。該?台於1944年9月26日傍?被加拿大軍隊??。如今,這座建築的一部分被從 英吉利海峽 隧道?出的材料所覆蓋,僅帶有一些小型堅固支?點的指揮所仍然可見。 [82]

流行文化 [ 編輯 ]

奧地利演員 ?爾·默納 曾在1960年上映的英國黑白戰爭電影《 擊??斯麥號 》中飾演恩斯特·林德曼艦長。這部電影改編自作家 塞西爾·斯科特·福雷斯特 的小說《 ?斯麥號的最後九日 英語 The Last Nine Days of the Bismarck 》。 [83]

注釋 [ 編輯 ]

  1. ^ 老恩斯特·林德曼是德國 陸軍大將 格奧爾格·林德曼 的堂兄 [1] 以及 恩斯特·海因里希·林德曼 英語 Ernst Heinrich Lindemann 的兒子,其父親作?一名律師曾先後擔任 埃森 (1859年-1868年)、 多特蒙德 (1878年-1886年)和 杜塞道夫 (1886年-1899年)市長。 [2]
  2. ^ 普魯士中央土地信貸公司 德語 Preußische Central-Bodenkredit-AG 是一家成立於1870年的普魯士土地和房地?公共信貸公司。如今,經過多次合?,該公司已成? 歐洲抵押銀行 英語 Eurohypo 的一部分。 [3]
  3. ^ 庫爾特·林德曼博士(1896年1月20日-1945年4月26日)是 納粹德國陸軍 的一名 預備役 少校,1945年於二戰後期在 波茨坦 附近的行動中陣亡。 [5]
  4. ^ 弗里德里希·?斯邁爾(1867年10月15日-1917年1月18日)是牧師路德維希·?斯邁爾(1835年-1919年)與奧古斯特·威廉明?·路易絲·林德曼(1845年-1897年)的兒子,後者是老恩斯特·林德曼的姑母。 [7]
  5. ^ 關於人名: 弗賴赫爾 ?舊式貴族頭銜(譯? 男爵 )。自1919年以來,?在德國成?姓氏的一部分。女性的形式?弗賴弗勞( Freifrau )和弗賴茵( Freiin )。故該姓名按意譯??「來自米倫海姆-雷希貝格的布?德男爵」。
  6. ^ 這句話引用自布?德·弗賴赫爾·馮·米倫海姆-雷希貝格,他當時是艦?的火?指揮官,負責監視薩福克號和諾福克號,?聽取施奈德通過對講機下達的射擊控制命令。倖存的船員?可能報告了這一消息,該船員在?手電話上聽到了施奈德與林德曼之間的對話。 [54]
  7. ^ 胡德號裝備有八門420公釐(17英寸)口徑的 BL 15英? Mark I ?。這些?安裝在液壓驅動的Mark II雙聯裝?塔上,從前到後分別被指定?「A」、「B」、「X」和「Y」。 [56]
  8. ^ ?斯麥號裝備有四座 380公釐SK C/34型 背負式?塔 ,?們是由?至?按字母順序(根據德語無線電字母表)被分別指定?安東( Anton )、布魯諾( Bruno )、豈撒( Cesare )及?拉( Dora )。 [73]

參考資料 [ 編輯 ]

引用 [ 編輯 ]

  1. ^ Grutzner ,第15頁.
  2. ^ Grutzner ,第16?17頁.
  3. ^ Eurohypo AG . www.uni-protokolle.de. [ 29 March 2011] . ( 原始內容 存?於2016-08-11).  
  4. ^ 4.0 4.1 Grutzner ,第21頁.
  5. ^ Grutzner ,第209頁.
  6. ^ Hildebrand & Rohr & Steinmetz ,第37頁.
  7. ^ Grutzner ,第225?226頁.
  8. ^ Grutzner ,第21?22, 29頁.
  9. ^ Grutzner ,第23頁.
  10. ^ Grutzner ,第66頁.
  11. ^ Grutzner ,第72頁.
  12. ^ Grutzner ,第86頁.
  13. ^ Grutzner ,第91頁.
  14. ^ Grutzner ,第92頁.
  15. ^ Grutzner ,第137頁.
  16. ^ Grutzner ,第25?26頁.
  17. ^ Dorr ,第11?12頁.
  18. ^ Grutzner ,第27頁.
  19. ^ Grutzner ,第28?29頁.
  20. ^ Grutzner ,第29?33頁.
  21. ^ 21.00 21.01 21.02 21.03 21.04 21.05 21.06 21.07 21.08 21.09 21.10 Grutzner ,第212頁.
  22. ^ 22.00 22.01 22.02 22.03 22.04 22.05 22.06 22.07 22.08 22.09 22.10 22.11 22.12 22.13 22.14 22.15 22.16 22.17 Dorr ,第12頁.
  23. ^ Grutzner ,第35?37頁.
  24. ^ Grutzner ,第39?41頁.
  25. ^ Grutzner ,第41頁.
  26. ^ Grutzner ,第48?51頁.
  27. ^ Grutzner ,第56?58頁.
  28. ^ Grutzner ,第60?62, 211?212頁.
  29. ^ 29.0 29.1 Grutzner ,第211頁.
  30. ^ Grutzner ,第74, 212頁.
  31. ^ Grutzner ,第76?78, 211頁.
  32. ^ Grutzner ,第89?96, 212頁.
  33. ^ Grutzner ,第91?100, 212頁.
  34. ^ Grutzner ,第100?101頁.
  35. ^ Grutzner ,第102?128頁.
  36. ^ Grutzner ,第130頁.
  37. ^ Grutzner ,第139?142, 212頁.
  38. ^ Grutzner ,第144頁.
  39. ^ Grutzner ,第221?222頁.
  40. ^ Grutzner ,第145頁.
  41. ^ Mullenheim-Rechberg ,第15?16頁.
  42. ^ Grutzner ,第153頁.
  43. ^ Grutzner ,第152, 397頁.
  44. ^ Mullenheim-Rechberg ,第43頁.
  45. ^ Mullenheim-Rechberg ,第44?45頁.
  46. ^ Grutzner ,第157頁.
  47. ^ Mullenheim-Rechberg ,第62頁.
  48. ^ Mullenheim-Rechberg ,第63頁.
  49. ^ Mullenheim-Rechberg ,第71?73頁.
  50. ^ Boyne ,第53?54頁.
  51. ^ Grutzner ,第172?174, 313頁.
  52. ^ Grutzner ,第179頁.
  53. ^ Mullenheim-Rechberg ,第103?106頁.
  54. ^ Grutzner ,第180頁.
  55. ^ Grutzner ,第181頁.
  56. ^ Campbell ,第25?28頁.
  57. ^ Mullenheim-Rechberg ,第110?111頁.
  58. ^ Grutzner ,第184頁.
  59. ^ Bercuson & Herwig ,第165?166頁.
  60. ^ Bercuson & Herwig ,第171?172頁.
  61. ^ Hildebrand & Rohr & Steinmetz ,第41頁.
  62. ^ Grutzner ,第182?183頁.
  63. ^ Mitcham ,第426頁.
  64. ^ Grutzner ,第186?187頁.
  65. ^ Boyne ,第66頁.
  66. ^ Grutzner ,第190?191頁.
  67. ^ Hildebrand & Rohr & Steinmetz ,第81頁.
  68. ^ Mullenheim-Rechberg ,第195?197頁.
  69. ^ Bercuson & Herwig ,第291頁.
  70. ^ Jackson ,第87頁.
  71. ^ Bismarck . The Wreck. [ 4 February 2011] . ( 原始內容 存?於2010-11-20).  
  72. ^ Grutzner ,第201頁.
  73. ^ Groner ,第35頁.
  74. ^ Grutzner ,第202頁.
  75. ^ McGowen ,第58?59頁.
  76. ^ 76.0 76.1 Grutzner ,第205頁.
  77. ^ Rangliste der Deutschen Reichsmarine. Berlin: Reichswehrministerium, Mittler & Sohn. 1932: 44.  
  78. ^ 78.0 78.1 78.2 78.3 Grutzner ,第213頁.
  79. ^ Fellgiebel ,第292頁.
  80. ^ Fellgiebel & Colton & Rogers ,第 239 頁.
  81. ^ Scherzer ,第507頁.
  82. ^ Grutzner ,第213?216頁.
  83. ^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 (IMDb)上《 Sink the Bismarck! 》的資料 (英文) . Retrieved 8 April 2011.

文獻 [ 編輯 ]

外部連結 [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