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   대만   중국   일본 
萬毅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內容

萬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萬毅
萬允和 [1]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 副主任
任期
1959年4月?1959年9月
個人資料
性別
頃波
出生 1907年8月8日
  ?朝 奉天省 金州 四十里堡村(日租關東州)
逝世 1997年10月31日 ( 1997歲?10?31 ) (90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京市
籍貫 遼寧省 大連市 金州區
民族 滿族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黨
配偶 鄭怡
著作 《萬毅將軍回憶錄》
獲?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 獨立自由勳章 (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 解放勳章 (1955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 紅星功勳榮譽章 (1988年)
軍事背景
效忠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黨
服役 東北軍
國民革命軍
八路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
服役時間 1925年-1959年
軍階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 (1955年)
學歷

萬毅 (1907年8月8日?1997年10月31日),原名 萬允和 ,字 頃波 ,男, 滿族 遼寧 金縣 (今 大連市 金州區 )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 開國中將。

生平 [ 編輯 ]

早期投身東北軍 [ 編輯 ]

萬毅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因家庭田地被日本人以修公路?由占據,1914年隨父母移居 金州 縣城,先後入金州公學堂、私塾讀書3年。早年曾在 大連 一家錢莊當童工,後在 奉天省 財政廳征?科當雇員。1925年3月,考入 東北軍軍士?導隊 第四期步兵科學習。半年後畢業,經同學介紹,到 天津 的東北陸軍第一、第三聯軍司令部副官處文書股當上士,不久調任少尉、中尉兵站員。1926年春,萬毅通過考試被錄用在第三、第四方面軍(司令 張學良 )副官處任少尉副官。他先後任中尉、上尉、少校副官、少校軍械官等職 [2] : 185

1930年從東北陸軍講武堂畢業時的萬毅。

1928年年底,經過 黃顯聲 點撥,萬毅考入 東北陸軍講武堂 第九期學習。1930年6月,萬毅在東北陸軍講武堂以名列該期學員考核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獲張學良?給的懷?一塊、指揮刀一把。隨後被分配到東北陸軍第二十旅擔任少校團附,加入 中國國民黨 [3] 。1930年11月,張學良就任陸海空軍副總司令,萬毅隨同去南京,任張學良臨時副官處的副官。此後,改任張學良衛隊統帶部步兵總隊第三隊一營少校營長。 九一八事變 後,隨部隊撤入關內。1933年,改任東北軍105師二旅四團營長 [2] : 186

1934年,隨軍到鄂豫?地區圍剿中國工農紅軍,擔任三旅七團中校 團附 。1935年8月,到陝甘地區被任命?駐騎兵第三十五師聯絡參謀。在此期,萬毅結識中共組織派赴東北軍進行統戰工作的 劉瀾波 等人,開始同情中共革命主張。1936年1月起,任東北軍第109師第627團中校團長,是當時東北軍最年輕的團長 [2] : 187 (1933年3月 呂正操 升任團長間更?年輕)。同年加入 抗日同志會 ,11月任第627團的抗日?年團榮譽團長,支持和掩護中共黨員在該團秘密開展工作 [2] : 190 西安事變 中,萬毅率部向 渭南 前線開進,準備抵禦國民政府進攻西安的軍隊。1937年2月,被軍長 繆澄流 懷疑?共?黨員而被關押 [2] : 191

參加抗日戰爭 [ 編輯 ]

1937年10月獲釋後,任東北軍第五十七軍第112師第672團上校團長,投身 江陰要塞 保衛戰 [4] 。12月,參加 南京保衛戰 ,全團戰沒,隻身倖免。1938年1月,任第112師第334旅第667團上校團長 [2] : 193 。春節過後,經劉瀾波介紹, 張文海 谷牧 中共中央長江局 委派,考察發展萬毅入黨問題。同年3月,經張、谷二人介紹,萬毅被吸收?中國共?黨特別黨員 [5] 。之後,隨部隊進駐 連雲港 地區。從5月至7月,率部在孫家山進行了陣地防禦和反突擊戰。?與第672團一起進行了大?尖戰?。兩次戰?擊退了日軍的進攻,給日軍以極大打擊,保衛了連雲港 [6] 。同年10月中旬,又轉戰蘇?地區,襲擊了 合肥 機場。12月,率部夜襲 宿遷 [7]

1940年擔任東北軍111師333旅代旅長的萬毅

1939年3月,萬毅隨五十七軍抵達魯南,開展對日游擊戰爭。1940年春,擔任第111師第333旅代旅長 [2] : 197 。1940年夏,因 李亞藩 (原?繆?流的副官長,後任日本支持的 興亞建國軍 魯蘇地區總司令)勾引,333旅666團1營2連連長 王明德 、機槍連連長 ?繼賢 率領兩個連投向 ??縣 桃林? 的?軍。繆?流乃同第57軍副軍長 朴炳珊 決定和日軍講和,通過與日軍 鷲津師團 談判,1940年9月達成了互不侵犯、共同防共密約。萬毅和師長 常恩多 聞訊,於同年9月22日率部發動「九二二鋤奸」,?押了副軍長朴炳珊以下全體人員,繆?流逃脫 [8]

1941年2月17日,被第111師第331旅旅長 孫煥彩 逮捕,關在 魯蘇戰區 監獄 [2] : 200 。1942年8月,在蔣介石密令處決的前夕,從監禁地逃出,進入中共山東根據地,?到黨組織 中共中央山東分局 。8月3日,常恩多與 郭維城 發動東北軍111師脫離國民革命軍建制,改稱「東北挺進軍」。由於事前缺少組織,部隊陸續譁變。常恩多在率領剩餘部隊向八路軍根據地開進的途中病逝。9日,部隊進入山東根據地,仍稱第111師。萬毅被 山東分局 派往這支投共隊伍,負責領導改造這支舊軍隊的工作,任代理師長 [9] 郭維城 任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1944年10月,111師正式編? 八路軍濱海支隊 ,萬毅任 八路軍 山東軍區 濱海軍區 副司令員兼濱海支隊支隊長。1945年在 中共七大 上,山東分局原書記 朱瑞 稱讚他是「不死的 吉鴻昌 [10] 。依照毛澤東《關於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選?問題》的報告中關於選?東北幹部的意見 [11] ,萬毅當選 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 [12]

第二次國共內戰 [ 編輯 ]

抗日戰爭勝利後,擔任 中共中央東北局 委員、東北挺進縱隊司令員,奉命由山東率先開赴東北 [2] : 208 ,指揮所部「?匪反?」、發展武裝,克服天寒地凍、缺衣少糧、武器彈藥不足等困難,連續轉戰於南起 瀋陽 、北至 吉林 長春 ,東起 通化 ,西至 法庫 廣大地區,至1946年初使所部由初入東北時的3500餘人迅速發展到14000餘人。1946年1月起,任中共吉遼省委副書記、吉遼(東滿)軍區副司令員、第七縱隊司令員。1946年8月任 東北民主聯軍 第一縱隊 司令員。率領部隊先後參加 四平戰役 三下江南 戰役 [2] : 213 。1947年5月,改任第一縱隊政治委員。在 東北1947年夏季戰役 中,同司令員 李天佑 指揮第一縱隊攻占 公主嶺 等地,隨後進攻 四平 失利 [13] 。1948年3月,指揮部隊再次 進攻四平 ,最終攻占四平。

1948年3月,在 遼陽 地區成立 東北野戰軍 第五縱隊,萬毅任司令員, 劉興元 任政治委員, 吳瑞林 任副司令員, 唐凱 任副政治委員,下轄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師 [14] 。9至10月間,第五縱隊參加 遼瀋戰役 ,先在彰武東南及西南地區阻擊國軍 廖耀湘 兵團西援 錦州 ,爾後協同兄弟部隊圍殲廖兵團於黑山以東地區。1948年11月,根據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 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第五縱隊改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二軍 ,萬毅任軍長。11月至1949年1月,參加平津戰役,首先攻克 昌平 沙河 ,繼而在兄弟部隊配合下攻占國軍供應基地?臺,同兄弟部隊一道完成對 北平 的包圍 [15] 。1949年4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 第四野戰軍 特種兵司令員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 編輯 ]

1957年, ?榮臻 、萬毅、 李? 宋任窮 在中國駐蘇聯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後,萬毅任 中共中央中南局 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2] : 223 。1950年5月任第四野戰軍兼中南軍區?兵司令部司令,7月改任東北邊防軍?兵司令部司令,10月兼任軍委?兵第一副司令,1951年4月兼任?兵學校校長 [2] : 224 。1952年8月至1954年9月任 第二機械工業部 副部長。1953年9月,任 解放軍總參謀部 兵器裝備計劃部部長 [2] : 225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一級 獨立自由勳章 、一級 解放勳章 ,是當時授銜中將中唯一一名 中共中央委員會 成員 [17] 。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再次當選?中共候補中央委員。1958年5月,兼任國防部第五部部長,負責?究特種武器裝備 [2] : 227 。9月起,任 中國科協 副主席。1959年4月,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 副主任 [2] : 228 。同時,萬毅還是第一、二屆 國防委員會 委員 [18]

1959年萬毅在 廬山會議 期間,因於7月22日發言支持 彭德懷 的意見書而受株連,被撤銷了幾乎所有職務(只保留 中央候補委員 [19] 。1960年4月下放任 陝西省 基本建設委員會副主任。1960年11月至1966年3月任陝西省林業廳副廳長。1966年3月起任陝西省農林廳副廳長 [2] : 230 。「 文化大革命 」中受迫害,1967年11月至1973年11月被關押 [2] : 231 。1977年11月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 顧問。1978年3月當選?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1979年11月,解放軍 總政治部 宣布?其平反 [2] : 232

1982年,萬毅在 中共十二大 上當選? 中央顧問委員會 委員。1985年7月起按正大軍區職待遇。1985年9月,請退中顧委職務 [20]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7年10月31日在 北京 逝世,享年90歲 [21]

參考文獻 [ 編輯 ]

  1. ^ 万毅 . 中央人民政府入口網站. [ 2018-02-05 ] . (原始內容 存? 於2016-04-03).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傳》編審委員會、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究會《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傳》編撰委員會 (編). 《中?人民解放?高????》 第13卷 .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065-6618-6 .  
  3. ^ 萬毅. 万毅??回??.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1998: 12. ISBN  7-80136-221-7 .  
  4.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江陰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究委員會. 江?文史?料 第10?. 1989: 44-50.  
  5. ^ 谷牧. 谷牧回??.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9: 56. ISBN  978-7-5073-2694-9 .  
  6. ^ 孫連仲,劉斐 等著. 徐州??.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5: 321-323. ISBN  978-7-5034-6303-7 .  
  7. ^ 汪新. 烽火?抗?.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16: 122. ISBN  978-7-5075-4442-8 .  
  8. ^ 常連霆主編; 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究室編. 中共山??年史 第3卷.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5: 282?287. ISBN  978-7-209-08861-9 .  
  9. ^ 張德良; 周毅. ?北?史. 瀋陽: 遼寧大學出版社. 1987: 560?565. ISBN  7-5610-0149-5 .  
  10. ^ 鄭建英. 朱瑞?.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4: 301. ISBN  7-5073-0236-9 .  
  11. ^ 中共中央文獻?究室編. 毛??文集 第3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427. ISBN  7-01-001831-6 .  
  12. ^ 李忠傑、李明華 主編 (編). 中?共??第七次全?代表大??案文???.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5: 612. ISBN  978-7-5098-3347-6 .  
  13. ^ 王成斌等編. 民國高級將領列傳 3.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8: 224?225. ISBN  7-5065-0918-0 .  
  14. ^ 劉統. ??:?北解放?? 1945-1948.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426. ISBN  978-7-208-14616-7 .  
  15. ^ 張明金; 趙功德. 中?人民解放??史上的70??.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6: 360?362. ISBN  978-7-5033-1940-2 .  
  16.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編委會. 中?人民解放?第四野???史.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8: 476. ISBN  978-7-5065-5401-5 .  
  17. ^ 歐陽?. 1955共和???大授?. 濟南: 黃河出版社. 2008: 399. ISBN  7-80152-924-3 .  
  18. ^ 王戰英; 宋學文編著. 近?代中?少?民族英名?. 北京: 華夏出版社. 1994: 8. ISBN  7-5080-0485-X .  
  19. ^ 《彭德懷傳》編寫組. 彭德??.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5: 392. ISBN  978-7-80092-103-2 .  
  20. ^ ?于同意一部分老同志不再?任中央三?委??成?的?求 . 1985-09-16 [ 2018-02-03 ] . (原始內容 存? 於2017-05-15).  
  21. ^ 星火燎原編輯部. 中?人民解放???名?:第一卷.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6: 159. ISBN  7-5065-50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