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   대만   중국   일본 
陳儀 -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跳?到?容

陳儀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陸軍二級上將
陳儀
將軍
中華民國 第12任 浙江省政府 主席
任期
1948年6月22日?1949年2月21日
前任 沈鴻烈
?任 周?
中華民國 台灣省行政長官
任期
1945年8月29日?1947年4月22日
前任 安藤利吉 大日本帝?臺灣總督
?任 魏道明 臺灣省政府主席
中華民國 第3任 福建省政府 主席
任期
1934年1月12日?1941年8月28日
前任 蔣光?
?任 劉建?
?人?料
性?
出生 ( 1883-05-03 ) 1883年5月3日( 光? 九年四月?五)
  ?朝 浙江省 紹興縣
逝世 1950年6月18日 ( 1950歲?06?18 ) (67歲)  處決
  中華民國 臺灣省 臺北縣 新店? (今 新北市 新店區 安坑刑場
籍? 浙江省 紹興縣
?籍   ?朝 (1883年-1911年)
  中華民國 (1912年-1928年)
  中華民國 (1928年-1950年)
政? 光復會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
??
陳儀
1945年10月25日,陳儀(右)發布署部字第一號命令後,在 臺北公會堂 接受 大日本帝國 第10方面軍 司令官 安藤利吉 所簽名蓋章的受領證(經由第10方面軍?謀長 諫山春樹 (左)轉交給陳儀)

陳儀 (1883年5月3日?1950年6月18日), 幼名 ,改名儀, 公俠 ,後改字 公洽 ,自 退素 浙江 紹興 人, 中?民? ?事人物、政治人物。 日本陸軍大學 畢業, 中華民國陸軍 二級上將 中國國民黨 政學系 成員。 戰後 擔任 台灣省行政長官 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總司令,其任?於1947年上半年?生 二二八事件 ,事後被解除行政長官等職務,是該起事件當中最具爭議的 政治人物 之一。 [1]

國共內戰 末期,戰爭形勢急轉直下,陳儀曾勸告 蔣中正 ,對 國民黨 喪失 大陸 政權 要看開。1948年6月任 浙江省 政府主席。11月釋放浙江省警保處處長 毛森 軍統 特工 )所逮捕的100多名 中國共?黨 嫌疑犯。1949年1月,陳儀在解放軍?領浙江前夕擬投奔共?黨,??唆 ? 警備軍總司令 湯恩伯 投共,湯恩伯認?若毛森得知,深?自己被牽連,故將此事呈報蔣中正。陳儀在1949年2月被免去浙江省主席職務,後來被軟禁。1950年4月,陳儀被押解到 臺灣 ,後被囚禁於 基隆 。1950年5月,蔣中正以 匪諜 案命令臺灣軍事法庭判處陳儀 死刑 。同年6月18日?晨5時准許 槍決 ,地點一說於 臺北縣 新店?(今 新北市 新店區 碧潭 軍人公墓 [2] [3] [4] ,一說於 臺北市 馬場町 [5] [6]

生平 [ ?? ]

早年生涯 [ ?? ]

陳儀早年娶 同? 沈蕙?妻。父親 陳靜齋 經營 錢莊 ,母親王氏,育有2子2女。陳儀兄 陳威 曾於1912年至1925年擔任 中國銀行 副總裁。

陳儀早年接受 私塾 四書五經 ?育,曾入讀浙江 求是書院 。1902年到 日本 留學,期間曾參加 光復會 ,據說與作家 魯迅 許壽裳 成?好友,三人時常同行。1907年 日本士官學校 第五期?兵科畢業,1909年回中國。1911年 辛亥革命 時參加浙江獨立運動。1912年任浙江都督府陸軍部長,兼陸軍小學校長。1914年應召到北京任政事堂統率辦事處參議。

1916年陳儀到 日本陸軍大學 深造,第一期畢業。在日期間,受到日本?官賞識,許以女兒古月好子。後來好子隨陳儀回中國,?改名?陳月芳。

1919年回?,任??府中???。

1920年前后,任浙江地方???行董事?。

1924年10月,浙江地方人士迎直系 孫傳芳 入浙,委任 夏超 ?浙江省長,任命陳儀?浙軍第一師師長, 葛敬恩 任第一師參謀長。

1925年被任命? 徐州 總司令。

1926年10月,夏超倒戈 北伐 國民革命軍 ??芳 以陳儀取而代之。陳儀在葛敬恩建議下??聯繫國民黨,倒戈國民黨,接受 國民革命軍 十九路軍 軍長之職。12月22日,被??芳突?,被捕押送南京。? ?方震 搭救,免于一死。??后任江北宣?使,收拾??部。

1927年7月,任 ?民政府?事委?? 委?。1928年3月到 歐洲 考察半年,重點考察 德國 兵工。返國後,1929年4月被 蔣中正 委以 軍政部 兵工署 署長,頗獲賞識。是年5月,升任 軍政部 常務次長 [7] :34

1934年 ?變 結束後,調任 福建省政府 主席兼綏靖主任,整理福建軍政。1937年抗戰後,身兼第二十五 集團軍 總司令,負責福建防務。1938年,陳儀因故槍殺軍統?北站站長、福建省保安處諜報股股長張超,引發 戴笠 當面向蔣中正控訴,一時與軍統係關係緊張。 CC派 中國國民黨福建省黨部 主委 陳肇英 攻擊陳儀親日不遺餘力,??陳儀人事安排,也對沈仲九延聘左派人士任職感到不滿,也與CC派關係緊張。1941年8月,遭南洋華商 陳嘉庚 向國民政府主席 林森 指控其於?省統制經濟施政不當,又因福州被日軍攻陷,駐軍不戰而逃,遭撤職返回 重慶 ,後由CC派 劉建? 繼任福建省主席。1941年任行政院秘書長。1942年改任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 [8]

與臺灣的關係 [ ?? ]

1935年時任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至臺灣考察,台灣日日新報之特別報導

1935年,日本在臺灣?行「 始政四十周年紀念台灣博覽會 」。陳儀曾經留日多年,對日本頗富瞭解,同時又是與台灣最?近省分的長官,所以奉命赴台參觀,對 台灣 的高速發展感到驚訝,特別是相對 中國大陸 多年戰亂下的停滯不前,令陳儀深省與反思。之後陳再派人到台灣考察。1937年出版《台灣考察報告》,建議 福建省 學習台灣經濟。

1943年兼任代理 陸軍大學 校長 [7] :34

1944年4月, 國民政府 行政院 設立「 台灣調?委員會 」,任陳儀?主任委員(委員有 沈仲九 錢宗起 夏濤聲 周一? 、王?生、 胡福相 何孝怡 等和臺籍的 丘念台 謝南光 黃朝琴 游彌堅 李友邦 等)。調?委員會對 台灣日治時期 政治 經濟 民生 軍事 等各方面作出頗?詳細的調?,報告書長達四十餘萬字。之後提出的《台灣接管計劃綱要》,亦獲政府的接納。

1945年 日本無條件投降 二次世界大戰 結束。8月, 蔣介石 設置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以陳儀?長官 [9] :47 。8月29日,蔣委任陳儀? 台灣省行政長官 ,之後又委派兼任 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的總司令。10月24日,陳儀在 美軍 將領陪同下從 上海 飛抵 台北 。10月25日,依照 盟軍總司令 麥克阿瑟 發佈的《 一般命令第一號 》規定,陳儀代表接受在台日軍 第10方面軍 司令官 安藤利吉 將軍的投降,?作? 盟軍 中國戰區 蔣中正 的代表, 接收臺灣

二二八事件 期間,陳儀於3月6日公開承諾將?行縣市長民選等 民主化 政治改革,暗中要求增援大軍由 中國大陸 抵臺?壓

此後多數高層 日本 官員遣返回日本,無論是使用 ?南語 台灣?南人 ,或 客家話 台灣客家人 ,甚至是漢人以外的 臺灣原住民 ,在多年日語?育下多不曉 中文 書寫,亦不能使用 官話 溝通;原有的日本人高層職位多改由 中國大陸 能通 國語 外省人 擔任,良?不齊,不通?南語、日語,貪?詐欺情事頻傳,涉足不良場所、不守紀律,時與民?衝突,更是常? 新聞媒體 報導。而駐台灣的 國軍 多乘車用餐不付款、低價?購、?借不認帳,乃至有?竊、?劫、詐欺、姦?婦女、開槍傷人等劣行 [10] 。此外,政府隨意印刷 通貨 ?票 [11] 以應付財政支出(以至後來國府運黃金來臺,做?幣制改革的儲備金,一元 新台幣 換四萬 舊台幣 [12] ,?將 民生物資 運往中國大陸以資助 國共內戰 ,導致臺灣物質缺乏,民生困苦, 工業 農業 大幅倒退,經濟情況惡化,出現 惡性通貨膨脹 ,物價一日三漲,民不聊生,路有餓?,加上台灣人民飽受?視、各方面備受打壓, 臺灣人 反感 中國國民黨 南京國民政府 與陳儀主掌的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反抗之聲頻傳 [13]

1947年2月27日?間, 臺北?酒專賣局 葉得根、 傅學通 等六名?緝員出門辦案。一名寡婦林江邁在 臺北市 大稻? 太平町 法主?君廟 對面之 天馬茶房 販賣香?,兼及一些未稅的私?,走避不及被沒收私?,連已?稅之?品與身上財物亦不放過。林婦下?哭求葉得根,緊抱葉得根腿部,葉竟以槍柄痛擊林婦頭部,頓時林婦血流如注、昏迷倒地。圍觀民?義憤包圍?緝員,要求賠償林婦醫藥費,?緝員四散分逃,?緝員傅學通逃至 永樂町 (今西寧北路一帶),對空鳴槍示警,擊中在自宅門口觀看的市民陳文溪(20歲,胸部中彈,送醫次日死亡),史稱 緝?血案 ,更加引發民?不滿。

2月28日,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因對當局處理昨日「緝私血案」方式不滿,台北市民早起結隊游行,?到市專賣局請願,因無人接見,更引起民?不滿 [14] :8297 。下午1時,民?齊至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請願,要求懲辦兇手,撤銷專賣局,遭軍警開槍射擊,數人死傷;市內停工、停課,民?自發開會,??領廣播電台,向全省廣播,呼?全省民?支援台北民?反貪官?吏之?爭 [14] :8297 。過程中公署衛兵無預警對民?開槍掃射,當場造成許多民?死傷,使得民?的情?更?憤慨,局勢急遽惡化,請願演變?起義。下午3時,陳儀宣布戒嚴,出動軍警?壓 [14] :8297 。消息傳出後,台灣全省各地均發生民?反抗,響應台北之行動 [14] :8297 。至此爆發一年多來因國民政府貪腐失政所累積的龐大民怨,由臺北市而起,全台響應反抗政府。政府與民?衝突對抗之下,各地發生軍民衝突。陳儀接受台灣知名人士 蔣渭川 等提議,成立有台灣人參加之「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15] :51

3月1日下午5時,陳儀向全台廣播,宣布處理辦法:一、懲凶;二、撫恤傷亡;三、今?12時起解除戒嚴,禁止罷工、罷課、罷市、集會游行;陳儀廣播後,又秘密召集手下集議對付辦法,電請南京派兵到台灣?調台南鳳山部隊北上增援 [14] :8300

3月2日,蔣介石電令駐京?線之第二十一軍開赴台灣「平亂」,軍部及直屬營、連和第一四六師?日在吳淞上船直開基隆,第一四五師在連雲港集結候輪開高雄,限3月8日前到達,該軍到台後歸陳儀指揮 [14] :8300 。全臺血腥?壓與??,許多台灣菁英及平民百姓因此罹難。解嚴後,行政院官方調?的罹難人數約1.8萬至2.8萬人 [16] [17]

3月6日,陳儀發表廣播講話,表示準備改革省、縣行政機構,同時又秘密與部下策劃援軍到後之行動方案 [14] :8305 。3月10日,陳儀下令解散台灣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台灣警備司令部 通告取消台灣所有「非法」團體,禁止集會游行,?限令民?上?槍枝 [14] :8308 。楊亮功致電 于右任 ,報告抵台情形,稱與陳儀商議,對事變「將採?壓與安撫兼施辦法。」 [14] :8308

3月14日,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秘書長 葛敬恩 乘專機飛南京,代表陳儀向蔣報告事變經過;葛談話稱,2月28日暴動原因係 日據時代 遺留之鷹犬與近由海外遣回之台籍 浪人 受奸徒煽惑 [14] :8312

美國駐華大使 司徒雷登 也向蔣介石提出備忘錄,批評陳儀的?壓行?,且要求陳儀撤職 [18] ,由於擔心 美援 落空,蔣介石勉?接受撤換的意見。當各界撻伐陳儀的聲音風起雲湧,陳儀一手導演 國大代表 、參政員、省縣市參議會、各保甲長聯名電呈中央挽留自身職位的?碼 [19] 。3月17日,陳儀電請蔣介石表示辭職。3月18日,蔣介石批准請辭,?慰勉陳儀「收復台灣,勞苦功高,不幸變故突起,致告倦勤,殊?遺憾,現擬勉從尊意」 [20] 。3月17日、18日兩?,陳儀徵求 蔣經國 同意讓自己接任臺灣省主席,蔣經國堅決拒? [21] 。3月22日, 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第三次全體會議?行第八次大會,會議通過將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撤職?辦 [14] :8318 [22]

4月5日,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向省民作告別廣播,?調炎黃子孫應以中國人?榮 [14] :8329 。4月22日,行政院會議議決:撤銷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改? 台灣省政府 ,任命 魏道明 ?主席,各廳增設副廳長,由台灣本省人擔任 [14] :8338 [23] 。4月29日,行政院核定臺灣省政府委員、廳長和處長人選,全部22個職位中,有12名臺籍人士 [24] 。5月11日,受二二八事件被政府撤職之原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陳儀返回南京 [14] :8352 [25] ,改任國民政府顧問 [26] 。5月12日,陳儀受到蔣介石召見?共進午餐 [14] :8352

5月15日, 魏道明 抵達臺灣,與行政長官公署進行交接 [27] 。5月16日,首任 台灣省政府主席 魏道明在台北宣誓就職,宣布解除戒嚴令,結束??工作,廢除新聞、圖書及郵電檢?,撤銷交通及通訊機構之軍事管制, 台幣 法幣 之比率改?1比44 [14] :8355

1948年6月30日,蔣正式任命前台灣行政長官陳儀出任 浙江省政府 主席 [14] :8629

陳儀?年賦詩一首:「事業平生悲劇多,循環歷史究如何,癡心愛國渾忘老,愛到癡心?是魔」 [28]

?唆湯恩伯率部投共被捕 [ ?? ]

1949年1月23日, 傅作義 投降 中國共?黨 ,揚言「 北平局部和平 」,中?人民解放?遂入據故都 北平 [9] :58 。浙江省政府主席陳儀在中國共?黨人和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主席 李濟深 等人?助下,決心以傅作義?榜樣 [14] :8795 。1月上旬,京?杭警備總司令 湯恩伯 向陳提出要和中共地下黨聯繫人作商談 [14] :8795 。1月28日,陳派 外甥 丁名楠 持親筆信赴上海見湯,函謂:「?有xxx先生應邀去見?,請?和他暢談。我們以前的計劃他都同意,希迅速實行,以免夜長夢多。」 [14] :8795 此函被上海警察局長 毛森 發覺,湯?個人安危,於次日將陳密函送溪口蔣介石處告密,?向蔣誓輸忠誠,自請誘捕陳儀歸案 [14] :8795 。蔣得報,?命 國防部保密局 局長 毛人鳳 派特務對陳嚴密監視,?安排其心腹 周? 準備接備陳儀職務 [14] :8796

1949年2月,陳儀移交 浙江省政府 主席;因涉通中共有據,「到 ? 後?被看管」 [29] :157 蔣經國 函電 宋美齡 :「陳儀曾聯絡共匪謀和幸早得發現未成事實時局不安人心大變前途殊堪憂也兒」 [30] :86

槍決 [ ?? ]

槍決前的陳儀

1950年4月,陳儀被押到台灣後,「?對任何人不再發一言一語,終日如老僧入定。」 [31] [32] 先囚禁於 基隆 港旁的旭丘招待所,又轉移到 萬華 的憲兵第四團看守所。5月19日,蔣介石親下手諭紙條「槍決可也」,指示台? ?事法庭 判決陳儀死刑。陳儀死前由 福建 共同推行過「 新生活運動 」的「五虎上將」 蔣鼎文 打理一切。蔣介石命 保密局 局長 毛人鳳 辦理此事,毛人鳳隨?下令委由技術總隊少將隊長 杜長城 辦理,杜又指派部下中校大隊長 劉學仁 處理此事。

6月18日凌晨2時,據李國輝回憶道,劉學仁選派幹員朱國瀛、魏俊慧、伍祖蔭、李國輝等人負責,令朱國瀛(曾於1949年底在香港?德機場爆破投共民航機八架)行刑,劉學仁害?陳儀情?波動不利槍決,欺騙陳儀說蔣介石要召見他,陳儀起身?洗沐浴,?用早餐,還盛裝打扮,穿戴淡黃色禮帽,配上黃色西裝外套、白?衫,?配上派克對筆,手戴 勞力士 白色手?,衣冠楚楚地上車,車行至新店空軍公墓,保密局派遣攝影師范德福守候拍照,陳儀一見相機,方知原來是押往 槍決 ,陳儀腿軟不前,李國輝與魏俊慧一左一右,扶陳儀至一名上校軍法官面前,軍法官驗明正身之後,?宣讀判決書,?說:「奉 總統手批,執行槍決,?有甚?話說沒有?」陳儀?作?定,答曰:「我人死,精神不死,我流的血,是替京?杭一千八百萬同胞流的血。」亦?坦承自己通共,說完?俯首不語,軍法官又問:「那對?的親人子女,還有甚?話要說?」陳儀沈思片刻,回答:「沒有。」隨?向 行刑者 說:「向我的頭開槍。」然而保密局已經決定向他的背部開槍,以保存其面貌完整,朱國瀛向他背後連開兩槍,陳儀?了個四?朝天,仍不死,呼吸甚?急促,劉學仁衝上前去,又補了一槍,方使陳儀斃命 [33]

中央社 記者 ?選舞 在其回憶錄提到陳儀之死時指出,國防部軍法局通知他與攝影師兩個人,請他們現在到 極樂殯儀館 (當時台北惟一的殯儀館),?和攝影師「王介生」去了,他看見一張木板床上,一個人穿著軍裝,留著?子,已經化?過,面貌?慈祥的樣子,這個人就是陳儀,「?什?叫我們去看、去照相??這和槍斃共諜 吳石 原因一樣,?中央社拍照,呈給 蔣中正 看。」 [34]

有一說陳儀 伏法 於專門槍殺政治犯的 馬場町 郭冠英 則表示, 保密局 本欲在馬場町執法,後聽聞 蔣渭川 等人打算組團圍觀陳儀死狀,?了保障陳儀尊嚴,於是改在 新店 執法,使蔣渭川等人因此撲空 [35]

死後 [ ?? ]

?? 伏誅 后,蔣介石對其罪狀,在日記裡以嚴?告誡的口吻寫道:「昨抵高雄知陳儀已於昨晨伏法槍決,據報其態度??,可謂至死不悟,乃知共匪宣傳之深入,甚至此種萬惡官僚之腦筋,亦?其所迷妄而改變,不知其有國家民族,而反以迎合?年?其變節來由矣。宣傳之重要有如此也」 [36] 。其義子 湯恩伯 「在其臺北 三? 寓所中,如?考?,?宵?室?徨,?在私宅堂屋??堂,一?自?輓?多幅」 [31] 。??死後,湯恩伯出資約兩千元新臺幣,?其購置一褐色棺材,由五弟陳錚收尸 火葬 ,骨灰埋於今 新北市 五股區 ,立碑曰:「?公退素之墓」,不寫本名,以避免受到報復、 盜墓 。其墓園的位置曝光後,時常遭人噴漆破壞,2013年更被發現墓碑與骨灰已失?,是遭破壞或已遷葬??說紛?,不過從現場跡象?判,遷葬的可能性較大 [37] 。陳儀在遺言中?調,他是替京?杭1,800萬人民流血,又因他本有意投共, 中共 對陳儀家屬與後人亦多所照顧。2011年,陳儀的外孫 項斯文 將陳儀的骨灰用一個背包??背回上海,最終在2014年6月安放在 杭州 安賢園 [38]

家庭 [ ?? ]

  • 父? 陳炳鏞 ,號??,日本正金?行??、杭州正祥盛?庄老板。
  • 原配妻子沈蕙,紹興東浦人,兩人?無子嗣。
  • 第二任妻子? 日本人 古月好子,後改名陳月芳,兩人?無子嗣。
  • 陳儀雖無親生子嗣,但陳儀兄長女兒陳文英自幼過繼給陳儀,兩人親同父女。陳文英後嫁予德國柏林大學畢業醫學博士項經方?妻,項經方成?陳儀女?。兩人育有陳儀外孫項斯文。
  • 兄? ?威 曾于1912年至1925年?任 中??行 副?裁。五弟 陳錚 ?陳儀收屍殮葬。
  • 妹夫 袁守謙 ?陸軍二級上將,於1954至1960年擔任交通部部長。
  • 外甥 丁名楠 ,?史?家。

對陳儀的評價 [ ?? ]

蔣中正 在日記中批評陳儀「態度??」、「至死不悟」、「萬惡官僚之腦筋」、「迷妄」 [36]

臺灣方面對陳儀的評價大多是批判的,?不分 泛藍 泛綠 。不論是其政治上的失策,引發 省籍 不平等的疑慮;經濟上的無能更是使 本省人 民不聊生。相較於戰前日本官、軍之紀律嚴明,陳儀部下之官僚風氣?是貪腐無比,顯示陳儀治臺完全失敗 [31] [39] 。臺北市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內的紀念碑,碑文稱陳儀「??剛愎,壹面協調,壹面以士紳?奸匪叛徒,逕向南京請兵」。

作家 李敖 認?蔣中正負二二八事件主要責任,不應該由被處死的陳儀背黑鍋,而他在 國共內戰 時都「打得焦頭爛額」 [40]

1980年6月9日, 中共中央統戰部 中共中央調?部 追認陳儀?“?中國人民 解放 事業貢獻出生命的 愛國 人士” [41] 。陳儀故居現在成? 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 辦公大?。

延伸?? [ ?? ]

[ 在?基?据 ?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史稿·卷291 》,出自 趙爾巽 ?史稿
?基共享?源 ??影像 分?

?考文? [ ?? ]

  1. ^ 金老?. 如果不是陳儀,二二八事件會有不同的結局?? . gushi.tw. 故事. 2017-02-26 [ 2017-03-07 ] . (原始?容 存? 于2017-03-07) (中文(臺灣)) .  
  2. ^ 《兩岸史話-被歷史誤判的陳儀》 . 中時電子報 . 中時集團 . ( 原始?容 存?于2013-06-27). 中國時報 2008-07-21【黃?龍報導】陳儀改任國民政府顧問,五月十一日離台,隔年六月擔任浙江省主席,後因被控「勾結中共,陰謀叛亂」被捕,經軍法審訊終結判處死刑,蔣介石於一九五○年六月十四日批准執行,而於十八日在新店碧潭槍決。  
  3. ^ ??被??前后,以及??(?) . 博?新聞網 . [ 2016-03-06 ] . (原始?容 存? 于2015-06-20). 台北近郊有?碧潭,一九五零年六月十八日?晨五??,??被解到此地槍決。  
  4. ^ 老情報員揭極機密 228禍首 陳儀槍決現場獨家還原 . 中時電子報 . 中時集團 . [ 2015-07-23 ] . (原始?容 存? 于2015-07-23). 被哄上車 抵新店空軍公墓。  
  5. ^ 《「介入境遇」到「自我解放」--郭松?再探: 郭松?再探》
  6. ^ 莫忘來時路/6月18日-陳儀結束悲劇一生 ?面存??? ,存于 互???案? )蔣中正一紙手諭「槍決可也」,1950年6月18日曾任台灣省行政長官的陳儀在台北馬場町被槍決了(見圖,本報資料照片)。
  7. ^ 7.0 7.1 鄧孔昭. 〈陳儀一生及其是非功過〉. 《 明報月刊 》1995年4月號 ( 香港 ).  
  8. ^ 中時電子報. 兩岸史話-被歷史誤判的陳儀 . 中時電子報. [ 2016-12-20 ] . (原始?容 存? 于2017-01-24) (中文(臺灣)) .  
  9. ^ 9.0 9.1 陳布雷 等編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10. ^ 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究報告》 摘要 .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 2021-11-18 ] . ( 原始?容 存?于2022-01-23).  
  11. ^ This Is the Shame . Time Magazine. 1946-06-10 [ 2009-10-04 ] . (原始?容 存? 于2020-08-07) (英?) .  
  12. ^ Howard, Joshua H. Workers at War: Labor in Chinas Arsenals, 1937-1953. [2004] (2004).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8047-4896-4 . pg 363.
  13. ^ 柯喬治 . 《 被出賣的台灣 》. 陳榮成/譯. 臺北市 : 前衛 . 2003-09-05: 11. ISBN  9579512191 (中文) . 「以我們的在台經驗,極?楚前行政長官陳儀的施政已使人民對中央政府離心,許多人不能不感到,日治下的台灣情況反而比較良善。……」??陸軍中將 魏德邁 國務卿 .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七日  
  14.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14.10 14.11 14.12 14.13 14.14 14.15 14.16 14.17 14.18 14.19 14.20 14.21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 近代史?究所 中華民國史 ?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 中華書局 . 2011.  
  15. ^ 金堯如 :〈「 二·二八事件 」目擊記??潛伏台灣的中共地方黨領導人與當年 台共 領導人 謝雪紅 揭開歷史?相〉,《 明報月刊 》,香港: 明報 雜誌 有限公司,1998年4月
  16. ^ 《二二八事件?究報告》,行政院?究228事件專案小組,1992年
  17. ^ 第三十一集:二二八事件 互???案? 存? ,存?日期2014-11-01.,中央廣播電台,2011/4/18
  18. ^ 二二八民變-台灣與蔣介石,150-152
  19. ^ 責任歸屬?究報告,214-216
  20. ^ 責任歸屬?究報告,218
  21. ^ 責任歸屬?究報告,133
  22. ^ 責任歸屬?究報告,132-136、161-169、 214-220;二二八事件?究 下卷,595-602
  23. ^ 責任歸屬?究報告,74-76;解讀二二八,204-208;二二八民變-台灣與蔣介石,150-152;二二八事件?究 下卷,602-608
  24. ^ 責任歸屬?究報告,74-76;二二八事件?究 下卷,602-608
  25. ^ 二二八事件?究 下卷,608-614
  26. ^ 解讀二二八,176-186;責任歸屬?究報告,214-220
  27. ^ 二二八事件?究 下卷,614-618
  28. ^ 過來人. 細訴風流. 《 快報 》. 1995-07-08: 副刊①.  
  29. ^ 蔣經國. 〈危急存亡之秋〉. 《 風雨中的寧靜 》. 台北: 正中書局 . 1988.  
  30. ^ 周美華、蕭李居編 (?). 《蔣經國書信集??與宋美齡往來函電》(上). 台北: 國史館 . 2009.  
  31. ^ 31.0 31.1 31.2 鄭文蔚 著:《陳儀之死》
  32. ^ 蔣侍從室主任 林蔚 勸陳儀向蔣中正認錯,寫悔過書。蔣允許恢復其自由,但遭到陳儀拒?,說:「我有何錯?我無錯,他不高興,可殺我,我已年過半百,死得了。悔過書我不寫。」
  33. ^ 老情報員揭極機密 228禍首 陳儀槍決現場獨家還原 . 《 時報周刊 》. 中時電子報 . 2014-03-01 [ 2015-07-23 ] . (原始?容 存? 于2015-07-23).   |volume= 被忽略 ( ?助 )
  34. ^ 兩岸史話-被歷史誤判的陳儀 互???案? 存? ,存?日期2013-06-27.
  35. ^ 郭冠英 .〈蔣介石日記的?相〉執行陳死刑的是保密局的槍兵,選的六月十八是 張超 的死日,地點在碧潭,不是馬場町,以保陳尊嚴。蔣渭川等228人糾?去馬場町等看,撲了場空。
  36. ^ 36.0 36.1 蔣介石日記1950.06.18:「據報,其態度??,可謂至死不悟。乃知共匪宣傳之深入,甚至此種萬惡官僚之腦筋,亦?其所迷妄而改變,不知其有國家民族,而反以迎合?年?其變節來由矣。宣傳之重要有如此也。」
  37. ^ 「228主角」陳儀 墓碑骨灰不翼而飛 互???案? 存? ,存?日期2016-08-25.,《 聯合報 》,2013-03-01
  38. ^ 中時新聞網. 兩岸史話-陳儀遷葬杭州安賢園 - 兩岸藝文 . 中時新聞網. 2015-03-24 [ 2021-08-28 ] . ( 原始?容 存?于2022-01-23) (中文(臺灣)) .  
  39. ^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歷史的二二八《關鍵人物評析》
  40. ^ 李敖稱二二八事件 官民都應負責任 . [ 2018-03-20 ] . (原始?容 存? 于2018-03-20).  
  41. ^ 林文彪. 建議恢復?“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貢獻出生命的愛國人士”陳儀先生故居?建紀念堂(市政協五屆四次會議提案) . [ 2011-05-25 ] . ( 原始?容 存?于2014-12-11).  

?陳儀相關的史料與?究 [ ?? ]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音順序排列)

  • 陳芳明 ,1988,〈陳儀與謝雪紅:二二八人物的再評價〉。《台灣文化》:13-19。
  • 陳景峰 ,2001,〈戰後陳儀與CC派在台灣電影?業上的爭奪〉。《台灣風物》51:95-125。
  • 古怡? ,1994,〈陳儀治台與二二八事變〉。《史苑》:78-93。
  • 黃英哲 ,1998,〈台灣省編譯館?究(1946.8 - 1947.5):陳儀政府台灣文化重編機構?究之一〉,見 張炎憲 、陳美蓉、楊雅慧編,《二二八事件?究論文集》,頁93-118。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黃英哲,2001,〈台灣省行政長官署宣傳委員會?究(1945.11-1947.3):陳儀政府台灣文化重編機構?究之二〉。《台灣歷史學會會訊》:24-40。
  • 鄭士鎔 ,《鄭士鎔細說二二八與陳儀〉,《 傳記文學 》2006年3月?,美?《??》2007年3月1日至9日??。
  • ?衣德 ,〈?士??原?相初衷〉,2007年3月22日,美?《??》。
  • 賴澤涵 ,1991,〈陳儀與?、台、浙三省省政(一九二六 - 一九四九)〉。台北:[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會]。
  • 李?峰 ,1992,〈「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陳儀的對策〉,見二二八民間?究小組,《二二八學術?討會論文集(1991)》,頁167-94。台北:二二八民間?究小組、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現代學術?究基金會。
  •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究委員會、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究委員會、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究委員會編,1987,《陳儀生平及被害內幕》。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 石弘毅 ,2000,〈陳儀的「悲劇性格」〉。《 歷史月刊 》:28-34。
  • 蘇嘉宏 王呈祥 ,2003,〈陳儀在台主政期間(1945-1947)的經濟政策:孫中山先生「民生主義」的實踐與背離〉。《 國立國父紀念館 館刊》:55-70。
  • 王之相 ,2014,《陳儀:?理想一生懸命的悲歌》。台北:黎明文化。
  • 王曉波 編,2004,《陳儀與二二八事件》。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 翁嘉禧 ,1997,〈陳儀時期台灣經濟政策之?究〉。 國立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究所博士論文。
  • 伍國 ,2010,〈陳儀與魯迅的交往初探〉。 魯迅?究月刊
  • 薛月順 ,1998,〈陳儀與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興廢〉。《 國史館 館刊》24:27-50。
  • ?如平 ,2011,《??全?》, 人民出版社
  • 張富美 ,1992,〈陳儀與福建省政(1934-1941)〉,見二二八民間?究小組,《二二八學術?討會論文集(1991)》,頁9-26。台北:二二八民間?究小組、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現代學術?究基金會。
  • 招麥漢 ,1947,《陳儀大鬧台灣》。香港:風雨書屋。

外部連結 [ ?? ]

前任:
安藤利吉
(台灣總督)
台灣首長 繼任:
魏道明
(台灣省主席)
新頭銜 中華民國 台灣省行政長官
1945年10月25日-1947年4月22日
後一同性質職務: 台灣省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