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部

坐? 51°30′11″N 0°07′40″W  /  51.50306°N 0.12778°W  / 51.50306; -0.12778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重定向自 英國外交部
  大不列?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政府機構
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部
Foreign, Commonwealth and Development Office
機構?要
成立時間 1968年
機構類型 英?政府部? 外交部
机??地   英? 英格? ?敦 西敏市 ?爾斯國王街
51°30′11″N 0°07′40″W  /  51.50306°N 0.12778°W  / 51.50306; -0.12778
年度預算額 29.77億(2020年-2021年)
机?首? 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大臣 :奇平??的?梅?男爵 戴?·?梅?
外交事務常?次官 英? Permanent Under-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ffairs 菲臘·巴頓爵士 英? Philip Barton
上?部? 英國政府
下設机? FCDO服務
網站 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部網站
影像?料

白廳 望向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部大樓

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部 (英語: Foreign, Commonwealth and Development Office 縮寫 FCDO ),在 英國 通稱?「 外交部 」( Foreign Office ),是 英國政府 負責 外交 事務的 部門 之一,由原有的英國外交部及 英聯邦事務部 英? Secretary of State for Commonwealth Affairs 於1968年合?而成。

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部的首長是 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大臣 ,通常簡稱“外交大臣”。普遍認?此與 財政大臣 內政大臣 內閣 三個最有威望的職位。這些職位與 首相 一起構成 內閣重臣

部門歷史 [ ?? ]

起源 [ ?? ]

騎兵衛隊路 望向外交和聯邦事務部大樓

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形成于1968年,由短期存在過的英聯邦事務部和外交部合?。英聯邦事務部只在1966年創設,由英聯邦關係部和殖民地部合?,而英聯邦關係部由自治領部和印度部於1947年合?而形成??自治領部於1925年從殖民地部分離。

外交部於1782年3月由南方部和北方部合?而形成,這兩個部門的每一個都覆蓋了國外和國內事務。兩個部門的國外事務職責變?外交部,同時?們的國內事務職責劃給內政部。 [1]

發展 [ ?? ]

文禮彬 在2007年6月接任外交大臣時,他著手一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戰略重點的評論。這些討論的關鍵信息之一是從2003年?今十個國際戰略重點的現有?架不再適宜的結論。?管這個?架在?助外交和聯邦事務部規劃?的工作和調配?的資源中有用,但有承諾?需要一個新的?架以向前帶動?的工作。

新的戰略?架由三個核心要素組成 [2]

  • 一個靈活的全球職員和機關網絡,服務整個英國政府。
  • 三項基本的業務:
    • 推廣及支援英國經濟
    • 向海外英國國民提供領事服務
    • 支援英國內政部在海外入境簽證申請

這些業務由英國貿易投資署、英國和海外領事隊伍以及英國邊境局履行。

  • 四個政策目標:
    • 反恐怖主義和武器擴散以及?們的原因
    • 避免和解決衝突
    • 促進低?和高增長的全球經濟
    • 發展靈活的國際機構,特別在 聯合國 歐盟

在2005年8月, 安德魯·麥金萊 披露了一?由管理顧問團體 科林森·格蘭特 編纂的報告。報告嚴?批評了外交和聯邦事務部的管理結構,特別在:

  • 外交部“行動遲緩”。
  • 委任缺乏管理結構。
  • 責任性缺乏。
  • 可削減1200個工作職位。
  • 每年至少可節約4800萬英?。

外交部委託報告以?助?實現三年內減少8700萬英?開支的誓言。作?對報告外洩的響應,外交部表示會貫徹報告的建議。

2006年4月,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管理機構作?一個新的 行政機構 設立,以促進合作功能。在2008年該機構轉屬 貿易基金會 ,因此該機構現在有能力提供與?已經提供給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服務相似的服務給其他政府部門甚至外部商業機構。

大臣 [ ?? ]

截至2023年11月,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部的大臣如下: [3]

部長 崗位 範圍
戴?·?梅? PC 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大臣 對部門組成和團隊的監督負有總體責任;四大內閣重臣之一
麥俊高 MP 英國發展與非洲國務大臣 國內發展與非洲關係
卓雅敏 MP 印太事務國務大臣 印太地區
塔里克·艾哈邁德 中東、北非、南亞、英聯邦和聯合國國務大臣 中東、北非、南亞、英聯邦和聯合國
理?·貝尼? PC 氣候、環境和能源國務大臣 氣候、環境和能源
利奧·多徹? MP 歐洲事務政務次官 歐洲
大衛·拉特利 MP 美洲、加勒比、海外領土政務次官 美洲,加勒比,海外領土(包括福克蘭群島)

主樓歷史 [ ?? ]

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部現時所使用的大樓興建於1861年至1868年間,最初?四個不同的政府部門共用:外交部、印度事務部、殖民地部和內政部。建築物由建築師 喬治·吉爾伯特·斯科特 設計,?管他原先想將其設計?一座哥德式建築,但因?受到時任?外交大臣的 巴麥尊勳爵 影響而改?義大利風格(巴麥尊任 英國首相 時建築才開始動工,因此他在外相任內?未使用到該建築物)。英國雕刻家 亨利·休·阿姆斯特德 英? Henry Hugh Armstead 約翰·伯爾尼·菲利普 英? John Birnie Philip ?外觀創作了大量富有寓意的圖案(藝術、法律、商業等)。

1925年,外交部主辦了旨在減少歐洲緊張的 羅加諾公約 簽署儀式,儀式在一間?宴會而設計、事後以「羅加諾廳」而聞名的大廳?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羅加諾廳改建?外交部破解密碼的空間,而?華麗的裝飾不是移除就是掩蔽。

由於職員數量的增多,辦公室變得日益狹窄,許多維多利亞式室內陳設遭到遮蓋??特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1960年代,?除作?建築師 萊斯利·馬丁爵士 英? Leslie Martin 列出的重大重新開發計?的一部?而得到倡導。一連串公開反對阻止了這些方案落實。外交部在1970年代反而成?1級 登錄建築 。在1978年,內政部移到一幢新大樓,減輕了擁?。

大?于1990年代?行了一次?期17年的??,共花?1?英??在1997年底完工。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作?辦公室和儲藏室的羅加諾套房已完全恢復?國際會議之用。大樓現在每年在開放房屋週末向公?開放。外交和聯邦事務部現在也是在 近衛兵檢閱場 對面盡頭的海軍部擴展部?建築的主要承租者。

總部資?列表 [ ?? ]

  • 倫敦?爾斯國王街白廳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部主樓
  • 倫敦白廳22-24號克爾克蘭大廈
  • 倫敦白廳舊海軍部大樓
  • 米爾頓·吉尼斯漢斯洛普漢斯洛普公園 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部管理機構、陛下政府聯絡中心和英國秘密情報機構技術安全部的所在地

?見 [ ?? ]

參考來源 [ ?? ]

  1. ^ 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簡史 互???案? 存? ,存?日期2008-05-16., 外交及聯邦事務部
  2. ^ 部級團隊 互???案? 存? ,存?日期2009-06-10.
  3. ^ Our ministers . 英國外交部官方網站. 英國女王陛下政府. [ 2022-04-20 ] . (原始?容 存? 于2020-09-01) (英?) .  

外部連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