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   대만   중국   일본 
歐根·博姆-巴維克 -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跳?到?容

歐根·博姆-巴維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歐根·博姆-巴維克

歐根·博姆-巴維克 (德語: Eugen von Bohm-Bawerk ?巴?克 ,1851年2月12日?1914年8月27日)是 奧地利 的經濟學家,他對 奧地利經濟學派 有著重要的貢獻。?治·?斯曼(George Reisman)?他?“?次于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的?地利第二重要的???家。 [1]

生平 [ ?? ]

博姆-巴維克在 ?也?大? 就讀法律學期?閱讀了 ?爾·門格爾 所著的《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一書,雖然他從不曾親自被門格爾?導過,但他?快便成?了門格爾理論的忠實支持者。 ?瑟夫·熊彼特 描述博姆-巴維克「徹底熱衷於門格爾的理論,以致於他根本不需要?究其他的理論家。」在維也納大學就讀的歲月裡,他結識了?一名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 弗里德里克·馮·維塞爾 ,兩人後來還結? 襟兄弟

在完成學業後博姆-巴維克進入了奧地利政府的財政部門任職。他在1880年代擔任?職,也是在這段時間他發表了他的巨作《?本?利息》(Capital and Interest)。

在1889年他受命前往 維也納 財政部,以起草一?直接稅稅制的改革計?。當時奧地利的稅賦體制對於經濟生?課與重稅,尤其是在戰時,這對奧地利經濟的投資活動造成極大障?。博姆-巴維克的提議?設立現代的 所得稅制 ,這項改革?快被通過,?在接下來幾年裡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博姆-巴維克在1895年成?了奧地利財政部長。他斷斷續續的擔任了幾屆財政部長,最長的是第三次?從1900年直至1904年。任內他嚴格的保持穩定的 金本位 以及預算的平衡。在1902年他取消了政府對製糖業的補貼??管製糖業在兩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奧地利的經濟特色。他最後在1904年辭職,因?當時奧地利軍方的開支不斷增加,造成他無法平衡預算。經濟史學家 ??山大·格申克? 曾批評博姆-巴維克奉行的「一便士也不多花」的政策,?批評當時奧地利的經濟發展遲緩便是因?博姆-巴維克不願在公共建設計?上投入大量開支所造成的。不過, ?瑟夫·熊彼特 則讚美博姆-巴維克在任內對於奧地利財政穩定的貢獻。博姆-巴維克的肖像曾在1984年至2002年間出現於一百元的 先令 ?票上,直到被 歐元 取代?止。

博姆-巴維克在1904年重掌?職,擔任 ?也?大? 的?授。他?授過的學生包括 ?瑟夫·熊彼特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他在1914年去世。

雖然博姆-巴維克是一名 自由主義 者,但他?不是當代激進的 自由意志主義 者,?管 奧地利經濟學派 的聲名經常讓這兩者互相連結。他擔心毫無約束的自由競爭會導致「無政府的生?和消費」。他在1880年代和1890年代寫下了大量批判 ??·?克思 經濟學的著作,不過幾名突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也在1905年-1906年之間參加了巴維克主持的大學?討班。

著作 [ ?? ]

Capital and Interest 的第一卷被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稱?是「現代經濟學理論最突出的貢獻」,在這卷標題? History and Critique of Interest Theories (1884)的書中博姆-巴維克完整闡述了對於 利率 的理論:包括使用理論、生?理論、節制理論等等。

博姆-巴維克也對 馬克思 剝削 理論提出?烈批評。博姆-巴維克主張資本家?不會剝削他們的勞工,相反的,由於資本家必須將總收入的一部分作?薪資發放給員工,他們在?取利潤的同時也造福了勞工,博姆-巴維克主張「勞工不能?了增加其自身的生??有率而犧牲了資本」。他主張馬克思的剝削理論忽略了生?過程中的時間因素,而且對於利潤重新分配的理論也與資本主義經濟裡利率的重要性有著完全的衝突,而利潤則是貨幣制度所不可或缺的要件。順著這樣的批評思路,博姆-巴維克主張一個?品的整體價??非是由勞工們所生?的,相反的,資本家付給勞工們的新酬僅僅是針對他們最初可預見的勞動價?,而非?品最後的價?。博姆-巴維克?且主張,資本家給予勞工的薪資事實上是高於勞工在生?過程中的勞動價?的。

《?克思主??系之崩?》一書

?克思主??系之崩? 》(1896年)一書中則詳細檢驗了馬克思的 勞動價?理論 ,博姆-巴維克認?馬克思對於價?和勞動的定義是自相矛盾的。他指出馬克思在《 ?本? 》的第三卷中對於生?的利潤和價?所提出的理論,會與他在資本論第一卷裡對於價?的定義?生矛盾。他也批評馬克思忽略了 供?和需求 對於價格的影響,?質疑馬克思對這方面?念的解釋一向模稜兩可。

Positive Theory of Capital (1889)則是 Capital and Interest 的第二卷,博姆-巴維克在這一書中闡述了經濟生?過程中所需的大量時間和步驟、以及這些過程所不可或缺的利益報酬。而在第三卷書 Value and Price 中博姆-巴維克則進一步闡述了 門格爾 邊際效益 理論,將 價?的主觀理論 ??主? 相連結。價?的主觀理論主張,任何東西都只有在有人需要?時才會有價?出現:

一個農民開拓者擁有五大袋的穀物,但他不能將其賣掉,也不能買進更多。這時他有五個可能的選擇:


做主食、或長力氣、或?養小?來獲取肉食、或釀造威士忌、或?養鸚鵡以逗樂他。如果他此時失去了一袋穀物,他不會減少前四種用途的量,而是會選擇讓鸚鵡?餓,因?他認??養鸚鵡所得的效益比前四種選擇都要來的少。換句話說,?養鸚鵡的選擇便是一種 邊際 。人們作出經濟決策時也正是根基於這種邊際原理,而非其他什?理想崇高的東西。

原本計?作?全書附錄的 Further Essays on Capital and Interest (1921)最後則成?了全書的第三卷。

參見 [ ?? ]

參考資料 [ ?? ]

外部連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