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   대만   중국   일본 
楊亮節 -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跳?到?容

楊亮節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重定向自 ?亮?

楊亮節 (1243年?1324年), 南宋 度宗 朝的 國舅 ,?古琴家楊纘之子, 楊淑妃 之兄、 宋端宗 趙昰之舅。1276年(南宋瀛國公 德祐 2年)南宋將亡,護幼主南遷,藏匿山中七日。至 溫州 ,遣使召 陳宜中 ?澳 ,復召 張世傑 定海 。擁益王昰?帝位於 福州 ,改元 景炎 ,封福建處置使。宋亡後,隱居 ?南 海島 ?洲 (今 金門縣 )。

生平事蹟 [ ?? ]

1243年(南宋理宗淳祐3年)1歲,春正月癸卯26日寅時,楊亮節生。

1267年(度宗咸淳3年)25歲,錢塘南山開化寺重建落成,主僧妙行轉介帶御器械楊亮節,求 高斯得 ?記。

1276年(瀛國公德祐2年)34歲,春正月己卯13日,以楊亮節?福州觀察使,提?吉王府行事。癸未17日,元兵迫臨安,升封吉王昰?益王,以楊亮節提?益王府事務。甲申18日,元兵至?亭山,宋遣監察御史 楊應奎 上傳國璽降。是夜,楊亮節、楊?等擁廣、益二王出嘉會門,由錢塘江遁去,奔?州。戊子22日,楊亮節等擁二王至?州。

2月辛丑初5日,元丞相 伯? 臨安 。遣 范文虎 將兵趣?州,召楊?以王還,楊?得報?去,曰:「我將就死於彼,以緩追兵。」楊亮節等負二王徒步,匿山中七日。楊亮節等至溫州,聞 陳宜中 在?澳,遣使召之,復召 張世傑 於定海。

5月乙未初1日,益王昰?帝位於 福州 ,改元景炎,冊母楊淑妃?皇太妃、同聽政,以舅楊亮節?福建處置使。

1277年(端宗景炎2年)35歲,6月,張世傑回 潮州 ,以圖興復。秋7月乙巳18日, 張世傑 自將淮兵討 蒲壽庚 。壬子25日,圍 泉州 。推測 張世傑 回潮州,進圍泉州之時,楊亮節以福建處置使,同至泉州公辦。

11月戊申22日,唆都援泉州,張世傑解圍還淺灣。推測張世傑師還淺灣,楊亮節以公事在山,竟不及從。後率三子到 廈門 覓航,元兵攻?,遂逃至?島,藏身馬山后嶼。繼聞元兵去攻潮、惠,楊亮節再?子追尋至 ?州 ?口。時幼子世隆途勞染病,日久未?,遂寄養?浦佛潭。復同長次二子到 廈門 尋舟。惟以陸路道阻,海船難得,竟不能行。

1279年(帝昺祥興2年)37歲,2月癸未初6日,崖山兵潰。楊亮節進退不得,乃覓?島海濱,更名允臧,隱官澳達山寶珠石下居焉。

1324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82歲,2月己巳13日辰時,楊亮節卒,享壽82。 [1]

後人 [ ?? ]

楊亮節,娶林氏。生三子:長子名失傳,字世昌,號佛細;次子名失傳,字世耀,號佛成;三子名盛,字世隆,號佛潭。

1277年(南宋景炎2年)11月,楊亮節率三子南尋宋主,以第三子楊世隆途勞染病弗能行,寄養於?州?浦佛潭村(今 福建省 ?浦縣 佛曇? )。1279年(南宋祥興2年)2月宋亡,楊亮節與長子楊世昌、次子楊世耀逃隱?南海島 ?洲 (今 福建省 金門縣 官澳 。及其將逝,猶囑子孫,卒後墓向南宋都城 杭州 ,以示恥?元臣。卒與長次二子合葬 官澳 后倉,坐未向丑兼坤艮,?墓向南宋都城 杭州 。楊世隆後遷居芙蓉山之麓。卒後,葬大?山後福興?寶珠石山。

金門楊氏,除極少數近代移入者外,皆宋末護主南遷之楊亮節與其長次二子之後代,也是分衍島上 官澳 、湖美、湖下、榜林諸村之大姓。佛潭楊氏,則是楊亮節第三子之後代。自金門而 澎湖 臺中 新加坡 印尼 ,自佛潭而宜蘭、 萬隆 ,已繁衍成極大之宗族。 [2]

金門官澳楊氏祖廟,名曰達山堂,大廳懸掛「處置使」?額,大門對聯:「翊主南遷矢志冒危惟報宋,思君北向甘心就隱不臣元。」 [3]

楊侯王廟 [ ?? ]

目前香港 九龍城 元朗 東涌 大澳 大圍 等地,皆有所謂 侯王廟 ,據稱所祀者?楊亮節 [4]

不過對於香港侯王廟所奉祀者是否?楊亮節亦有爭議。1917年(民國6年),?末東莞探花陳伯陶?香港九龍楊侯王廟撰「侯王古廟聖史碑記」,謂:「相傳神楊姓,佚其名,南宋末忠臣,始封侯,晉封王,故稱?侯王。余曰此殆楊亮節也。」穿鑿附會該廟所祀之神?楊亮節,陳氏實?始作俑者。殆者,大?也。陳伯陶自己亦不肯定。香港九龍楊侯王廟,據云侯王誕辰在農曆6月16日。而楊亮節生於1243年(南宋淳祐3年)正月26日,僅此一點,足證該說之荒誕。況楊亮節終官福建處置使,係1276年(南宋景炎元年)5月在福州所授,金門官澳楊氏祖廟亦高掛「處置使」?額,其生前不曾封侯封王。 [5]

參考資料 [ ?? ]

  1. ^ 楊秉訓(2020)《南宋外戚楊氏繫年》,金門縣文化局?助出版,頁482-484 「楊亮節年表」。
  2. ^ 楊秉訓(2020)《南宋外戚楊氏繫年》,序文、頁468-469。
  3. ^ 孫國欽(2020)《金門宗祠楹聯採?錄》,頁174-176。
  4. ^ 蕭國健(1985)「香港侯王廟所祀奉之『楊侯大王』考」,收錄於林天蔚、蕭國健(1985)《香港前代史論集》,臺灣商務印書館,頁307-313。
  5. ^ 楊秉訓(2020)《南宋外戚楊氏繫年》,頁449-450 考證「楊侯王廟所祀非楊亮節」。

外部連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