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   대만   중국   일본 
晋? -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跳?到?容

晋?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地位 周朝 ?侯?
?都 1. 唐
(後稱晉,在 山西省 臨汾市 翼城? 西,一? 太原市 西南)
2. 曲沃
(在 山西省 運城市 ?喜?
3. 絳
(又稱翼,在山西 臨汾市 翼城? 東南)
4. 新絳
(原稱新田,在 山西 ?汾 侯?市
政府 封地
? 始封此國者
周成王
? 爵位
侯爵
姬姓
晋氏
? 始祖
姬虞 (唐叔虞)
? 亡?之君
晋?公
分封
? ?始
前11世?
? ?亡
前376年
? ?亡原因
瓜分
史??? 1. 《 史?
(卷三十九晉世家)
2. 《 春秋左氏傳
(始見於 隱公 五年)

晋? ,乃 西周 初期?拱?北方而分封在今 山西省 境?的 姬姓 ?侯? ,因都城(今山西 ?汾市 曲沃 翼城 交界的 曲村?天??址 ,塔?山之?)在故 都城(今山西?汾市 襄汾? 陶寺?址 ,塔?山之?)附近,故??仍? ,始封?君? 周武王 之子、 周成王 同母弟虞,后世?? 唐叔虞 。虞子燮?位后改??? ,至此???、虞、夏、商的 陶唐氏 唐? ?束。按《 春秋左? ·昭公元年》, 唐叔虞 ?志 陶唐氏 唐? 之?束 [1] 。晉?是周初三大封國之一,是 春秋五? 之一,也是稱?時間最長者。 晋獻公 ?都?(今 翼城 ?南),?都? 曲沃 (今山西 ?喜 )。 晉景公 時遷都 新田 ,稱之? 新絳 ?址 在今山西省 侯?市

春秋 初年,晉國發生小宗 曲沃 ?奪大宗的 曲沃克晉 晋?公 時又?生 ?姬之? 。?避免歷史重演,自 晉文公 伊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晋无 公族 ”,有別於其他國家。其?果是至 晉靈公 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 成公 ?位後,封異姓卿大夫?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 晉平公 以後, 六卿 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遂成六卿執政。 晉定公 時,六卿中的 范氏 中行氏 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 晉出公 時, 魏氏 韓氏 反戈一擊,聯合 趙氏 滅掉最?大的 智氏 ,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 周威烈王 正式承?晋? 大夫 ?虔 ?籍 魏斯 各??侯、?侯、魏侯,?晋?中分裂出 ? ? 三??侯?,而晋??剩?城,前376年, 晋?公 被??庶人,晋?公室余地被 ? ? 完全瓜分,晋??底?亡 [2]

三家分晋 被視? 戰國時期 的開始, 宋代 司?光 編纂的《 資治通鑒 》將此事作?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 ?? 王室 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來源請求]

名稱和地理位置 [ ?? ]

晋?據中原,與齊楚秦爭?

晉原本叫做唐,是 夏朝 的故地,稱之?夏虛。 [3] 古唐國在周朝建立前就已存在,屬於 ? 的後裔。 [4] 周成王時,將弟弟唐叔虞封於此,當時仍稱唐,其子 晉侯燮 ?位後改名?晉。晉最初只限於今山西南部的 汾水 流域一帶。進入春秋後,於獻公時遷都絳,?開始其擴張進程。最終形成了地跨今天的山西、河北大部,向西發展到 ?河 西岸,據 ?山 ,西北最遠達到 汝水 之濱,南方則發展到今河南北部的廣大疆域。 [5]

國都 [ ?? ]

晉之國都,見諸於史者,先後有「唐」、「翼」、「絳」、「新絳」等名。唐叔虞受封時的都城在唐。春秋史籍《 左傳 》最早記載的晉都是翼。翼、絳之關係存在爭議,根據考古報告,唐和翼可能是一座城市,但翼、絳也可能只是一個城市的不同名稱。 [6] 《晉國史綱要》考證翼、絳是指同一個地方,最初由穆侯從唐遷都於絳,獻公在位期間則對絳進行了擴建 [7] 。《西周封國考疑》則認?國都自唐叔虞始封到晉侯緡時一直在翼,晉獻公時才遷都絳 [8] 。晋景公十五年(前585年),景公遷都於 絳山 之北 汾河 澮河 會合處的新田,稱之?新絳,這也是晉國末代都城 [9] 。1954年,在 侯?市 ??的 侯?晋??址 被??是新?。不??代史???中,也有唐城在今太原市西南郊晋?古城?址之北的??,但是目前缺乏充足的文物?据和史料?据,不被?代大多??者所?可。

曲沃 也是晉國重要的城市,在晉國分裂時期是曲沃伯的都城, 曲沃克晉 後,武公在當地建造 宗廟 ,作? 祭祀 歷任國君的地方。 [10]

?史 [ ?? ]

桐?封弟與早期歷史 [ ?? ]

位於山西太原的晉祠,又稱唐叔虞祠,是後人奉祀他的地方

晉國的始封之君是 周武王 之子、 成王 同母弟唐叔虞。早在其母 邑姜 懷孕之時,曾在夢中看到 天帝 對?說:“我命?的兒子叫做虞,今後會將唐交給他,他的子孫將會繁盛。”邑姜後來果?生下一子,手中有個“虞”字,因此便取名?虞。武王在 克商 的?年之后去世,由其子,也就是叔虞的哥哥姬??位,? 周成王 。不久, 唐國 作亂,被 周公 所滅。周成王?叔虞嬉?,把桐?削成玉珪的形?予叔虞,?:用此物分封?。 太史 史佚 ?到:天子无?言,只要?了便要?入史?,按???其完成,?用?章?歌?之,于是?求?叔虞封于唐 [11] 。周成王隨?封叔虞於唐(今 山西 翼城 西) [12] ,??其四件?物(大路、 密? 之鼓、 ?? 之甲、沽洗?),??殷商“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往唐?。 [13] 叔虞到?唐地后,“?以夏政,疆以戎索”,?用夏代的典章治理?家,用戎人的?俗?分疆土,因此唐地得以迅速?定。唐叔虞之子 晋侯燮 (又稱燮父)時,改國名?晉。 [14] 燮父與 齊丁公 衛康伯 、魯公 伯禽 和楚子 熊繹 同事 周康王 ,?周室重臣 [15]

晋侯?尊(西周早期)

自西周初唐叔虞封,經過 晉侯燮 武侯 成侯 ?侯 四世晋侯,?段??的事迹和?年不可考。 [16] 晋靖侯 元年(前858年),晋?始有?切?年。靖侯十八年(前841年),周朝?生?人暴?,周?王出奔?地 [17] 。靖侯之后再歷 厘侯 獻侯 二世到 穆侯 ,從唐遷都於 [注 1] [18] 穆侯之時,正? 周宣王 在位,北方的 戎狄 開始做亂,穆侯多次奉王命征?戎狄,因此也?受宣王器重。晋穆侯七年(前805年),晋?征伐?戎,穆侯夫人姜氏生下長子,取名?“仇”;穆侯十年(前802年),晋?伐千?之戎,姜氏又生一子,命名?“成師”。此事受到大夫 師服 的質疑,?料言晉國會因此出現內亂。 [19] 穆侯二十年(前792年),穆侯?王?伐?戎、奔戎,王??? [20]

?周之交?曲沃代翼 [ ?? ]

周宣王四十四年(前785年),穆侯去世,其弟 ?叔 爭位,太子仇流亡?外。 周幽王 元年(前781年),太子仇率?逐走?叔,自立?晋侯,是? 晋文侯 。晋文侯七年(前774年),周幽王因?寵愛 褒? ,公然?背 周? ,?黜正妻 申后 和申后之子太子 宜臼 ,改立褒??后,其子 伯服 ?太子。文侯十年(前771年),申后的父親 申侯 糾合 犬戎 攻打王室,幽王被殺於 ?山 之下。之後,申侯立宜臼?王,是?周平王。但 ?公翰 ?持?立周幽王之弟 姬余臣 ?王,是?周携王。後來 周平王 ?王 爭位。文侯支持平王,協助他東遷於 洛邑 [13] 文侯二十二年(前750年),晋文侯?兵攻?周携王,? ?周 的?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 周桓公 感?到:“我周之??,晋?焉依”。

晋文侯三十五年(前746年),文侯卒,其子伯繼位,是? 昭侯 。昭侯將叔叔成師封於曲沃(今山西 聞喜 ),曲沃是座大城,其規模甚至要超過國都翼(絳)。成師在曲沃當地頗有民望。 [13] 周平王三十二年(前739年),晉大夫 潘父 ?殺昭侯,?企圖迎 桓叔 成師?君。但國人不服,??桓叔,共迎昭侯之子平? 孝侯 [21] 過後不久,桓叔去世,其子鮮繼? 曲沃莊伯 [13]

晉孝侯十五年(前725年),曲沃莊伯攻入翼城,?孝侯。晉人不滿,仍立孝侯之子??君,? 鄂侯 。鄂侯在位六年而卒, [22] 曲沃莊伯又興兵伐翼。此事甚至驚動了王室,周平王命 ?公 率兵攻打莊伯,莊伯退回曲沃。晉人再立鄂侯之子光?哀侯。 [23] [13]

曲沃莊伯在哀侯?位的第二年去世,其子 曲沃武公 立,武公繼續和晉公室爭位,先?虜哀侯,?殺其子小子侯 [24] 。周桓王再命?攻打曲沃武公,武公又退回老巢。晉人則立哀侯之弟緡,稱 晉侯緡 [13]

晉侯緡二十八年(前679年),曲沃武公最終滅晉,完全兼?其領地。他以滅晉時所取得的寶器向周天子行賄,令王室列他?諸侯,承認?晉國正式國君 [25] 。從曲沃桓叔封於曲沃歷經莊伯、武公三代, [13] 晋?的分裂局面??67年。晉武公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新建的晋?充?活力。

獻公?期與驪姬之亂 [ ?? ]

武公 之時, ?桓公 已經稱?。武公去世後,其子 ?公 ?位。曲沃一系本是旁枝取代大宗,獻公上台之後,?免重蹈覆轍,便盡逐桓莊之族,? 桓叔 莊伯 的其他子孫及后代。 [13]

當時,對晉國威脅最大的是周邊的諸 戎狄 部落。在西周、春秋之交, 北狄 的勢力就已延伸至今 陝西 北部和 山西 河北 之北,他們嚴重威脅着王室和周邊 等國的安危。 [13] 驪戎 也是犬戎的一支,原居於今陝西 臨潼 驪山?下。平王東遷後,逐漸向着東方擴張,將勢力伸延到晉的西境。晉獻公十一年(前666年),獻公在與驪戎的戰爭中獲勝,??獲了 ?姬 。驪姬深受獻公的寵愛,?決心廢除原來的太子 申生 ,改立驪姬所生的 奚? 。於是令太子申生駐守曲沃,攻打山東之戎;又派?兩個兒子 重耳 夷吾 分別駐守 蒲城 (今 河北 永? )和 (今山西 吉? )。 [26] 此?一方面是??除對驪姬之子的威脅,?一方面也是讓他們防禦戎狄的攻勢。 [13]

晉國沒有參加 ?桓公 發起的“ 尊王攘夷 ”活動,而是獨自滅掉了同處汾水流域的 (今山西 河津 )、 ? (今山西 ?州 )與 (山西 芮城 ),?將耿和魏分別封給大夫趙夙和 畢萬 [27] 晉獻公十九年(前658年)和獻公二十二年(前655年),獻公又令荀息借道 虞? 滅掉了 ?? 。隨後,虞也被滅。虞?之地的西方是戎狄活動的地方,晉滅這兩國也是與抵抗戎族有關。 [13] 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令晉國領土大?擴張,疆域包含整個汾水領水流域,?將勢力範圍延伸到黃河以南。 [13] 對內方面, ?公 又吸取?史??,?同姓 宗室 公族采取?戮和放逐的策略,?致?此晋?政治无公族?力的?特局面,以至於日後出現異姓卿大夫專政的局面。 [25]

獻公二十一年(前656年),驪姬?使自己的兒子成?太子,便誣告太子申生,申生被迫逃往 新城 ,?最終自縊。 [28] 驪姬又向獻公?言重耳和夷吾兩公子,重耳被迫?到母家狄人之地避難, [29] 夷吾則逃往 (今陝西 韓城 )。 [30] [13]

獻公二十六年(前651年),獻公病重,將奚齊託付予大夫 荀息 後不久便去世。獻公去世後不久就引起了政變,大夫 里克 屬意重耳?君,?糾集三公子(太子申生、重耳、夷吾)之黨在獻公新喪之期發難,迫荀息迎重耳,荀息不從,里克便殺奚齊,荀息再立驪姬之妹所生的 卓子 ,仍?里克所殺,荀息也自殺身亡。晉國頓時處於國家無主的混亂狀態中。 [31]

惠公、懷公父子 [ ?? ]

晉國發生內亂後,身在梁國的公子夷吾向秦國救援,?許諾成事後將河西、河南、河東之地八城劃予秦。 秦穆公 也有意向東發展,便同意了請求,他聯合王室和齊國送夷吾回國?位,是? 晉惠公 。惠公一回國就殺迎立有功的里克,又拒?兌現早已答應的割地約定。不久,晉國內發生饑荒,惠公向秦國求助,秦國便給晋?粮食,命之曰‘泛舟之役’。幾年後,秦國也發生饑荒,向晉國救援,晉國不予理?。秦穆公遂興兵伐晉,雙方在韓原(今山西 河津 萬泉 之間)交戰,晉軍大敗,惠公本人也被?。秦穆公夫人 穆姬 是晉獻公的女兒,惠公的姐姐,聽說此事後,帶著兒女以死要挾秦穆公放惠公回國。周天子獲悉後,以晉是宗室同姓國的緣故,也派人求情。晉大夫 陰飴甥 會秦穆公於王城,要求釋放惠公。形勢之下,秦穆公只得同意。惠公歸國後,將河西地劃給秦,又將 太子? 送到秦國做人質。秦穆公將女兒 懷? 嫁給他,?歸還了晉國所獻之地。 [32]

晉惠公被?虜後,國勢一時有所衰弱。狄人借機入侵,奪狐廚和受鐸兩地,又渡 汾水 ,直取昆都。惠公十三年(前638年),在秦國做人質的太子?逃回晉國。不久,惠公便去世,由太子?繼位,是? 懷公 。懷公忌憚公子重耳,下令?隨他的大臣和親屬在規定的時間內返回可赦免其罪狀。當時,重耳的外公 狐突 人在國內,兩個兒子 狐毛 狐偃 都追隨重耳在秦國。懷公?迫他召回兩子,狐突不從,結果被殺。 [33] 懷公的作法令人不滿,大夫 卜偃 從此稱病不出。 [34]

懷公曾想帶懷?一同回國,?言辭以?,表示自己只是從秦穆公之命來服待他的人,若一同返回便是違君命了。 [35] 重耳在 狄國 一住就是十二年,?且還娶妻,生下兩個兒子 [36] 。之後,重耳離開狄。先後經過了齊、衛、 ,最終到達 秦? 。在流亡各國期間,同姓國對他都不太禮貌,反而受到異姓國的款待。 [13] [34] 在秦期間,秦穆公將五個女子(包含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其中就包括懷公的妻子懷?。懷?怒斥重耳,重耳則自囚謝罪。 [37]

据《左?》,前636年二月,秦穆公送重耳回國爭位,秦晉兩國大夫於?地結盟,重耳順利掌握了軍隊。隨後直入曲沃,自立?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 晉文公 。懷公逃往 高梁 後,被文公派人所殺。文公?位之後,惠公的舊臣 ?芮 呂甥 擔心受到報復,遂先下手??,放火燒宮殿以期至文公於死地,?不想?內臣所告發。文公便暗地與秦穆公與會王城,呂甥焚燒晉國宮殿的行??沒有傷害到他,呂甥又繼續追至 ?河 邊,終?穆公所誘殺。文公則在平息內亂後正式迎夫人 文? 回國,秦穆公以衛士三千相送。文公得政後,原來追隨他的 介之推 退隱山林,文公幾次?尋無果後,仍留給他?上之田。 [34]

公羊? 》的??有所不同。据《公羊?》,前636年底,?公死后重耳才??了晋?。

孔子 ?晋文公重耳避??位,?未在《 春秋 》正文中提及晋文公?位??。

文公之?及其?業的延續 [ ?? ]

晉文公係有?之君。他的下屬 狐偃 先軫 賈? ?衰 等人在他流亡期間就已追隨他。文公之前的君主,少有關心華夏諸侯的會盟與戰爭者,而自文公?位開始,興起的晉國儼然成?齊桓公?業的繼承者了。 [13]

文公的?業,以兩件大事?主。先是“ 勤王 ”。晋文公二年(前635年),時? 周襄王 在位,王室發生了 王子帶 之亂。他帶人進入王城,襄王則被迫出走。當時,秦穆公駐?於河上,送逃難至鄭的襄王回國。狐偃諫文公說:“求?侯,莫如勤王。?侯信之,且大?也。” [38] 文公便辭退秦軍,自率軍至陽樊,又令右軍圍溫,左軍送襄王返回。襄王返王城後,殺王子帶。 [39] [40] 隨後,文公朝見襄王,受到了隆重的接待。文公向襄王請求之後能以天子之禮而葬( 隧葬 ),襄王不許,因?這是王制,周德雖衰,?仍沒有人可以代周行天子之禮的。襄王賜陽樊、溫、原、?茅四地,以報勤王之功。晉國因此擴展了在黃河以北的南陽領土。陽樊和原的臣民都是王親之後,不願屈從,結果被整體遷往他處。 [41] [42]

城?之戰示意圖

?一件則是發生於文公五年(前632年)的 城?之戰 。當年,宋受楚國的入侵,便向晉求救。其時,文公?位不久,而楚的實力??,猶豫中的文公在大臣們的建議之下決意救宋。晉軍於城?(今山東?城西南)打敗楚軍,楚軍主帥 子玉 自殺。從此依附於楚的許多諸侯向晉國??。第二年,文公和諸侯會盟於 河陽 ,?被擁??主,當時連天子周襄王也前來會盟。文公的?業較?重視對人民的?養,以提高公室的威信,?加?國人的戰?力。相比齊桓公的?業,文公的?業在他去世後的晉國仍延續著。 [13] 以后像 ? ??的大?都无法?之?抗。能?期和晋?量的只有楚,但?方互有??,形成?强更迭把持中原??的局面。

文公九年(前628年),晉文公去世,太子歡?位,? 襄公 。秦穆公想乘晉國新喪之機發兵?襲鄭國,被鄭人 弦高 所識破。在秦軍回師的路上,晉國邀其於?一戰,秦軍大敗,其主將 孟明視 西乞術 白乙丙 都被?虜,隨後又被放回。四年後,秦穆公又令三人攻晉以報?之役之戰,?也無功而返。從此,秦往西方發展。 [13]

晉國興起後,北狄?避其鋒芒便越過 太行山 ,向東方發展,?不斷的騷亂齊、魯、宋、衛等國。在襄公繼位之時,狄已經分裂? 赤狄 白狄 ,其中白狄被襄公打敗,??虜其首領。 [13]

襄公七年(前621年),晉襄公卒,太子夷??幼,晉人想立年長的君主。 ?盾 迎襄公身在秦國的弟弟 公子雍 賈季 則迎在陳國的公子樂。趙盾利用權力廢除賈季的官職。太子的母親 穆? 不滿,抱著幼小的夷?日夜在日常上號哭,又帶孩子親自去趙盾家中進行爭辯。於是趙盾與諸大夫改迎太子夷?? 靈公 。從此,趙盾獨攬權力,這也是晉卿專權的開始。 [13]

趙氏?靈公與?業中衰 [ ?? ]

靈公後?位後,因年齡幼小,使得大夫開始掌權,?內?不止。掌權的趙盾與齊、宋、衛、陳、鄭、許、曹等國在扈結盟,開晉大夫主盟之先河。 [43]

靈公二年(前619年),秦國乘晉中衰而接連出兵? 武城 (今陝西 西華 東北)、 北徵 (今陝西 澄城 )。在取 羈馬 (今山西 永濟 南)之時,晉以趙盾帥中軍與秦軍相持於河曲(山西永濟南)。這次戰爭中,晉軍本?優勢,但趙盾堅守不出,使得原已連夜逃走的秦軍最終取勝,由此可見趙氏掌權後晉國的衰敗。 [44]

靈公幼年?位,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變得越發頑劣起來。靈公十四年(前607年),趙盾?靈公,迎襄公異母弟 公子黑臀 ? 成公 。早先在 ?姬之? 時,曾立誓不許群公子居於國內,使得晉國長期以來無公族。成公得位之後,以六卿的嫡子組成?異姓公族,任他們做公族大夫。異姓公族的出現,標誌著卿族勢力愈發?大,公室則日益衰敗,最終形成日後的“六卿專政”與“ 三家分晋 ”的遠因。 [45] [46]

成公時期的世卿勢大,其中尤以趙氏?最,國君本人也只是他手中的棋子。趙氏首領趙盾的異母弟 趙括 ?公族大族,趙盾之兒 趙朔 娶成公之女 莊姬 ,?掌握 公行 。成公八年(前601年),趙盾死後,上軍將 ?缺 升任?中軍將,?執政正卿。他?將趙朔塞進六卿行列的,竟以下軍佐 胥克 有蠱疾?借,用趙朔取而代之。一年後,成公卒於伐陳的途中 [47] ,其子??位,?晉景公。 [48]

遷都新絳與下宮之? [ ?? ]

晉景公 時期,晉國內部因趙氏?君專政的行?出現了君臣不睦,人人自危的境況。在景公?位的第三年,晉楚發生 ?之戰 。當時的三軍六名將佐中,趙氏?去三分之一,再加上親近趙氏的?氏和韓氏兩家族 [49] ,使得晉軍主帥荀林父根本指揮不了自己的軍隊。趙氏集團的輕敵冒進之?,終令晉軍大敗。 [48]

晉國被楚打敗後,齊國開始以東方?主自居,常借故攻打周邊國家。景公十一年(前589年), ?克 開始執政,魯衛兩國求他伐齊以報復。?克的腿有殘疾,早前曾在齊受辱,早就想復仇的他借機出兵,與齊軍交戰與 (今山東濟南市西) [注 2] 。晉最終取勝,?對齊國提出極苛刻的條件,最終在齊使和魯衛的求情下,只令齊國退出所?的汶陽之田了事。 [13] 在此年,楚 申公巫臣 ? 夏姬 私奔到晉國,導致身在國內的家人被情敵所殺。誓報此仇的巫臣獻上聯吳抗楚之計,他親自去吳國?吳人車戰和射術。從此之後,楚的後方便受到吳國的不斷侵擾,最終陷入到“疲於奔命以死”的狀態。 [50]

景公十二年(前588年),晉國將三軍擴充?六軍,原有的六卿變成十二個,趙氏則?去其中四席。當親趙氏的正卿?克死後,景公當?令同姓卿族欒書繼任,以打擊趙氏的勢力。就在這年,趙氏內部也發生了內亂。趙盾之弟趙?齊與趙朔之妻,同時也是景公姐妹的莊姬通姦事發後,被其兄弟趙同、趙括驅逐而逃往齊國。趙莊姬向景公投訴趙同、趙括欲謀反。景公便於景公十五年(前585年)將國都從世卿勢力?盛的絳遷往 新田 (今山西侯馬),稱之?新絳。擺脫世卿勢力圈後,景公著手?除卿族勢力。於二年後,發兵圍趙氏老巢下宮,誅殺趙同與趙括,趙氏便一度中衰。這次事件被稱作“下宮之?”,是晉公室對卿族的第一次勝利。趙氏專權以後,國君吸取?訓改?重用同姓卿族,以此打擊異姓卿族的勢力。 [13] [48]

?公復? [ ?? ]

?陵之戰示意圖

景公於?除趙氏的第三年,?景公十九年(前581年)去世,其子 ?公 ?位。其時,晉楚長期爭?早已不是齊桓公和 宋襄公 時代以尊王攘夷?主要目的了,雙方對夾雜其中的中原諸侯國家爭奪得非常激烈。早在景公?位的第二年,楚莊王以鄭國親晉的名義圍攻鄭都新鄭十七天,鄭國以龜殼占卜得出的結果是不能求和。鄭人群集於宗廟前大哭,?預備遷徙到他處。當時連守城的兵士也連哭了起來,楚軍也受到影響,遂暫時撤軍。待到鄭人都城牆修好之後,楚軍又圍城長達三月,城破後,鄭襄公赤裸上身牽著羊來迎接楚莊王。 [51] 兩年後,楚又攻宋,將宋都商邱包圍達九個月之久,弄得城內出現“易而食,折骸以炊”的慘狀。最終,不願屈服的宋國大夫 華元 夜入楚營將主將子反挾持,才令楚軍撤退議和。 [52] 如此激烈和頻繁的戰爭令各國苦不堪言。於是在?公?位的第二年,在與晉楚執政 欒書 子重 要好的華元的努力下,晉楚兩國達成了 第一次?兵之盟 [53]

但好景不長,才過了三年,親晉的鄭國在楚軍的攻伐下再次投入其懷抱 [53] 。於是短短的和平時期終結了,?公在第二年親率兵伐鄭,與援鄭的 楚共王 戰於 ?陵 。在戰爭中,?公部下 呂錡 一箭射中楚共王眼睛,共王手下的神射手養由基還射一箭,正中呂錡之項。在戰爭中,晉 ?至 每次遇到共王的戰車,總會停下以示敬意。 韓厥 在追? 鄭成公 之時,主動停了下來,同樣是表示對國君的尊重。戰爭是激烈的,此次晉勝而楚敗,但是交戰雙方仍保持著傳統的禮儀。 [13]

?陵之? 大勝後,鄭國仍然心向楚國。?公旋於同年邀請魯、齊、衛、宋、?於 沙隨 (今河南寧陵北)相會,共商攻鄭事宜 [54] 。在會上,魯成公因大夫 叔孫僑如 誣告的原因,令?公沒有和他會面。以至魯軍停滯於鄭國東面,不敢越過鄭國同聯軍會師於鄭西,後派使者請求要晉軍過去接應,才令諸侯軍會齊。?公聯合諸侯之軍直入鄭境,包圍鄭都新鄭。鄭國讓 太子?頑 侯?到 楚國做人質,楚則派 公子成 公子寅 協助鄭國 [55] 。雙方激戰數回,無分勝負。正相持之下之時,晉國?發生了內亂。 [56]

文公以?,先后形成了 狐氏 先氏 胥氏 ?氏 ?氏 ?氏 魏氏 ?氏 范氏 智氏 中行氏 等世卿。自靈公以後, ?盾 ?君更立他人,?晋大臣??的先例。以后,卿大夫的?力愈?愈大。在?公時代,公族中以?氏最?,有 ?錡 ?? 、?至三人?卿,時稱三?。卿大夫勢力的膨脹導致了與公室的巨大矛盾。由於在景公、?公時代先後在鞍之戰中敗齊,在 麻隧之戰 中敗秦,在?陵之戰中敗楚,晉國對外方面十分?勢,齊、秦兩?都歸服於己方。在這種外敵俱服的情形下,?公決意對內下手,除去那些專橫的世卿家族,改用自己的親信 [57] 。在?公的授意下, 胥童 夷羊五 長魚矯 誅除了三? [58] 。當胥童等人再劫持?欲殺掉欒書和 中行偃 時,?公心軟了。 [59] 然而,?公本人?於不久後在遊玩之時被欒書和中行偃劫持, [60] ?於第二年,??公八年(前573年)被?。 [61] [56]

此時距靈公被?已有三十多年,晉公室在這三十多年間與世卿?爭的結果,是兩位國君被?,狐、箕、伯、先、?等卿族滅亡,趙氏一度被滅,胥氏已經?淪,文公時期形成的大卿只餘欒、韓兩家,再加上後起的中行氏和其支系智氏等家族,此後國君的勢力已是要弱於長期把持朝政的他們了。 [62]

悼公再? [ ?? ]

?公被?後,欒書及中行偃迎身在周室的襄公曾孫周?君,是? 悼公 。悼公時年僅十四歲,?已是聰慧異常。在被迎立之時,他就提出臣下應服從國君,否則“立而不?,?安用君?”,獲得臣下首肯?結盟後才進入國都。在朝見大臣之時,悼公又當場逐出七名不臣之人,以樹立國君的?對權威。 [63]

悼公之前的靈公、成公、景公、?公四代是晉國實力最??盛的時代,但其統治階層自恃其?,對內橫征暴斂令人民不滿;對外則索求無度,諸侯稍有貳心便以武力相加,令諸侯離心。以上種種令晉國的?業已顯危機,楚國於成公在位?期復興後再度北上與晉國爭?。老牌?國齊國和西方的?主秦國也先後挑戰晉國的權威。晉國在三十年內與之多次暴發大戰,除?之戰外,晉國雖取得多數勝利,但對外軍事、外交方面已顯疲態。 [64]

悼公?位後便著手調整內外各項政策。對內方面,他整?朝政,命百官、任賢良、寬刑減賦、?濟貧救災。用 魏相 士? 魏? 趙武 ?卿。不同於?公時的激進,悼公以 荀家 荀會 欒? 韓無忌 ?公族大夫,令他們?育世卿子弟。悼公的治政被《 左? 》所讚譽,稱之?:“凡六官之?,皆民?也。?不失?,官不易方,爵不逾德,?不陵正,旅不逼?,民无?言,所以??也。” [31]

不僅在內政成就出色,在對外軍事方面,悼公也不忘對外擴張。早前,楚乘晉國內亂滅掉了 舒庸 (今 安徽 舒城 一帶),又聯合鄭國伐宋,破 彭城 (今 江? 徐州 ),?以三百乘軍力戍守,以壓制宋國?切斷晉與吳之間的聯繫通道。宋國向晉救兵,悼公親率大軍駐於 台谷 (山西 晋城 ),楚便撤軍。悼公又和魯、宋、衛、?、齊等國會盟於 虛? (今山東 泗水 ),繼續探討援宋事宜。第二年,聯軍圍彭城,守軍投降。同年,晉國以齊不參與彭城之會?由,興兵伐齊,齊迫以 太子光 ?人質。此年夏天, 韓厥 荀偃 以諸侯之師攻入 新鄭 外城,?借道鄭境攻楚國的焦和夷(都在今安徽 ?州 一帶),?一直打到 ?? 。在聯軍多次威壓之下,鄭被迫向晉國屈服。此後,悼公又多次邀諸侯相會,以打擊楚國的勢力。 [31]

悼公八年(前565年),親晉的鄭國敗蔡國,??其 司馬 公子燮 。悼公便再邀鄭、齊、宋、衛、?等國會於 邢丘 (今河南 ?? )。會上,悼公規定了各國朝聘的數字,又要諸侯大夫聽?。 鄭簡公 親自獻上蔡國?虜,以示聽命。這次會盟可以算是悼公?業達到頂峰的標志。 [65] [66]

晉楚爭?的同時,東方的齊國也銳意擴張,在滅掉 ?? 後,又積極與王室通婚,?聯合周邊的 ? ? 等國,有同晉國爭?的野心。悼公十五年(前558年),齊軍圍魯國的成,又遣?國從魯國南面進攻。在收到魯國的救援後,晉國準備召諸侯會盟,但悼公在此期間生病,?於這年冬季去世。會盟的計劃也被取消。 [31]

總的來說 悼公 ?君?曾有所加强,?一度再?,但晉國內部已經因卿大夫勢力的壯大而有些分裂,英年早逝的他終究也未能??大局。 [31]

六卿專政與第二次?兵之盟 [ ?? ]

悼公去世後,太子彪?位? 平公 。當時晉楚的長期爭?,雙方勢力此消彼長,夾在其中的諸侯國時而親晉,時而近楚,令他們苦不堪言。春秋後期,晉、魯、齊等國的君權衰弱,而大夫勢力逐漸上升,雙方之間矛盾重重。?了專注於內部的?爭,中原諸侯國家希望能有一個太平的國際關係。而楚國?了全力對付日益?大的吳國也有意同晉國會盟。 [67]

終於在平公九年(前548年),晉國的 趙武 開始執政。宋國的執政 向戌 和趙武及楚國令尹 子木 關係良好,向戌決意促成晉楚兩國的會盟,便至兩國遊說趙武,子木,兩國都同意會盟。於是在平公十一年(前546年)夏,晉、楚、魯、蔡、衛、陳、鄭、許、曹等國前往宋國會盟,第二次?兵之盟得以成功。 [32]

?兵之盟的成功,終於結束了晉楚兩?的長期軍事對峙,從此中原六十多年間沒有出現大的戰事。在會盟中,內部矛盾重重的晉國對楚國一再讓步,任由楚以盟主自居,目的就是以對外犧牲來換得良機來進行內部?爭。會盟後,晉國已是退出爭?的行列了。當十二年後楚靈王滅陳時,晉國對此無動於衷。從此爭?的戰場轉向南方的楚 之間。 [32] [53]

平公二十五年(前533年),平公邀齊、宋、衛、鄭、曹、?、?、?、薛、杞、小?等會盟於 ?淵 (今河南?陽西北),這也是繼悼公之後的最大一次會盟,也是晉國實力的頂端。但第二年後,晉國就發生了內亂。 [68]

平公時期與公室關係最好的世卿是出於靖侯,且擁立悼公有功的欒氏。家主欒書去世後,繼承人 欒? “驕橫汰虐”,因此樹敵甚多,但仇敵們憚於其父餘威?未有所行動。欒?去世後,災難終降臨於其子 欒盈 身上。不久,欒盈之母向其父士?誣告,終令欒盈被殺,欒氏之族被殺殆盡,僅剩 欒? 逃往宋國。欒氏被滅後,與欒盈交好的官員也受到波及,同?晉室支脈的羊舌氏成員一人被殺,二人被囚。 [69] 欒氏被滅後,晉國大的卿族剩下還六家,? 范氏 中行氏 智氏 ?氏 ?氏 魏氏 六卿,剛好一家?一個卿位,從此晉國君權不振,取而代之的是六卿專權時代。 [68]

晉的衰落 [ ?? ]

平公在位後期,六卿勢大,公室不振,國勢也是日益衰落。平公在卿大夫 荀盈 去世後,想除去荀氏(智氏),以親信?卿,但在卿族?大的勢力重壓之下只得以荀盈之子 荀? 繼任。從此平公便只知?酒作樂,假裝不知公室的衰敗 [70] 。在諸侯事務方面, 楚靈王 誘殺 蔡靈侯 後,興兵圍蔡。晉國不敢出兵救援,只派使臣向楚求情,但被楚靈王拒?,徑直滅蔡?殺其太子。 [71]

平公二十六年(前532年)平公去世,其子 昭公 ?位。此時, 齊景公 開始不把晉國放在眼中,有代其?盟主的企圖。昭公繼位的第二年,楚國發生政變, 公子棄疾 自立? 楚平王 。昭公想借機鞏固盟主地位,便在 平丘 召集諸侯會盟,但諸侯只是敷衍了事。會後,齊兩次單獨和徐、?、?、杞等國結盟。甚至宋國也在與其他諸侯會盟。 [71]

六卿內?與三家分晉 [ ?? ]

在昭公之子 頃公 在位期間,六卿借頃公之手消滅了祁氏和羊舌氏這兩家公室最後的支脈和擁護者,將其封地盡數瓜分,從此公室便再沒有可倚仗的勢力了。 [72] 當公室已不?成?重要力量之時,六卿之????利的斗?便更加激烈。定公十五年(前497年),齊、衛於 ?氏 (今山東 巨野 附近)相會,攻晉的河內,第二次?兵之盟至此完全破裂。從此出現了以齊?主的東方聯盟與晉之間的對峙,晉的盟主地位已只是個擺設。 [73]

也就是宋衛攻晉的當年,晉國六卿中的 范氏 中行氏 同其餘四家不和,兩國聯合魯國支持兩家意圖借機獲利。這次內亂最終被晉國平亂, 范氏 中行氏 被驅逐,其封地被?外四卿瓜分,至此晉卿還剩下知、韓、魏、趙四家。 [74]

在定公之子 出公 時期,卿族之間的?爭更加劇烈,晉的土地持續向北擴展著。知氏滅仇由(今山西 盂? 東北)後,又於定公十六年(前459年)取 中山? 的窮魚之邱,勢力發展到河北 定州 一帶。 趙襄子 於出公十七年(前458年)成了趙氏首領後,誘殺其姐夫代王,盡取代地。四年後,四卿首領 趙襄子 魏桓子 韓虎 知伯? 將直屬公室的原 范氏 中行氏 剩餘領土全數瓜分,出公不滿,想借齊魯兩國軍隊逐四卿,反被四卿??。 [75]

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知氏聯合韓、魏兩家圍趙氏的 晉陽 ,但在關鍵時刻,韓、魏反過來同趙氏合力滅掉了最?大的知氏,?三分其地,至此晋???上已被三家瓜分 [76] [77]

此後名義上的晉國還繼續存在。哀公十八年(前434年), 晋哀公 卒, 晋幽公 ?位。?、?、魏瓜分晋?剩余土地,只有 ? ? 曲沃 ?地留? 晋幽公 。?此?、?、魏?? 三晋 。十八年後,幽公?“盜”所殺,其子烈公繼任。 烈公 十三年(前403年), 周威烈王 正式承??、?、魏三家??侯。烈公後又傳 孝公 靜公 兩代。 ?敬侯 十一年(前376年),?敬侯、 ?哀侯 魏武侯 瓜分晋??余?土,晋?宗室?祀,建立近七百年的晋?徹底?亡。 ?成侯 十六年(前359年),?封晋?公于端氏。 ??侯 元年(前349年),?取端氏,徙?公于屯留 [78] ,此后再无晋?宗室的??。

重要事件 [ ?? ]

  • 前11世?,唐叔虞受封于唐。其子唐叔子燮更?名?晋,是?晋侯。
  • 前858年,晋靖侯元年,晋??始有?切?年。
  • 前746年, 晋昭侯 曲沃 封?其叔父( 晋文侯 的弟弟) 曲沃桓叔 成?,晋???始。翼?曲沃??晋??治?。
  • 前679年, 曲沃武公 ?一晋?, 周僖王 接受賄賂之後封曲沃武公?晋?君主,列? ?侯
  • 前661年,晋?? 耿? ?? 魏?
  • 前656年, ?姬之? 世子 申生被迫自?, 重耳 逃走。
  • 前655年,晋?使用 假途伐? 之?,? 虞? ??
  • 前651年, 晋?公 薨, ?姬之? ?束, 晋惠公 ?位。
  • 前646年,因?晋惠公拒?向 秦? ?粮食???荒, 秦穆公 大怒,在 ?之? 攻打?打?晋?。
  • 前636年,重耳(晋文公)?位。
  • 前632年,晋 城?之? ,晋?打?楚?。晋???中原。
  • 前628年,晋文公薨,其子 晋襄公 ?位。
  • 前627年,晋 ?之? ,晋?打?秦?。
  • 前621年,晋襄公薨,其子 晋?公 ?幼, ?盾 掌握政?。
  • 前607年, 晋?公 被?,其叔 晋成公 ?位。
  • 前600年, 晋成公 薨,其子 晋景公 ?位。
  • 前597年, ?之? ,晋??于 楚?
  • 前578年, 晋?公 ?合 ? ? ? 等十二?伐秦,在 麻隧 大?秦?,? 秦? 大?成差。
  • 前575年,焉陵之?,晋????楚??,?楚?王子?。
  • 前557年,?楚??于 湛阪 (今平?山),楚?受挫,攻楚至楚?城,又回?攻 ?? 。同年攻?至 ?淄
  • 前546年, 第二次?兵之盟 ,晋??始陷入六卿?斗。
  • 前544年, ?? 公子季札出使晋?,料言晋?政?要落到三家(?魏?)手中。
  • 前490年, 范氏 中行氏 逃亡??,晋?只剩下?氏、魏氏、?氏、 智氏 四卿。
  • 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智氏。
  • 前434年,晋哀公死, 晋幽公 ?位。?、?、魏瓜分晋?土地,只有 ? ? 曲沃 ?地留?晋幽公。?此?、?、魏??三晋。
  • 前403年,周天子封韓、趙、魏三家?諸侯,三晋正式建?, 戰國時代 開始。
  • 前376年,韓、趙、魏瓜分晉國?余?土,晋?宗室?祀,最??亡。

行政區劃 [ ?? ]

制度 [ ?? ]

春秋?侯分布?晋?放大部分

晉國早期的地方行政?都、邑兩種。“都”是指有宗廟的城市,沒有宗廟的都稱?邑。 [79] 隨晉國土地的不斷增長,到春秋初期又興起一種名?“ ”的行政單位。縣是通過滅亡其他小國而形成的,國君將其封給大夫作?世襲的封地。縣都是由新?領的封地而設置,所以常位於國境邊緣 [80] ,屬於軍政合一的單位。隨著滅國的增加,令得縣要比都和邑發展的得更快。而由於公室的衰微和世卿家族的興起,卿大夫們不斷兼?公室的領地,到悼公以後,連舊都絳也被置?縣了 [81] 。晉國在春秋後期已經有四十九縣 [82] [83] ,?且都是“成縣”,也就是大縣。除此之外,還有?數不少的自大縣中分出的小縣 [84] [85] 。晉國的縣不同於楚國,其長官叫做縣大夫,也是可以 世? 的,其權力幾乎和普通的邑大夫沒有區別。 [83]

在春秋末期,又出現了新的單位?? 。當時,郡的地位不如縣, [86] 原本是卿大夫控制新?的封地而設置的。郡的地位雖然次於縣,但其轄域?遠大於縣,主要?軍事單位。後來,隨著郡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發展,郡便會分成數個縣,從此地位也凌駕於縣之上了,這也是戰國普通實施的 郡縣制 [83]

區劃 [ ?? ]

据《中國行政區劃史·總論、先秦卷》中的晉縣考的考證,晉縣最早?武公時所設的荀縣,再?獻公時的耿、魏兩縣,其餘各縣則?文公、靈公、平公和頃公時所置。這些縣主要分佈在黃河(古稱河水)與汾河流域,?遠離都城,處於邊地。 [87]

名稱 設置時間 設置原因 所在位置 備註
武公三十九年(前676年) 荀本?姬姓諸侯國,?晉武公所滅,其地賜給大夫原氏?。 山西省新絳縣東北 荀亦作?
獻公十六年(前661年) 原?姬姓諸侯國,?晉獻公所滅,其地賜給趙夙 山西省河津縣東南
原?姬姓諸侯國,?晉獻公所滅,其地賜給畢萬 山西省芮城縣北
陽樊 文公三年(前635年) 本皆?周的畿內邑,因晉文公有功於王室而受賜,後皆置以?縣 河南省濟源市西南 又作樊或陽
河南省溫縣西南
河南省濟源市西北
?茅 河南省修武縣北
河南省溫縣東北
? 河南省沁陽市西北
? 河南省沁陽市西南
? 河南省滑縣東
先茅之縣 文公九年(前628年) 晉文公於此年置有“先茅之縣”。第二年,晉將?缺在箕大敗白狄,?白狄子,晉襄公賜“先茅之縣”予胥臣 晉國最早有記載的縣
瑕縣 靈公七年(前614年) 本?鄭國城邑,後入晉,詹嘉?縣大夫。 河南省靈寶市西北
陰地縣 約靈公十四年(前607年) 河南省盧氏縣東北的陰地城 其長官不同於普通的縣大夫,而稱?命大夫
瓜衍縣 約景公七年(前594年) 山西省孝義市北 景公將其賜給士貞子
邢丘縣 景公十二年(前589年) 河南省溫縣東北 申公巫臣於此年奔晉,景公封其?邢丘大夫。
原縣 景公誅趙同,原縣收?公室所有。
長子縣 平公三年(前555年) 山西省長子縣
屯留縣 山西省屯留縣東南
絳縣 約平公十二年(前546年) 山西省侯馬市?南
任縣 平公十五年(前543年) 此年置任縣,由鄭國人羽?任縣大夫 河北省任縣東南
中牟縣 河南省中牟縣東,或說在河南省鶴壁市西
閻縣 約平公二十五年(前533年)
州? 平公十九年(前539年) ?年?州????公?段,他去世回收由??管?,后又分出????
原? 原?宋?,州?在平公二十三年()?晋后,由?起用其?取宋大夫?大心的原?。
?縣 頃公十三年時,公室最後力量祁氏和羊舌氏領地被掌權的世卿瓜分,祁氏之田被置?七縣,羊舌氏之田則分?三縣。 山西省介休市東北
祁縣 山西省祁縣東南
平陵縣 山西省文水縣東北
梗陽縣 山西省?徐縣
?水縣 山西省?次市西南
馬首縣 山西省壽陽縣東南
盂縣 山西省陽曲縣東北
銅?縣 山西省沁縣南
平陽縣 山西省臨汾市西南
楊氏縣 山西省洪洞縣東南 又作揚,或楊
邯鄲縣 定公十三年(前500年) 河北省邯鄲市

外交 [ ?? ]

在西周時代,晉國是周朝北部重要封國,?抵禦戎狄的重要?障。進入春秋以後,晉國不斷??周圍的諸侯小國與戎狄領地,實力大增。齊桓公去世,晉國進入爭?行列,文公時在城?之戰中擊敗楚國,躍升?諸侯?主,開始長期主導華夏諸侯的政治。

晉國王室與赤狄通婚,曾被視?狄的同族。如晉伐鮮虞之役,《穀梁傳》批評晉?狄,認?這是夷狄攻打中國 [88]

齊國 [ ?? ]

?? 是周朝的母舅之國,其始封君姜太公之女 邑姜 便是武王正妃,成王和唐叔虞的母親。在西周時,晉齊君主曾同擔任周康王 [15] 大臣。雙方不僅是同僚,也經常通婚,獻公時的太子 申生 穆姬 之母就是齊女;文公流亡齊國期間,齊桓公對他禮遇有加,?將女兒嫁給他。齊桓公去世後,齊國出現君位之爭,其?業衰落,從此進入到晉楚爭?時代。此後的齊國雖然?晉的盟國,但又欲挑戰晉國的?權,雙方最終在晋景公(??公)時期發生 ?之戰 ,齊國戰敗。此戰之後,身處海濱的齊國雖然表面親晉,私下?極力擴張其在東方的勢力。晉國自平公以後,內部卿大夫?爭激烈,齊國便開始以東方?主自居,?多次與周邊小國盟會。 [71]

秦國 [ ?? ]

秦國在東周才立國,其始祖因助平王有功而封?諸侯,獲賜周室故地。到獻公時期,晉國向西用兵取 驪戎 之地後,兩國領地有所接觸,?開始互相交流。一方面兩國長期通婚,成語“秦晉之好”就是形容雙方的聯姻。惠公、文公則是由因秦穆公的?助才得以?位;?一方面,隨著兩國領土的擴張,也面臨著衝突。文公去世後,一心求?的秦穆公乘晉國國喪伐鄭不成,被晉國先後在 ?之戰 令狐之戰 中擊敗。兩國自此由原本的友邦變成敵對,秦國開始聯楚及勾結北狄來打擊晉國。在景公和?公時代,晉國多次被秦、楚合擊。忍無可忍的?公派 呂相 出使秦國,送出著名的呂相《 ?秦書 》?戰書 [89] ,聯合齊、宋、衛、鄭、曹、?和?共八國之師伐秦,在 麻隧之戰 中大敗秦國 [90] 。秦經此一役,幾世不振,元氣大傷,從此不再對形成晉國西部威脅。兩國對峙了八十多年後,到平公十一年(前547年),才在長期居於晉國的秦景公之弟后子鍼的調解下恢復關係。 [91]

楚國 [ ?? ]

晉、楚在西周時也曾?同僚 [15] 。進入春秋後,楚國積極向北擴張,兩國因?利益而發生戰爭已是不可避免。但文公流亡國外時,曾在楚國受到 楚成王 的禮遇,文公沒有好的理由和楚國開戰。直到宋國親晉叛楚後,楚國發兵攻宋,晉國便以救宋的名義同楚國交戰,在城?之戰中打敗楚國。晉國從此確立了?權,原來親楚的鄭、魯等國都選擇了和晉國結盟。此後的百多年間,晉楚兩國多數爆發大戰,但兩國實力相差不大,雙方都沒有辦法完全壓過?一方。到春秋後期,晉國內部的?爭激烈,無暇對外爭?,便與楚國簽訂第二次?兵之盟,自此退出爭?的舞台。

由於晉楚長期對峙,雙國那些在政治?爭中失敗的大夫或家族往往會選擇逃往敵對國家,以保存自己,成語“楚材晉用”就是指楚國的人才?晉國所用的典故。 [92] 比如晉國的伯宗被三?所害後,其子伯州犁便逃往楚國?官;而仕晉的 苗賁皇 、申公巫臣原本都是楚臣,因?家族被滅或與權貴不睦才出走他國。

與戎狄的關係 [ ?? ]

晉國與北方的戎狄毗?。戎狄?不是一個整體,而是當時對非華夏族群體的通稱。這些戎狄部落有些?早就已居於晉國周邊,有些則是受平王東遷的影響遷徙而至。 [93]

條戎、奔戎及北戎 [ ?? ]

位於晉國和王室之間,活動於今山西 ?? 夏縣 中?山 附近的 條戎 奔戎 是最早和晉國接觸的。晋穆侯七年(前805年),晋?伐?戎,?是晋??戎狄最早的交???。晋穆侯十年(前802年),晋?伐千?之戎,取?。周宣王三十六年(前792年),晉穆侯隨王?伐條戎、奔戎?最終獲勝。 [94] [93]

北戎 則是活動於今山西和河北北方的 山戎 ,其最大的一部又稱 無終 。晉穆侯在位期間曾大敗北戎。穆侯以後,齊桓公率諸侯將多次侵犯 北燕 、邢、衛的北戎擊潰,北戎至此衰落,?服於太行山一帶的赤狄。北戎在悼公時一度與晉國和談?達成近三十年的和平,直到無終聯合狄戎各部攻擊晉國?止。這次戰爭中,晉國改用步兵大敗聯軍。 [93]

白狄 [ ?? ]

對晉國最有威脅的要數 白狄 ,這支狄族散佈於今陝西境內的黃河沿岸一帶,是曾??西周的 犬戎 別部。春秋以後,白狄逐漸分?兩部:一支仍居原地;一支則越過黃河進入河北正定一帶。自晉獻公以來,晉國多次與堅守故地的白狄發生戰爭 [95] [96] [97] 。晉成公以後,在晉秦兩國的夾擊下,這支白狄不得不一時服晉。 [93]

向東發展的白狄後來又分? 鮮虞 三部。其中以鮮虞最?,其餘兩部都臣服於?。第二次?兵之盟以後,中原戰事告於平息,控制晉國的政權的六卿便向東北擴張以增?各自實力。肥國首當其沖的被中行氏所滅,?在接下來的三年間,又多次圍攻鮮虞?迫降 鼓國 。鮮虞由此羽翼盡去,但其實力仍?,晉國多次被其攻擊,損兵折將不在少數。鮮虞甚至於定公六年(前506年)?中原制度建立的中山國,受到 範? 與衛國聯軍的攻打 [98] 。十年後,晉六卿內亂,中山國參加了齊、魯、衛三國攻晉的行動以救範氏、中行氏。進入戰國以後,中山成?除戰國七雄以外的北方?國之一,?持續對三晉形成威脅。 [93]

晉國和白狄雖曾多次發生戰爭,但雙方的關係也一度良好。驪姬之亂後,晉文公流亡白狄部落達十二年之久。?公時期,白狄受到 秦景公 的欺騙,憤而之下選擇與晉國結盟。 [99] [93]

赤狄 [ ?? ]

赤狄 是除白狄以外較有實力的一支,主要分佈於今山西東南的 方山 盂縣 昔陽 武? 一帶。?們在晉獻公時又稱“ 東山?落氏 ”,一度嚴峻威脅着晉國。晉文公時先後在勤王成功後獲得天子所賜的南陽之地,再加上通過戰爭獲得的 五鹿 ,對赤狄形成了包圍之勢。晉襄公以後,赤狄便分裂? 潞氏 甲氏 留? 鐸辰 ?咎如 五部,其中以潞氏最?。晉成公還將女兒 伯姬 嫁給潞氏君主 ?兒 ?夫人。由於?兒性格懦弱,大臣 ?舒 擅權,他不僅弄傷?兒眼睛,還將伯姬殺害。晉景公大怒,命 荀林父 滅潞氏,?兒也被?虜。 [100] 第二年,晉國又連接滅掉了赤狄餘下四部 [101] 。赤狄滅亡後,其殘餘一部分華夏化,?一部分則北奔,後來形成了 ?朝 時的 高車族 [93]

狐氏戎 [ ?? ]

狐氏戎 主要活動於今山西 太原 以西的 呂梁山 ,是晉國始祖唐叔虞流落到戎人地區所出的後代,狐氏大戎與晉國的關係較好,晉文公的母親 大戎狐姬 便是狐氏戎女子, 狐突 狐毛 狐偃 父子都在晉國?官,是文公、襄公時期有影響力的家族。 [93]

驪戎 [ ?? ]

位於今陝西臨潼一帶的驪戎?晉國?不接壤,但晉國在獻公?位的第五年就滅驪戎,取驪姬而歸。驪戎由此成?晉國的飛地,直到十多數年後,獻公滅掉虞、?、耿、魏等國才將晉國本土和驪戎之地相連。 [93]

陸渾之戎 [ ?? ]

陸渾之戎 也是一度?大的戎 部落 ,原居於今 甘肅 敦煌 一帶的他們在西周時與周宣王所率的南國之師戰於千畝,周師損失甚大。晉惠公被秦國打敗後,使計誘其東遷於伊川(河南 嵩縣 ),因 伊川 位於晉國境內黃河之南,故又稱“陰戎”。東遷的陸渾之戎從此成?了晉國附庸,其後又分裂?居於西部的“ 姜姓之戎 ”和居於東部的“ 允姓之戎 ”。晉國自平公以後,?權日衰,陸渾之戎改與楚國親近,最終被晉 荀? 所滅。 [93]

其他 [ ?? ]

其他較常見的戎狄部落還有居于今山西 平陸 一帶的 茅戎 、居於河南伊水、洛水附近的 伊洛之戎 。這些戎狄除鮮虞所建的中山國以外,剩下都被晉國所滅,其部?成?了晉國的人民。 [93]

制度 [ ?? ]

宗法 [ ?? ]

宗法 制度是周朝 封建制 的基礎。宗法規定,國君的繼承者必須是 嫡長子 ,其餘的兒子都稱? 別子 。別子要?立 宗族 ,?做?宗族的始祖。別子的宗族也是由嫡長子繼承,稱之?大宗,其餘的兒子要新立?小宗。大宗歷代都以最初分出的別子?祖,稱之?“百世不遷之宗”,而小宗則每過五世就要和大宗脫離,這?是“五世則遷之宗”。春秋以後,晉國經過曲沃代晉與獻公時的盡除公族和驪姬之亂後,破壞了傳統的宗法制度,使得宗法制在晉國無法完全貫徹。武公以後的國君只尊始祖唐叔虞?祖,武公?宗,而唐叔至武公之間的各代君主都不再接受祭祀。獻公以後,嫡長子繼承制度也有所松動。惠公、文公、成公、悼公都是以庶子的身?繼位,由於宗法約束力的下降,令禮的影響也有所減弱,取而代之的是法制。 [102]

官制 [ ?? ]

晉國在文公以前的官職有 司徒 司空 司馬 太師 太傅 。司徒在西周時?執政,後?因晉厘侯名?司徒,?避諱便被廢置。司空?掌管軍法的官員,司空則主要管理軍營和後勤。文公以後,晉國實行的是軍政合一的制度,文公時設卿,卿又稱將軍,他?是文職,也是三軍的長官。六卿也稱六正或六將軍,其中中軍長官??卿之長,稱? 正卿 中軍將 或者 元帥 [103] [104]

卿之下的官職又通稱 大夫 ,大夫不僅是官職,同樣也是爵位。大夫也分上、中、下三種。?可以其司職而存在其他名稱。司空在西周本屬 三公 之一,卿制出現後,反倒成?了卿的手下,成?專司製造和刑法的大夫 [105] 。晉國的司空多由世掌刑法的士氏擔任。 [103]

在?育方面,國君會委派一個大夫?太子的老師,稱之? ,或 太傅 太師 師保 等。如晉平公?太子時,悼公以 叔向 ?傅。 [103] 成公得位後,將卿大夫的子弟列?公族,?設置公族大夫進行管理。在地方行政區劃方面,晉國實行邑、縣兩種形式,其長官通稱邑大夫、或縣大夫。 [103]

晉國執掌刑法的大夫又稱士、理或 司寇 。六卿中的 士氏 (後稱範氏)也是以職務?氏。晉國的司寇士氏是世掌 刑律 的家族,原本是?在王室任職,西周末期因內亂而逃至晉國?官。由於晉在春秋時?諸侯盟主,司寇也會常?諸侯判案,有時連王室也會請士氏?忙。 [103]

管理宗族事務與典籍的大夫一般叫做祝、宗、卜、史等。祝主要?祈福和禳災。宗也稱 宗人 ,主要是管理國君的卿大夫的家庭事務。史則?記事書言,也兼觀察天象和整理宗族資料。史官中還有一個分支,稱?卜,是專事占卜一事。而專門管理和整理收藏典籍的史官又叫做籍。 [103]

在古代,宴請賓客或進行祭祀活動中總少不了音樂,晉國司職音職的大夫稱之?“師”。 [103] 而外交方面的人才,又通稱“ 行李 ”或“ 行人 ”,因?重要的會盟和朝聘活動都是由國君或卿大夫親自參加,故而行人主要是處理一般性質的外交活動。 [103]

根據周制,諸侯的親衛軍稱做“ 公乘 ”和“ 公行 ”。其主管呼?“七輿大夫”,春秋後期,由於國君勢衰,七輿大夫遂不見於史。 [103]

軍制 [ ?? ]

周朝的軍制是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次等諸侯國二軍,小國則只有一軍。曲沃莊伯時期獲 周釐王 命?侯,擁有一軍。曲沃代晉之後的獻公時期,開始作二軍,?以太子申生將下軍,自己將上軍。文公在位之後,於 被廬 作上、中、下三軍,此? 三軍制 之始。之後又於?原新增新上軍和新下軍,使軍制擴充?五軍。晉襄公時,因一批老臣相繼去世,便又恢復?三軍制。晉?公時又擴充?六軍,以提拔新人。悼公在位後,再度恢復?三軍,至此直接春秋末年,晉國一直保持三軍制不變。三軍的長官是由執政擔任,每一軍都有一將一佐。其中以 中軍將 ?最高軍事長官,同時也是執政正卿。 [104] [74] [106]

在文公以前,軍隊的最高統帥是國君,每逢戰事,國君多會親自迎戰,?國君駕車的人立於戰車之左,稱之?“ 御戎 ”;國君本人居中,主要指揮軍隊;在國君右邊,還會有一名“ 戎右 ”執長兵器打擊敵方戰車。從城?之戰後,國君一般不會親自出戰了,而是由正卿取而代之。 [106]

兵種 [ ?? ]

晉國的軍隊又分車兵和徙(步)兵兩種。車戰是春秋時期主要的作戰方式,晉國的車兵皆? 甲士 。甲士,也稱?士。他們都是 國人 組成,國人都居於國都周圍,是下層 貴族 的一種。士的職責就是“執干戈以衛社稷”,由於是子孫相繼的世襲軍人,所以他們不會直接參與農作。士在出征時需要自帶裝備和補給,?會用數名家丁做後勤。 [106]

車兵雖?晉的主要武裝力量,但由於甲車耗費甚大,而甲士人數有限,?了擴展軍力,不得不征集 庶人 入伍,稱之?卒伍。庶人本是自由耕種的 農民 ,他們農時要自己耕作,閒時則應徵入伍,作?徒兵或做雜役。 [106]

由於位處北方,?了與戎狄對抗,晉於獻公時一度設置 步兵 ,當初僅左、右二行。文公新加中行,形成中、右、左三行,?以 荀林父 ?中行主將 [107] 。但三行存在時間甚短,三年後,就將三行改制?上、下兩新軍。之後,晉便再也沒有設置過步兵了。 [106]

土地 [ ?? ]

按周朝的封建制原則,晉國將土地劃分成若干?邑和縣分給公室和各級貴族。這些封地又會分?兩部分,一半是?公田,由擁有者派出人員經營;?一半則由 庶民 耕種,稱之?私田或?地。從春秋後期開始,由於社會的變革,大量的公田都無人耕種,傳統的制度便逐漸被改變。擁有土地的卿大夫們一反原本單一的畝制,紛紛自行規定畝制,將公田分給普通人民,再依私田的方式收稅,這也是春秋戰國之交的一大變革。 [108]

法制 [ ?? ]

由於晉國的宗法制度影響不?,所以變得格外重視法制,晉位於夏墟,常引用夏書來判案。晉也是成文法?生的故?。 [109]

文公四年(前633年),文公作“執秩之法”,這是第一步變革。襄公去世後,大權落於趙氏之手,執政的趙盾將文公所作的法制修改?“趙宣子之法”,其目的是?保持私家的利益。景公時期,景公不滿趙氏專權,特命 士會 到王室學習 周禮 ,回國後,依周禮制定了“範武子之法”,這部法律旨在增益公室而抵制卿族勢力。不久,景公就依這部法律誅趙氏。悼公時期,?表示友好,令 士渥濁 修改範武子之法,以緩和公室和卿族的關係。這五部法律內容都十分龐雜,類似於今天的 憲法 [106]

春秋後期,晉的卿族十分?橫,在消滅欒氏後,六卿執政的局面已經形成。?了保持自身權益和打壓公室。執政正卿範宣子將刑法從總法用分出,單獨而成“ 範宣子刑書 ”,這部法律廢除了貴族特權。起初,這部刑法只是私藏於府,?沒有公開。待到四十年後的頃公十三年(前513年),六卿家族已經不能相容, 趙? 荀寅 才首次於大鼎上刻上這部刑書。 [110] [106]

婚姻 [ ?? ]

晉?姬姓國,是 ?帝 的後裔,有和 姜姓 通婚的傳統。晉的始封君唐叔虞的母親邑姜便是 姜太公 呂? 的女兒,後代國君也常與姜姓女子?妻。文侯的母親和夫人都出於姜姓;武公的妾?齊姜,獻公繼位後又娶??妻?生穆姬和太子申生;文公流亡齊國後,齊桓公?女兒嫁給他;後期的平公也多次娶齊女。 [111]

因地處北方,其境和戎狄連接。從獻公?位後打破了“同姓不婚”的規則,先娶同姓 ?? 女子,後又娶唐叔虞流落在狄人部落的後代所出的 狐氏 女子,生文公;平公在位期間,其宮中就有四名姬姓女子。不僅於此,晉國還大量和狄人通婚,獻公所娶的 大戎狐姬 ?姬 都是姬姓戎女;之後的國君和卿大夫也常與戎人通婚。 [77]

文化 [ ?? ]

哲學與宗? [ ?? ]

周朝實行“以德配天”的“ 天命 觀”思想,這也是晉國在西周時期的主要意識形態。唐叔虞受封不久,在晉國發現了一種“異畝同穎”的嘉禾,便將?獻給成王,成王又要他轉交給東方的 周公 ,周公特作《嘉禾》以示上天對周朝的眷顧。 [112] 周室東遷後,平王作《女侯之命》勉勵扶立有功的晉文侯,其中就提到了“奉天”、“敬祖”、“明德”和“惠民”的思想。 [113] 在文侯之後的晉國分裂時期,由於內戰的頻繁,令普通人民對“天命觀”?生了動搖,他們不再相信變化無常的 上天 。在《詩經·唐風》中有一首《?羽》就提出了“悠悠葵,曷其有常”的疑問。於是原本的“敬天保民”思想向著“重民”轉變 [114] 。重民思想在春秋後期進一步發展?“愛民”,大臣師曠就勸諫平公要?得節制和減輕國民的負擔 [115] ,這樣才能獲得人民的支持而在與 世卿 的?爭中?得優勢。 [116]

晉國深信 占卜 ,?有“卜”、“筮”、“ 占星 ”、“原夢”、“ 看相 ”和“音兆”等多種形式,其中又以 最?常見。《左傳》所載的各國 卜筮 活動約八十多次,而晉國就?去一大半。獻公?年欲立驪姬?夫人,就先後運用卜和筮兩種方法 [117]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卜筮在春秋後期已淪?一種形式,人的意志已蓋過“神”的意志。趙?在同範氏、齊、鄭聯軍作戰之前占卜,便出的結果是不吉,但他甘愿違卜作戰;?一次在攻打衛國時,形勢對己方不利,他就以占卜不吉?由班師回國。 [116]

文字 [ ?? ]

晉國所使用的文字多見於 甲骨 ??器 、陶器和 貨幣 等材料上,其中以春秋時的作品最?常見。從山西 洪洞 出土的春秋?期甲骨中的文字筆?纖細,與 殷墟 發現的商朝 甲骨文 的字體不同,而和春秋戰國時的?銅銘文接近。 [118]

二十世紀以來已經多次出土了晉國的盟誓載書,其中最?著名者,便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於晉都新絳所在的山西侯馬東周古城出土的《 侯馬盟書 》,這批盟書都是由 毛? 用朱紅 墨水 寫就於玉石片上,從書中?熟的筆法可看出筆墨在當時已?長期使用,其文字的整體風格一致,字形和楚國文字相似 [119] 。書中的文字是?究古代文字書法的珍貴材料。盟書中的文字的特點有:

  1. 一字多形。其中又分以精簡筆?形成如“從”字,或因偏旁易位而形成的,如“助”,通常都有三種寫法。從盟書文字可知這種情況十分常見,如“敢”有九十餘種寫法,“嘉”的寫法更多達百餘種。像“?”這種可以組字的部首本身也有十餘種寫法,當?用來做部首組成其他文字時,會顯示更加複雜 [120]
  2. 假借字。漢時成書的《 說文解字 》雖然認? 假借 是造字六義之一,但其?非造字原則,而是在現成文字不足的情況下,所採取的權宜之計,如“是”指“氏”,“?”指“?”的情況都是如此。從現成盟書所整理的文字中,本字有三百八十一個,存疑的四十六字,加再上一部分現已殘缺的文字,由此可知當時的日常文字數量已頗??富;
  3. 合字。除上述兩點外,盟書文字還保有不少合字,像“子孫”寫?“ ”、“大夫”寫?“ ”等等。合字通常是不會造成誤解的專名。?外,盟書中還發現了作者特意而加的 標點符號 ,約四十七處。 [118]

而從《左傳》的記載還可看出,當時的人們已經初步形成文字學,師服所說的“嘉?曰妃、怨?曰仇”和史趙的“亥有二首六身”都被認?是對文字的?究。 [118]

史學 [ ?? ]

晉國的史書稱《 》, [121] 乘是取載之意。世掌典籍的大夫家族稱?“ 籍氏 ”。而 太史 則主要記載言行,其中較?知名的人有 董狐 ,時稱“良史” [122] 。當時史與籍有所不同,分司記載和收藏。《乘》在戰國初期還存在,諸子典籍也多有引用,但晉乘中的記載不見於孔子所刪採的《 春秋 》和其傳。 秦始皇 統一天下後,《晉乘》被視?“百國春秋”而遭付之一炬。而 漢武帝 之後,又罷百家,尊儒術,《晉乘》從此散佚,後世的《 漢書 ·藝文志》及《 隋書 ·經籍志》均無任何記載。現存的《晉乘》四十二則是?後人偶獲,每則只記一事,?且不記年月,都?晉文公時期的事跡,內容多?採自《 韓非子 》等書。 [123]

由於史官司職不同,在春秋時發展出以記言?主的題材。《國語》就是本記言的史書,其中的《晉語》有九篇,?全書的二分之一。 [123]

史官?一個重要職責是整理記錄國君及貴族階級的世系,六卿中知氏的成員 知果 預言家族將滅,就在太史處登記,從知氏中分出,新立 輔氏 。後知氏被滅,輔氏得以幸免。?一方面,卿大夫家族也有私人史官,主要記載自家家史,戰國成書的《 世本 》就多數引用了家史。 [123]

天文和曆法 [ ?? ]

早在西周時期,晉國就對 行星 的運動及 二十八星宿 有所了解。《 ?? · 國風 ·唐風·綢繆》中就出現了“三星在天”、“三星在隅”等記載,這當中的三星?是指參星。西周時,中國已經用歲星進行 ?年 ,人們又將 ?道 附近一周天自西向東分?十二個等分的星域,稱?“ 十二次 ”,每一次以二十八宿中?近的幾顆?界域, 歲星 (? 木星 )每年約運行一次,十二年就運行一周,如果歲星在星紀就稱?“歲在星紀”。歲星一方法用來調整曆法?指導農事;?一方面也用作占卜。 [124]

繼“十二次”之後,當時人們還創造出“ 分野說 ”,將天上的十二次同地面聯繫起來。如 實沈 就是晉星 [12] 。卜官還會依據星域中的異常來推測其對應國家的吉祥,這就是 占星術 [124]

晉位於夏虛,?夏政,故而曆法不用周歷,而是使用夏朝的夏曆。夏曆正月?建寅之月,相比周曆,其在農物方面更加科學。當時雖還未形成“二十四節氣”,目前已知晉國人是用“分”、“至”、“?”、“閉”八個節氣來對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 [124]

夏歷是一種 陰陽歷 ,歲差是以置閏來調整的。在西周時,人們已經知道調整置閏的適當時期。邁入春秋後,又?得了 十九年七閏法 。此外,晉國人還以月相來記日,用“朔”表示每月的初一,以“?”表示初二或初三。 [124]

發源於 商朝 干支 紀日法在晉國已經非常普及,廣泛運用於社會各階層 [125] 。在記時方面,則以“?鳴”、“?爽”、“旦”(日出)、“大昕”、“日中”、“日?”、“夕”(日入)、“昏”、“宵”與“夜中”(夜半)共十時?表記。這種記時方法一直使用到南北朝時期。 [124]

數學 [ ?? ]

是春秋時期 手工業 者常用的工具,《 周?算經 》記載的 勾股定理 就是人們在運用規的過程發現的。目前?不曾見晉國運用勾股定理的直接記載,但根據史書所載的記錄來看,他們實際是?得勾股定理的。 [126]

珠算 的前身“ ”在春秋時的晉國也獲得廣泛運用。平公在位時期,其母 晉悼夫人 賜予參加修筑杞國城墻的工人酒飯,絳縣一位沒有兒子而只好親自去建城的老人也參加了酒席。有人懷疑他的年紀,老人以干支紀日做答:“臣生之?,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官吏將答案回饋到朝廷,師曠、史趙和士文伯根據一年 約等於 個甲子心算出答案,師曠認?是“七十三年矣”,運用的方法類似: ...約於等於445;士文伯得出“二萬六千六百六十天”,是以癸未距甲子四十日,採用 ;史趙的答案“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比較特別, [127] 杜預 認?這是“亥字二劃在上,?三六?身,如算之六”,史趙採用的實際就是籌算。 [126]

定公二年(前510年),晉國聯合諸侯大夫?王室修繕 成周 [注 3] ,晉國世襲司空的士氏成員 士彌牟 主持了這項有晉、魯、齊、宋、衛、鄭、曹、?、薛、杞和小?,共十一個諸侯國參加的浩大工程。這項工程在三十天就告竣工,士彌牟在修建過程中,不僅進行土方計算,而且還運用 物理學 中的求功原理,?連同工程所需的材料和工人口糧都一一列出,交給各個諸侯工程隊。 [128] 從這項工程可看出當時的人們在建築工程運籌方面的成就,這也是先秦土木工程的一大傑作。 [126]

醫學 [ ?? ]

由於傳統天命觀和巫術的普及,以至晉國在 醫學 方面的成就?不出色,國君或大臣生病通常是請其他諸侯國的醫生?助。晉景公病重期間,首先是請桑田巫進行驅?祈福,在他無能?力的情況下,才請秦國的 醫緩 來醫治 [129] ,病入膏?的景公終因錯失醫治良機不久後就去世了;後來晉平公生病,仍先採用占卜,最後才又向秦國求醫。秦國派 醫和 前來醫治,直言是因縱欲所致。 [130] 直到春秋末期,晉國才擺脫巫術對醫學的干涉。 趙? 生病後,下屬直接請 扁鵲 來治療,三天後就已康復。 [131]

晉國雖因巫術的盛行阻?了醫學和發展,但在藥物的運用、常見疾病的預防與治療以及人體健康和環境之間的關係仍有了解。晉景公原本想遷都到?瑕之地,大夫 韓厥 認?當地“土薄水淺”,居住在那種地方容易患上風濕和關節炎之類的病?。在他的建議下,景公最終改遷於“土厚水深、居之不疾”的 新田 [132] [131]

由於春秋後期的氣候反常, 傳染病 在各諸侯國較?流行。疾病的傳播也時常影響到國家的軍事行動,各國?了人民的健康,以各種方式預防疾病的傳染和擴散,但都沒有好的治療方式,只能消極的預防。晉國曾因預防不力受到鄭國 子? 的指責 [133] 。直到《山海經》成書後,人們才已初步掌握一些傳染病的治療方法。 [131]

藥物學 [ ?? ]

晉國對藥物的知識也??富。驪姬之亂時,驪姬欲謀害太子申生,暗中在申生祭祀的食物中放入 ? 和?,這兩種劇毒之物導致“祭地,地墳,與犬,犬斃,?小臣,小臣亦?”,令晉獻公對申生大?不滿。此外,晉國在藥量方面也有經驗。晉文公令醫衍毒殺衛成公時,醫衍因接受成公大臣衛寧?的賄賂,便減小藥量,終令成公能保全性命 [134] 。不僅於此,當時還?得了用偏方治病。趙?家臣胥渠的病情需要食用?肝才可以?癒,趙?殺掉自己的白?作藥方?他醫治,最終取得顯著療效 [135] [131]

音樂與詩歌 [ ?? ]

在西周時,各地的諸侯每逢冬天都會去朝見天子。天子也會於此時在宗廟主持對祖先的祭祀,諸侯則會助祭。在祭祀過程所演唱的便是《詩經》中的雅頌。 [136] 而國風則是由天子委派的史官在各地蒐集的民歌,再由樂師加工?配樂。《詩經·國風》中收有的晉國民歌都集結於魏風和唐風。其中《 魏風 》有七篇,分別是:《 葛? 》、《 汾沮? 》、《 園有桃 》、《 陟岵 》、《 十畝之間 》、《 伐檀 》、《 碩鼠 》;《 唐風 》?十二篇:《 ?? 》、《 山有樞 》、《 揚之水 》、《 椒卿 》、《 綢繆 》、《 ?杜 》、《 羔? 》、《 ?羽 》、《 無衣 》、《 有?之杜 》、《 葛生 》和《 採? 》。以上詩歌的內容?富,題材也極廣泛,在描寫手法上採用鋪陳、比、興等多段手段。這些詩歌中,有的描述軍隊生活,如《伐檀》和《?羽》;有的描寫普通農民的生活,如《十畝之間》和《採?》;有些是反映新婚生活的愛情詩,如《綢繆》、《葛生》;而像《伐檀》與《碩鼠》則屬於政治諷刺。此外還有許多不見於現存《詩經》的詩歌,常常被《左傳》所引用。 [137]

《詩經》在春秋以後的晉國也?有重要地位,不僅是日常必讀物 [138] ;?一方面也是各國卿大夫在外活動時,委婉表達意見的方式 [139] 。《左傳》記載的類似活動中,《詩經》被引用達二百三十五次,其中又以晉國所?比例最高。除被官方收集的以外,普通人民自編的多數詩歌早已湮沒於歷史長河中無法倖存。 [137]

古代的詩歌多?以樂器伴奏,稱之?弦歌;而普通人民在農事、狩獵、捕漁和伐木時?興演唱的詩歌,因沒有樂器伴奏,便叫做徒歌,又稱“謠” [140] 。晉國使用的 樂器 種類繁多,?按種類分? 八音 。分別是:

?? ?器
? ?
?
?
?
??

由於晉國在春秋是盟主,對外活動甚多,所以備有一種規模龐大的樂工團隊。同時因對外戰爭的勝利,戰敗方常以樂器、樂師?賄賂,其中以“鄭衛新聲”聞名的鄭國就多次賂賄以大量的樂器和樂師 [141] 。原本按周朝禮制,天子才可以享受一列八人的舞蹈、諸侯?一列六人、大夫則?四人一列 [142] 。而到春秋後期,不止諸侯開始僭越用天子之禮,甚至連普通的卿大夫也能光明正大的使用八?了 [15] 。而作?音樂人才交匯處的晉國,還出現了師曠這位馳名列國的音樂家。 [137]

樂理 [ ?? ]

孟子 ·離婁上》中說:“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這 五音 就是指“宮”、“商”、“角”、“徵”和“羽”,是由音的高低而制訂的。六律又分陽律和陰律,陽律原本是指用作確定音調的六根竹管,分?“黃鐘”、“太簇”、“姑洗”、“?賓”、“夷則”及“無射”,陰律則?“大呂”、“夾鐘”、“中呂”、“林鐘”、“南呂”與“應鍾”,又稱“六呂”,陽律和陰律可合稱? 十二律 。晉國當時已經?得用 三分損益法 來確定六律,師曠還常將 五行 學說和五音六律相結合,用以勸導平公。 [137]

經濟 [ ?? ]

農業 [ ?? ]

晉國本是建於夏虛,?夏朝的故地,?中華文明發祥地。當地在晉國立國前,便存在了已發展?長時間的古唐國。而晉國又?善農的周人所建,周人的祖先是后稷,其善播百谷,?唐虞時代的農官之長,故而晉國在農業發面甚有經驗。由於西周時代的晉國地域狹小,發展不大。至晉文公時代,由於領地的不斷擴張,以及諸侯?主的地位獲得了大量貢賦,令境內農業規模迅速發展和繁榮起來。 [143]

據古籍《 世本 》的記載,古人最早使用的農業工具是 神? 及堯舜時代所發明的 ? (l?i)和 ? (si)。 [144] 所謂?,是木制的尖刃,形似一端被削尖的木棒;?則?木、骨等材料打磨而成的平刃農具,狀如大 ? 。由於技術的革新,到商周之際,原?其材料?木、骨的?頭也便改以 ?銅 所製造,這?是現代所稱的?,當時則叫做“錢”。與此同時,?則演變成? [145] 到春秋後,當時的主要農具還有鋤 [注 4] [146] ,這些當時社會所常見的器物也反映於當時人們的命名風格上,如晉大夫 伯宗 之子 伯州犁 ;甚至?國還有國君? ?犁比公 ,其本名又做買朱?。除此之外,晉國所見的農具?有 ? 和?錘。 [147]

由於犁的出現,農業技術也就逐漸從原始的 刀耕火種 向著深耕細作發展。最初,人們還只是用人力來挽犁,在春秋中後期晉國早出現了 耕。六卿中的範氏和中行氏在政治較量中失勢後,其原用作祭祀的牲牛 [注 5] 也被迫成?從事農耕的役畜 [148]

手工業 [ ?? ]

西周時代晉國的 手工? 發展如何,目前還所知甚少。進入春秋時期後,社會有所變革。晉文公?位後實行“工商食官”的政策,手工業由官營?主,其主管?大司空。政府直接控制手工業的生?,而工人則以世襲傳承。 [149] 官營的手工業以生?兵器、戰車、鎧甲等戰爭用具,和社會上層必需的禮器、食品、服飾和錢幣?主。而建築領域則以庶人?主體,再輔之專業的工匠。

除官營的外,晉國還存在著由勢大貴族私營的手工業,通用於其家族來建宗廟和鑄祭器。貴族掌握的手工業,雖然在性質上與國營的手工業相差無幾,但不可以稱?“官營”。此外則還有民間以家庭?單位的手工業生?,主要是種桑採麻與養蠶織帛。到春秋後期,社會繼續變革,伴隨貴族私營手工業興起的,則是官營手工業的衰落。於是晉悼公實行“公無禁利”的政策,從此庶人也可以棄家從工,到戰國初期便有了以鹽鐵致富的工場主。 [150]

戰國的《 考工? 》所載的手工業有三十餘個工種,自文獻與出土文物來看,晉國的手工業是分? 金屬冶煉 紡織 染色、 製革 制陶 、車船、制鹽、營業和玉石漆器加工八種。 [150]

商業 [ ?? ]

侯?新?出土的空首布?示?

在春秋早期之前,實行的是“工商食官”, 商人 工人 都屬於政府管理,??世襲制,居住於市井之中,不得隨意改變職業和遷徙 [151] [152] 。春秋以後,已經開始出現 私營 商業,那些成功的商人的政治地位也較高,能像外交人員一樣到處活動。 [153] [154] 商業的發展對舊有制度的衝突也是巨大的。其中最?突出的便?土地成?了商品。晉悼公時期,魏絳勸悼公與北戎談和的建議中,就有一條是“戎狄?居,??易土,土可?焉。 [155] ”。到三家分晉之際,則又出現了私人間的封地交易 [156]

貨幣 [ ?? ]

晉國使用的貨幣主要? 海貝 。貝的單位?“朋”,一般要十枚貝?一朋。由於貝?於海濱,處於內地原晉國?不易獲得,隨著經濟的發展,貨幣的流通量也增多,海貝已經供應不足了。於是改用骨或 ?製成貝的形狀。?一種布幣實際就是種名叫?的農具,西周時又稱之?錢或?,布?是?字的假借。 [157]

晋?君主 [ ?? ]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於翼城以和與曲沃之東交界處的天馬?曲村遺址中部偏北發現了晉侯墓地群。目前共發現九組,共十九座墓葬,其中十一座完好,?八座則被盜掘。該墓葬群可分三排,分別是北排四組,中排二組和南排三組。每組的東方都有一座車馬坑。墓地的年代上起西周早期?段,下至春秋初期。 [158]

晉侯墓地的分佈特點是墓葬方向大致相同,基本?東北-西南向,其排列如下表,每組的順序是自東往西: [158]

一? 二? 三? 四?
M9-M13 M6-M7 M33-M32 M93-M102
M114-M113 M91-M92
M1-M2 M8-M31 M64-M62-M63

以上九組墓地除M114-M113組和M9-M13是侯墓居右(西),夫人人墓居左(東)外,其餘皆?侯左,夫人右。 [158]

考古學家張長壽認?晉侯墓地的順序?: [158]

序? ?文
M9-M13 晋侯燮
M1-M2 晋侯□
M6-M7 晋侯
M8-M31 晋侯?
M33-M32 晋侯??
M91-M92 晋侯喜父
M62-M62-M64 晋侯邦父
M93-M102 晋侯家父

從中發現的出土銅器銘文中,共發現有六位晉侯之名,他們?晉侯?馬、晉侯喜父、晉侯對、晉侯?、晉侯 和晉侯邦父。根據銘文來和編號及相關資料相綜合,得到墓主排列?: [158]

序? 墓主
M33 晋侯??
M91 晋侯喜父
M1 晉侯對
M8 晉侯?
M64 晋侯邦父
M93 晋侯家父或晉侯邦父之子?
墓號 史?·晋世家 》的?? 山西天??曲村晋侯墓地??器?文?? 墓葬推定年代
唐叔虞 叔虞
M114 晋侯燮 晋侯 西周早期偏?
武侯?族 晋侯喜父
成侯服人
?侯福 晋侯??
靖侯宜臼 晋侯?
M1 釐侯司徒 晋侯 西周?期中葉
M8 ?侯籍 (?) 晋侯?、叔?父
M64 穆侯?王 晋侯邦父、休、伯?父、伯降父 西周?期末葉
M93 文侯仇 晋侯家父 春秋初期
昭侯伯

晋?君主在位?? [ ?? ]

君主 ?? ?君本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世系?系
1 唐叔虞     前1042年?? 周武王之子
2 晋侯燮   唐叔虞之子
3 晋武侯 武侯 ?族 晉侯燮之子
4 晋成侯 成侯 服人 武侯之子
5 晋?侯 ?侯 ??前859年 成侯之子
6 晋靖侯 靖侯 宜臼 18年 前858年?前841年 ?侯之子
7 晉釐侯 釐侯、
僖侯
司徒 18年 前840年?前823年 靖侯之子
8 晋?侯 ?侯 11年 前822年?前812年 釐侯之子
9 晋穆侯 穆侯 ?王 27年 前811年?前785年 獻侯之子
10 晋?叔 ?叔 4年 前784年?前781年 穆侯之弟
11 晉文侯 文侯 35年 前780年?前746年 穆侯之子
12 晋昭侯 昭侯 6年 前745年?前740年 文侯之子
13 晋孝侯 孝侯 16年 前739年?前724年 昭侯之子
14 晋鄂侯 鄂侯 ? 6年 前723年?前718年 孝侯之弟
15 晋哀侯 哀侯 9年 前717年?前709年 鄂侯之子
16 晋小子侯   4年 前708年?前705年 哀侯之子
17 晉侯緡   ? 26年 前704年?前679年 小子侯之叔
曲沃君主
曲沃桓叔 桓叔 成? 14年 前744年?前731年 昭侯之叔
曲沃莊伯 ?伯 ? 15年 前730年?前716年 桓叔之子
18 曲沃武公 [注 6] 武公 ? 39年 前715年?前677年 莊伯之子
19 晋?公 ?公 ?? 26年 前676年?前651年 武公之子
奚? 奚? 未及?位就被殺 ?公之子
卓子 卓子 未及?位就被殺 ?公之子
20 晋惠公 惠公 夷吾 14年 前650年?前637年 獻公之子
21 晋懷公 懷公 ? 未及改元就被殺 前637年?前637年 惠公之子
22 晋文公 文公 重耳 9年 前636年?前628年 懷公伯父
23 晋襄公 襄公 ? 7年 前627年?前621年 文公之子
24 晋靈公 靈公 夷? 14年 前620年?前607年 襄公之子
25 晋成公 成公 黑臀 7年 前606年?前600年 靈公之叔
26 晋景公 景公 左傳作 ?
史記作
19年 前599年?前581年 成公之子
27 晉?公 ?公 左傳作 州蒲
史記作 ?曼
7年 前580年?前574年 景公之子
28 晋悼公 悼公 16年 前573年?前558年 ?公堂侄
29 晋平公 平公 26年 前557年?前532年 悼公之子
30 晋昭公 昭公 06年 前531年?前526年 平公之子
31 晋頃公 頃公 ?疾 14年 前525年?前512年 昭公之子
32 晋定公 定公 37年 前511年?前475年 頃公之子
33 晋出公 出公 ? 23年 前474年?前452年 定公之子
34 晋哀公 哀公、
懿公、
敬公
? 18年 前451年?前434年 出公堂兄弟
35 晋幽公 幽公 18年 前433年?前416年 哀公之子
36 晋烈公 烈公 27年 前415年?前389年 幽公之子
37 晋孝公 孝公、
桓公
? 20年 前388年?前369年 烈公之子
38 晋?公 ?公、
、靖公、
悼公
俱酒 8年 前356年?前349年 孝公之子

?代正卿中?? [ ?? ]

晋?自 晋文公 之后,逐?形成了 六卿 ,? 范氏 中行氏 智氏 ?氏 魏氏 ?氏 六家。春秋后期,晋?之政由 六卿 把持,晋君反要朝于六卿。

正卿 ?? ?政?? 家族?係
?? ? 前633年?前632年
先? 先、原 前632年?前627年
先且居 先、原 前627年?前622年  先?之子
狐射姑 狐  前622年?前621年 狐偃 之子
?盾 ?宣子 ? ?  前621年?前601年 ?衰 之子
?缺 ?成子 ? 前601年?前597年 ?芮之子
荀林父 中行桓子 荀、中行 前597年?前594年 荀息 之?
士? 范武子 士、范 前594年?前592年 士? 之?, 成伯缺 之子
?克 ??子 ? 前592年?前587年  ?缺之子
?? ?武子 ? 前587年?前573年 ?枝 之?,?盾之子。晋?公族之一
?厥 ??子   ? 前573年?前566年 ?? 之?,出自 曲沃桓叔 之子 ?万
荀? 智武子 荀、智 前566年?前560年 荀首 之子,荀林父之侄
荀偃 中行?子   荀、中行 前560年?前554年 荀林父之?
士? 范宣子 前554年?前548年 士?之?
?武 ?文子 ? ? 前548年?前541年 ?盾之?
?起 ?宣子 ? 前541年?前514年 ?厥之子
魏舒 魏?子 前514年?前509年 魏? 曾?, 魏? 之子
士? 范?子 前509年?前501年 士?之子
荀? 智文子 智、荀 前501年?前493年 荀?曾?。 荀林父 之弟 荀首 之后。
?? ??子 ? ? 前493年?前475年 ?武之?
荀? 智襄子 智、荀 前475年?前453年  荀?之?

相關條目 [ ?? ]

註? [ ?? ]

注? [ ?? ]

  1. ^ 一說是到晉獻公才遷都
  2. ^ 鞍之戰?春秋五大戰爭之一,其餘四大戰爭?城?之戰、?之戰、?陵之戰和?之戰
  3. ^ 平王東遷後在成王建造的成周之旁新建王城, 景王 崩後, 王子朝 敬王 爭位,帶人?據王城,於是諸侯修繕破舊的成周供敬王居住。
  4. ^ 春秋之前稱“?”、“?”、《易經》中稱?。
  5. ^ 稱作 太牢
  6. ^ 前678年受王命? 晋武公 ,?年沿用曲沃武公?年

參考?料 [ ?? ]

  1. ^ 《春秋左?·昭公元年》:(?)? ?沈 大夏 ,主 ? ,唐人是因,服事夏、商,其季世日 唐叔虞
  2. ^ 《史??晋世家》孝公卒,子?公俱酒立,是?,?威王元年也。?公二年,晋武侯、?哀侯、?敬侯?晋而三分其地。
  3. ^ 《左傳·定公四年》:?姓九宗,?官五正。命以《唐?》,而封于夏?,?以夏政,疆以戎索。
  4. ^ 《晉國史綱要》第一章 西周的晉國
  5. ^ 《晉國史綱要》第163頁
  6. ^ 1982年第7期《文物》 北京大學聲威專業商周組《晉豫鄂三省考古調?簡報》
  7. ^ 《左傳·莊公二十六年》:夏,士?城?,以深其?。
  8. ^ 《西周封國考疑》晉國分封都問題與晉侯墓地?究 第115頁
  9. ^ 《晉國史綱要》第一章 三、遷都絳邑 第9-10頁
  10. ^ 《晉國史綱要》第十二章 五、城市的興起 第207頁
  11. ^ 《史??晋世家》
  12. ^ 12.0 12.1 《左傳·昭公元年》:?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帝?己:‘余命而子曰虞,??之唐,???,其蕃育其子?。’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唐而封大叔焉,故??晋星。由是?之,??沈,?神也。
  13.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13.16 13.17 13.18 13.19 13.20 13.21 白壽?版《中國通史》第03卷 上古時代 第五章 晉、鄭
  14. ^ 《正義》:“唐叔虞子燮父徒居晉水旁,今?理故唐城。”
  15. ^ 15.0 15.1 15.2 15.3 《左傳·昭公十二年》:楚子曰……昔我先王熊?,???、王?牟、燮父、禽父,?事康王
  16. ^ 《史記·晉世家》:“自唐叔至靖五世,無其年數”
  17. ^ 《史??十二?侯年表》作靖侯十八年,《史??晋世家》作靖侯十七年,以此推?,靖侯元年?前857年。
  18. ^ 《晉國史綱要》第一章 西周的晉國 三、遷都絳邑
  19. ^ 《左傳·桓公二年》: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之?生,命之曰成?。?服曰:“?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以出?,?以?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易?生?。嘉?曰妃。怨?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始兆?矣,兄其替乎?”
  20. ^ 《古本竹??年》:(周宣王)三十八年,王?及晋穆侯伐?戎、奔戎,王??逋。
  21. ^ 《左傳·桓公二年》:惠之三十年,晋潘父弑昭侯而立桓叔,不克。晋人立孝侯。
  22. ^ 《左傳·桓公二年》:惠之四十五年,曲沃庄伯伐翼,弑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
  23. ^ 《左傳·隱公五年》:王命?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
  24. ^ 《左傳·桓公七年》:曲沃伯?晋小子侯,?之。
  25. ^ 25.0 25.1 張蔭麟《中國史綱》第三章?國與?業 第61頁
  26. ^ 《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晋伐?戎,?戎男女以?姬。?生奚?。其?生卓子。?姬嬖,欲立其子,?外嬖梁五,???嬖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民不威,疆?无主??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屈,?可以威民而?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莫,于晋?都。晋之?土,不亦宜乎?”晋侯?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二五卒??姬?群公子而立奚?,晋人?之二?。
  27. ^ 《左傳·閔公元年》:以?耿、??、?魏。?,?大子城曲沃。??夙耿,??万魏,以?大夫。
  28. ^ 《左傳·僖公四年》:姬?大子曰:“君??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于公。公田,姬置??六日。公至,毒而?之。公祭之地,地?。?犬,犬?。?小臣,小臣亦?。姬泣曰:“?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其傅杜原款。或?大子:“子?,君必?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我?,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我?”十二月戊申,?于新城。姬遂?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29. ^ 《左傳·僖公五年》: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其祛,遂出奔翟。
  30. ^ 《左傳·僖公六年》:晋侯使??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奔狄?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乃之梁。
  31. ^ 31.0 31.1 31.2 31.3 31.4 顧德融、朱順龍 著《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第二節 晉秦的?起,晉國的?業 一、晉國的統一和發展 第8.9頁-90頁
  32. ^ 32.0 32.1 32.2 顧德融、朱順龍 著《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第二節 晉秦的?起,晉國的?業 一、晉國的統一和發展 第91頁-92頁
  33. ^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公命无?亡人。期,期而不至,无赦。狐突之子毛及偃?重耳在秦,弗召。冬,?公?狐突曰:“子??免。”?曰:“子之能仕,父?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乃?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矣。若又召之,?之?也。父?子?,何以事君?刑之不?,君之明也,臣之愿也。淫刑以逞,??无罪?臣?命矣。”乃?之。卜偃?疾不出
  34. ^ 34.0 34.1 34.2 顧德融、朱順龍 著《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五、晉由亂而治,晉文公得政 95頁-96頁
  35. ^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晋大子???于秦,?逃?,??氏曰:“?子?乎?”?曰:“子,晋大子,而辱于秦,子之欲?,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巾?,以固子也。?子而?,?君命也。不敢?,亦不敢言。”遂逃?。
  36. ^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及于?也,晋人伐?蒲城。蒲城人欲?。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者狐偃、?衰、??、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咎如,?其二女:叔?、季?,??公子。公子取季?,生伯?、叔?,以叔?妻?衰,生盾。?适?,?季?曰:“待我二十五年,不?而后嫁。”?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就木焉。?待子。”?狄十二年而行。
  37. ^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伯?女五人,???焉。奉也活?,?而?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降服而囚。
  38. ^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秦伯?于河上,??王。狐偃言于晋侯曰:“求?侯,莫如勤王。?侯信之,且大?也。?文之?而信宣于?侯,今?可矣。”
  39. ^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晋侯?秦?而下。三月甲辰,次于?樊。右???,左?逆王。夏四月丁巳,王入于王城,取大叔于?,?之于?城。
  40. ^ 《左傳·僖公十一年》:夏,?、拒、泉、?、伊、洛之戎同伐京?,入王城,焚??,王子?召之也。秦、晋、伐戎以救周。秋,晋侯平戎于王。
  41. ^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朝王,王?醴,命之宥。?隧,弗?,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也。”?之?樊、?、原、?茅之田。晋于是始?南?。?樊不服,?之。?葛呼曰:“德以柔中?,邢以威四夷,宜吾不敢服也。此?非王之?姻,其?之也!”乃出其民。
  42. ^ 顧德融、朱順龍 著《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第二節 晉秦的?起,晉國的?業 六、城?之戰,晉文公稱? 第97頁
  43. ^ 顧德融、朱順龍 著《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第二節 晉秦的?起,晉國的?業 九、晉趙氏掌權,?業的中衰 第107頁
  44. ^ 顧德融、朱順龍 著《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第二節 晉秦的?起,晉國的?業 二、晉秦河曲之戰,秦召新城之盟 第108頁-109頁
  45. ^ 顧德融、朱順龍 著《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第二章 諸侯的改革與大國的爭? 第二節 晉秦的?起,晉國的?業 五晉趙氏“?”君,公卿始專政 第113頁-114頁
  46. ^ 《晉國史綱要》第五章 一 趙氏專政 第69頁
  47. ^ 《左傳·宣公九年》:晋荀林父以?侯之?伐?。晋侯卒于扈,乃?。
  48. ^ 48.0 48.1 48.2 《晉國史綱要》第五章 二 下宮之役與欒氏?政 第70-71頁
  49. ^ 《左傳·宣公十二年》:晋?救?。荀林父?中?,先?佐之。士??上?,?克佐之。?朔?下?,??佐之。?括、????中?大夫。?朔、?穿?上?大夫。荀首、?同?下?大夫。?厥?司?。
  50. ^ 《左傳·成公七年》:巫臣自晋?二子?,曰:“?以?慝??事君,而多?不辜。余必使??于奔命以死。”   巫臣?使于?,晋侯?之。?子???之。乃通?于晋。以?之一卒适?,舍偏?之一焉。?其射御,??乘?,?之??,?之叛楚。置其子狐庸焉,使?行人于?。?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陵之?,?入州?。子重自?奔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七奔命。?夷?于楚者,??取之,是以始大,通?于上?。
  51. ^ 《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旬有七日,?人卜行成,不吉。卜?于大?,且巷出?,吉。?人大?,守?者皆哭。楚子退?,?人修城,???之,三月克之。入自皇?,至于逵路。?伯肉袒?羊以逆
  52. ^ 《左傳·宣公十五年》:。宋人?,使?元夜入楚?,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然,城下之盟,有以??,不能?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子反?,?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
  53. ^ 53.0 53.1 53.2 張蔭麟《中國史綱》第三章?國與?業 第63-66頁
  54. ^ 《左傳·成公十六年》:?于沙?,?伐?也。
  55. ^ 《左傳·成公十七年》:?大子??、侯孺??于楚,楚公子成、公子寅戍?。
  56. ^ 56.0 56.1 顧德融、朱順龍 著《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第二節 晉秦的?起,晉國的?業 四、首次?兵的破裂,晉楚?陵之戰 第129頁-131頁
  57. ^ 《左傳·成公十七年》:反自?陵,欲?去群大夫,而立其左右。
  58. ^ 《左傳·成公十七年》:晋?其大夫??、??、?至。
  59. ^ 《左傳·成公十七年》:胥童以甲劫??、中行偃于朝。?曰:“不?二子,?必及君。”公曰:“一朝而尸三卿,余不忍益也。”
  60. ^ 《左傳·成公十七年》:公游于匠?氏,??、中行偃遂?公焉。”
  61. ^ 《左傳·成公十八年年》:晋??、中行偃使程滑弑?公,葬之于翼??之外,以?一乘。”
  62. ^ 《晉國史綱要》第五章 三 車轅之役與?公被殺 第72-76頁
  63. ^ 顧德融、朱順龍 著《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第二節 晉秦的?起,晉國的?業 五、晉悼公復?,晉吳與楚秦相持 第131頁
  64. ^ 《晉國史綱要》第六章 晉國?業的危機 第80頁
  65. ^ 《左傳·襄公八年》:?子?、子耳侵蔡,?蔡司?公子燮。……?于邢丘,以命朝聘之?,使?侯之大夫?命。季?宿、?高厚、宋向戌、??殖、?大夫?之。?伯?捷于?,故??命。大夫不?,尊晋侯也。”
  66. ^ 顧德融、朱順龍 著《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第二節 晉秦的?起,晉國的?業 五、晉悼公復?,晉吳與楚秦相持
  67. ^ 顧德融、朱順龍 著《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第二節 晉秦的?起,晉國的?業 八、宋向戌?兵,晉楚二次盟成
  68. ^ 68.0 68.1 顧德融、朱順龍 著《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第二節 晉秦的?起,晉國的?業 七、鄭晉齊的內變,晉吳與楚齊的爭衡
  69. ^ 《晉國史綱要》第八章 第-109110頁
  70. ^ 《左傳·昭公三年》:君日不悛,以???
  71. ^ 71.0 71.1 71.2 顧德融、朱順龍 著《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第五節 晉楚相繼衰落,吳越先後爭? 二、晉國?主地位的衰落
  72. ^ 《晉國史綱要》第八章 第111頁
  73. ^ 顧德融、朱順龍 著《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第五節 晉楚相繼衰落,吳越先後爭? 四、齊景公復?,晉齊東方爭衡
  74. ^ 74.0 74.1 白壽?版《中國通史》第03卷 上古時代 第五章 晉、鄭 六卿專政和三家分晉
  75. ^ 《晉國史綱要》第九章 三家分晉 四、韓趙魏共滅智氏??三家分晉 第137-138頁
  76. ^ 《古本 竹書紀年 》:出公“二十二年、 趙襄子 韓康子 魏桓子 共殺 知伯 ,盡?其地”
  77. ^ 77.0 77.1 顧德融、朱順龍 著《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第六章 春秋時代的社會構成和階級?爭 第三節 各國新舊勢力的?爭,國家政權的封建化 一、晉國由卿大夫專權到“三家分晉”
  78. ^ 《史???世家》
  79. ^ 《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80. ^ 《淮南子·主術》高誘注:“縣,遠也”
  81. ^ 《左傳·襄公三十年》:以????,而?其?尉。
  82. ^ 《左傳·昭公五年》:……??七邑,皆成?也。羊舌四族,皆强家也。晋人若??起、??,五卿八大夫???、?石,因其十家九?,??九百,其余四十?
  83. ^ 83.0 83.1 83.2 《晉國史綱要》第八章 六、縣郡制的形成和發展
  84. ^ 《左傳·昭公三年》:“晉之別縣不唯州”
  85. ^ 《中國行政區劃史》總論、先秦卷 第274頁
  86. ^ 《左傳·哀公二年》:上大夫受?,下大夫受郡
  87. ^ 《《中國行政區劃史·總論、先秦卷》》第287頁
  88. ^ 《穀梁傳》:「晉伐鮮虞,其曰晉,狄之也,其狄之何也?不正其與夷狄交伐中國也。」
  89. ^ 《左傳·成公十七年》晋侯使?相?秦
  90. ^ 《左傳·成公十七年》晋?以?侯之?及秦??于麻隧。秦???
  91. ^ 《晉國史綱要》 第四章 晉秦戰爭 二 ?之戰 第59頁
  92. ^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才,晉實用之。”
  93. ^ 93.00 93.01 93.02 93.03 93.04 93.05 93.06 93.07 93.08 93.09 93.10 《晉國史綱要》
  94. ^ “三伐條戎、奔戎”
  95. ^ 《左傳·僖公八年》:晋里克??,梁由靡御。?射?右,以?狄于采桑。……狄伐晋,?采桑之役也。
  96. ^ 《左傳·僖公十六年》:秋,狄侵晋,取狐、?、受?,涉汾,及昆都,因晋?也。
  97. ^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狄伐晋,及箕。八月戊子,晋侯?狄于箕。?缺?白狄子。
  98. ^ 《左傳·定公四年》:晋士?、?孔???伐?虞……晋荀寅求?于蔡侯,弗得。言于范?子曰:“?家方危,?侯方?,?以??,不亦?乎!水?方降,疾?方起,中山不服,?盟取怨,无?于楚,而失中山……
  99. ^ 《左傳·成公十三年》呂相《?秦書》
  100. ^ 《左傳·宣公十五年》:晋??赤狄潞氏,以潞子???。……潞子??之夫人,晋景公之?也。?舒?政而?之,又?潞子之目。
  101. ^ 《左傳·宣公十六年》:晋士????赤狄甲氏及留?、?辰。
  102. ^ 《晉國史綱要》第十四章 晉國的各種制度 一、宗法制度
  103. ^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103.5 103.6 103.7 103.8 《晉國史綱要》第十四章 晉國的各種制度 二、職官和軍制
  104. ^ 104.0 104.1 《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晉國官制 第293-294頁
  105. ^ 《考工記》鄭注:“司空掌營城郭、建都邑、立社稷宗廟,造宮室、車服、器械、監百工者。”
  106. ^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晉國史綱要》第十四章 晉國的各種制度 二、職官和軍制 (二)軍制
  107. ^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中行
  108. ^ 《晉國史綱要》 第十章 晉國的農業和畜牧業 四 晉國的封地制度 第153-156頁
  109. ^ 《晉國史綱要》第十四章 晉國的各種制度 三、法律制度
  110. ^ 《左傳·宣公二十九年》:晋??、荀寅??城汝?,遂?晋?一鼓?,以?刑鼎,著范宣子所?刑?焉。
  111. ^ 《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婚姻制度 第243-245頁
  112. ^ 《?·微子之命》:“ 唐叔得禾,??同?,??天子。王命唐叔 ,? 周公于?,作《?禾》。 周公?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113. ^ 《晉國史綱要》第262-263頁
  114. ^ 《左傳·莊公二十七年》:晋侯?伐?,士?曰:“不可,?公?,若?得?于我,必?其民。
  115. ^ 《左傳·襄公十四年》:天之?民甚矣。?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其淫,而?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116. ^ 116.0 116.1 《晉國史綱要》第264頁
  117. ^ 《左傳·僖公四年》:晋?公欲以?姬?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筮。
  118. ^ 118.0 118.1 118.2 《晉國史綱要》第十六章 思想發展和文化成就 七、文字 第278-282頁
  119. ^ 《戰國東方五國文字構型系統?究》第二節 五國“文字異形”的內容 第45頁
  120. ^ 《戰國東方五國文字構型系統?究》第三章 關於五國“文字異形”的討論 第41頁
  121. ^ 《孟子·離婁下》:“晉之乘、楚之??、魯之春秋……”
  122. ^ 《左傳·宣公二年》: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
  123. ^ 123.0 123.1 123.2 《晉國史綱要》第十六章 思想發展和文化成就 三、萌芽狀態的史學
  124. ^ 124.0 124.1 124.2 124.3 124.4 《晉國史綱要》第十六章 思想發展和文化成就 四、天文曆法
  125. ^ 《左傳·襄公三十年》:??人或年?矣,无子,而往?于食。有?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年。臣生之?,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
  126. ^ 126.0 126.1 126.2 《晉國史綱要》第十六章 思想發展和文化成就 五、數學 第275-276頁
  127. ^ 《左傳·襄公三十年》:晋悼夫人食?人之城杞者。??人或年?矣,无子,而往?于食。有?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年。臣生之?,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走??朝,??曰:“?叔仲惠伯??成子于承匡之?也。是?也,狄伐?。叔?庄叔于是乎?狄于咸,??狄?如及?也豹也,而皆以名其子。七十三年矣。”史?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也。”士文伯曰:“然?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
  128. ^ 《左傳·襄公三十二年》:士?牟?成周,?丈?,?高卑,度厚薄,??恤,物土方,???,量事期,?徒庸,?材用,??粮,以令役于?侯,?役?丈,?以授?,而效??子。??子?之,以?成命。
  129. ^ 《左傳·成公十年》:晋侯?大?,被?及地,搏膺而踊,曰:“?余?,不?。余得?于帝矣!”?大?及??而入。公?,入于室。又??。公?,召桑田巫。巫言如?。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于秦。秦伯使???之。
  130. ^ 《左傳·昭公元年》:晋侯有疾,?伯使公??如晋聘,且?疾。叔向?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沈、台???。’……晋侯求?于秦。秦伯使?和?之,曰:“疾不可?也。是?:‘近女室,疾如?。非鬼非食,惑以?志。良巨?死,天命不佑’”
  131. ^ 131.0 131.1 131.2 131.3 《晉國史綱要》第十六章 思想發展和文化成就 六、醫藥學 第277-278頁
  132. ^ 《左傳·成公六年》:晋人?去故?。?大夫皆曰:“必居?瑕氏之地,沃?而近?,?利君?,不可失也。”??子?新中?,且??大夫。公揖而入。?子?。公立于?庭,??子曰:“何如?”?曰:“不可。?瑕氏土薄水?,其?易?。易??民愁,民愁??隘,于是乎有?溺重?之疾。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以流其?,且民??,十世之利也。夫山、?、林、?,?之?也。??,?民?佚。近?,公室乃?,不可??。”公?,?之。夏四月丁丑,晋?于新田。
  133. ^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相?伯以如晋……曰:“而天?不戒……
  134. ^ 《左傳·僖公三十年》:晋侯使?衍??侯。????,使薄其?,不死。
  135. ^ 《呂氏春秋·紀·卷第八》:趙簡子有兩白?而甚愛之。陽城胥渠處廣門之官,夜款門而謁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醫?之曰:「得白?之肝病則止,不得則死。」」謁者入通。董安于御於側,?曰:「?!胥渠也,期吾君?,請?刑焉。」簡子曰:「夫殺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殺畜以活人,不亦仁乎?」於是召?人殺白?,取肝以與陽城胥渠。
  136. ^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
  137. ^ 137.0 137.1 137.2 137.3 《晉國史綱要》第十六章 思想發展和文化成就 八、詩歌音樂 第282-285頁
  138. ^ 《論語》:“不學詩,無以言”
  139. ^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使衰?。公子?《河水》,公?《六月》。
  140. ^ 《詩經·魏風·園有桃》鄭箋:“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
  141. ^ 《左傳·襄公十一年》:?人?晋侯以??、??、??,??、??淳十五乘,甲兵?,凡兵?百乘,歌?二肆,及其?磐,女?二八。晋侯以?之半?魏?
  142. ^ 《左傳·隱公五年》:“天子用八,?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八音而行八?,故自八以下。”
  143. ^ 《晉國史綱要》第十章 晉國農業和畜牧業 第140頁
  144. ^ 《世本·作篇》雷學淇校輯本
  145. ^ 《晉國史綱要》第十章 晉國農業和畜牧業 第141頁
  146. ^ 《左傳·宣公二年》:宣子驟諫,公患之,使??賊之
  147. ^ 《晉國史綱要》第十章 晉國農業和畜牧業 第143頁
  148. ^ 《國語·晉語》:“夫范、中行氏不恤庶?,欲擅晋?,今其子??耕于 ?,宗?之????之勤,”
  149. ^ 《晉國史綱要》第十一章 手工業的發展 第160頁
  150. ^ 150.0 150.1 《晉國史綱要》第十一章 手工業的發展 第161頁
  151. ^ 《國語·晉語四》:商、工、?、?不知遷業
  152. ^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民不?,?不移,工?不?,
  153. ^ 《國語·晉國八》:“夫?之富商,?藩木楗以?于朝,唯其功庸少也,而能金玉其?,文?其服,能行?侯之?”
  154. ^ 《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三
  155. ^ 《左傳·襄公四年》
  156. ^ 《晉國史綱要》 第十二章商業的繁榮和城市的興起 第204頁
  157. ^ 《晉國史綱要》 第十二章 商業的繁榮和城市的興起 二、金屬貨幣的鑄行
  158. ^ 158.0 158.1 158.2 158.3 158.4 《西周封國考疑》,任?,社?科?文?出版,中?北京,2004年8月, ISBN 7-80190-238-6

延伸?? [ ?? ]

[ 在?基?据 ?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史記/卷039 》,出自 司馬遷 史記

參考文? [ ?? ]

  1. 左丘明 左傳
  2. 國語
  3. 古本竹書紀年
  4. 世本
  5. 白壽?主編《中國通史》
  6. 顧德融、朱順龍 著《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 7-208-03612-8
  7. 李孟存 常金倉 著《晉國史綱要》 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 7-203-00844-4
  8. 任偉 著《西周封國考疑》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 7-80190-238-6
  9. 張蔭麟 撰 《中國史綱》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7-5325-2674-7
  10. 《中國歷史大辭典》附錄二 中國歷史紀年表
  11. 錢穆 《中國史學名著》
  12. 趙學? 《戰國東方五國文字構型系統?究》 上海?育出版社 ISBN 7-5320-9758-7
  13. 周振鶴主編 周振鶴、李曉杰著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總論、先秦卷》 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9-05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