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   대만   중국   일본 
明治六年政變 -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跳?到?容

明治六年政變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征韓議論圖。

明治六年政變 (日?: 明治六年政? めいじろくねんせいへん   Meiji rokunen seihen   * / ? ),又稱 征韓論政變 征韓論政? ),是一場發生於 明治 六年(1873年)10月的政變。這次政變是以 岩倉使節團 ?首的歸國派,奪取主張 征韓 留守政府 的權力。

在1868年、1872年, 日本 兩度遣使 朝鮮 ,要求建交修好,但均被拒?,遂引起征韓論者的出兵報復要求。征韓論引?了留守政府與歸國派的衝突,歸國派反對立?入侵朝鮮,表示日本國力?不足以出兵,可能會引發與 ?朝 的戰爭,要求先進行內治。實際上歸國派?了奪權而反對征韓,懼?士族勢力會過度膨脹。在1873年10月末,歸國派說服 明治天皇 頒旨反對?時征韓。備受天皇及歸國派的壓力下,留守官員的首領們,如 西?隆盛 板垣退助 江藤新平 等均辭職,同時有600多名軍人及官員亦離開政府。同時 大久保利通 岩倉具視 等歸國派奪得大權,繼續推行維新政策。

下野後征韓論派分裂:一派以溫和方式爭取參政,以板垣退助、 後藤象二? ?首,在翌年上交 民撰議院設立建白書 ,發起了 自由民權運動 ;?一派以暴力士族抗爭?手段,以西?隆盛、江藤新平?首,發起了 士族反亂 ,乃至1877年的 西南戰爭 。雖然征韓論者失勢,但是征韓論始終未有失勢,1876年日本終於透過 江華條約 打開朝鮮國門。同時歸國派?了轉移士族視線和安撫他們,在1874年 侵略台灣 (台灣稱?「牡丹社事件」,日本稱?「台灣出兵」或「征台之役」)。

參考資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