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   대만   중국   일본 
學衡 -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跳?到?容

學衡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民國11年之《學衡》創刊號

學衡 》是1922年成立的一?支持傳統 中國文化 的雜誌。在 中華民國 初年, 儒家 思想一時失去?治地位,歐美各種近世文化思潮湧入中國,?靡一?,傳統文化受到衝擊。一些????文化的?者刊行《?衡》?志,????志形成 學衡派 。《學衡》雜誌“樹立了一面旗幟分明的大旗,擔負起中流砥柱的重責大任” [1]

《學衡》雜誌雖因文學評論而起,?非純粹文學方面的刊物,雖和陳獨秀、胡適、魯迅等進行所謂新文化運動的《 新?年 》常持不同主張,??非論戰刊物,而是綜合的學術刊物。

歷史 [ ?? ]

背景 [ ?? ]

早在國外,1910年代中後期留美中國學生群體當中,以對中國文化、文言文及白話文的意見分?,可以分爲兩派,隨著兩排論戰的加劇,《學衡》雜誌應運而生。1920年, 胡先? 遂和梅光迪等人商量自辦刊物,得到 劉伯明 、?宗?(承?)的支持,隨後 吳宓 柳翼謀 (柳?徵)等人也加入。1921年10月,學衡雜誌社成立。1922年1月,《學衡》雜誌創刊。

出版 [ ?? ]

《學衡》雜誌以位於 南京 鼓樓北二條巷二十四號的吳宓寓宅作?辦公之所,第一次會議公推吳宓?“集稿員”柳翼謀?《發刊辭》執筆人。按梅光迪“脫盡俗氣”的主張,不設社長、總編輯、撰述員等名目,發表於《學衡》第三期上的《學衡雜誌簡章》中則署“本雜誌總編輯兼幹事吳宓”。

1921年11月,《學衡》第一期完稿,1922年1月,《學衡》雜誌正式出版。《學衡》?月刊,至1926年底停刊,出刊60期。1928年復刊,改爲雙月刊,1930年停辦一年又零星出刊,至1933年7月停刊,又出19期,共79期。

衰落 [ ?? ]

除了《學衡》雜誌,學衡派成員的刊物?有《 史地學報 》、《 文哲學報 》。學衡的黃金時代在其創辦後的最初數年,1928年復刊后的《學衡》已難比往昔。1923年11月劉伯明病逝,1925年1月郭秉文因黨派勢力介入被免職引發易長風潮,都對學衡社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

1932年,《國風》半月刊取代《學衡》雜誌成?學衡派的主要刊物,學衡社及《學衡》雜誌至此停息已定,而 國風社 新立。 抗戰 之際,秉承學衡與國風精神,?其?等人在 國立浙江大學 創辦《 思想與時代 》。

?? [2] [ ?? ]

《?衡》?志所刊?文?? [ ?? ]

?? 通? 述? 散文 ?歌 ?? ? ?曲 小? ?? ?? 附?
篇? 142 164 108 2883 224 338 4 7 9 24 6
刊?次? 144 228 117 2883 224 338 5 15 22 25 6

《?衡》?志主要作者和?文?? [ ?? ]

作者 出生年 籍? 科?功名 ?育背景 作品? 附注
?宓 1894 ?西?? 留美 35(42)
柳?徵 1880 江??江 ?生 ?式?育 33(55) 曾留日
景昌? 1903 江?泰州 ?南大? 22(23)
王?? 1877 浙江海? 生? ?式?育 20 曾留日
??林 1899 浙江富? ?南大? 19(24)
胡先? 1894 江西新建 生? 留美 17(18) 南社社友
??麟 1905 ???莞 留美 13(14)
?永? 1887 湖南新? ?式?育 10(12)
林? 1890 浙江瑞安 ?式?育 10(12) ??保存???
?用? 1893 湖北?梅 留美 7(8)
?伯明 1887 江?南京 留美 7
?德? 1869 江?元和 不? ?式?育 7
梅光迪 1890 安徽宣城 生? 留美 5 南社社友

注:括???刊?次?

評價 [ ?? ]

《學衡》雜誌是中?最早的現代綜合性人文學術刊物,涵蓋了文化、文學、史學、哲學、倫理、?育、宗?以及政治等諸多領域。如同 中國科學社 主辦的《 科學 》雜誌對於中國現代科學?究的啓蒙一樣,學衡社主辦的《學衡》雜誌是中國現代人文學術的先導刊物。學衡及其後的 國風 和中國科學社的學人存在密切關係,有些學人如 胡先? 、張其?等人同時活躍在兩者當中。

?考文? [ ?? ]

  1. ^ 王信凱. 現代中國?育專業化之形成過程--南京高等師範學院與東南大學個案?究(1914-1928). 東方人文學誌. 2003年, 2 (3): 187?216. ISSN 1682-3044 .  
  2. ^ 沈松?. ?衡派?五四?期的反新文化??. 台北: ?立台?大?出版中心. 1984: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