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   대만   중국   일본 
威廉·默多克 -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跳?到?容

威廉·默多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英國皇家海軍上尉
威廉·麥克馬斯特·默多克
William McMaster Murdoch

皇家海軍後備隊
1912年之前拍攝的照片
出生 ( 1873-02-28 ) 1873年2月28日
  ?格? 丹佛里斯-蓋洛威 達爾比? 英? Dalbeattie
逝世 1912年4月15日 ( 1912歲?04?15 ) (39歲)
大西洋
鐵達尼號
死因 遇溺
?彈
?籍   英?
?名 威爾·默多克(Will Murdoch)
?? 船副 ?海軍軍官
雇主 白星航運 (1899?1912年)
知名于 鐵達尼號 一副
配偶 艾達·佛羅倫薩·默多克(Ada Florence Murdoch)
1907年 ?婚? 1912年 ?束)
父母
  • 山繆·默多克(Samuel Murdoch)
  • 珍·穆爾黑德(Jane Muirhead)

威廉·麥克馬斯特·默多克 (英語: William McMaster Murdoch ,1873年2月28日?1912年4月15日),是 蘇格蘭 海員 ,也是 英國皇家郵輪 鐵達尼號 一副和 皇家海軍後備隊 上尉 。威廉·默多克出生於一個海員世家,他於1900年起受?於 白星航運 ,?迅速晉升? 船副 。1903年,當他成功避免與 阿拉伯人號 英? SS Arabic (1902) 發生?撞時,他的領導才得到認可。1912年4月,默多克擔任鐵達尼號的一副。當鐵達尼號撞上 ?山 時,他正好是 艦橋 的?班指揮官;他也是在 鐵達尼號?沒事故 中喪生的1,514人之一 [1]

默多克死後成?蘇格蘭的標誌性英雄,他的家?達爾比??此建立了紀念碑,反映了這一地位。然而,在針對鐵達尼號事故的辯論中,始終圍繞著默多克?避免撞上?山而給出的指示是否正確。在鐵達尼號?沒之後,一些目擊者的證詞表示,在最後一?救生艇下水期間有一位海官開槍自殺。雖然這些證詞未經證實,但默多克有可能是那名海官。默多克不但成?一個英雄人物,他的死亡情況和他在撞上?山時的指揮都充滿了神秘色彩。

早年生活 [ ?? ]

30歲左右的威廉·默多克。

默多克出生於蘇格蘭 達爾比? 英? Dalbeattie ,他是 船長 山繆·默多克(Samuel Murdoch)和珍·穆爾黑德(Jane Muirhead)的第四個兒子 [2] 。早在 19世紀 ,默多克家族中就有許多人是蘇格蘭航海界的著名人物,他們航行於全世界,默多克的父親和祖父都是船長。1888年,15歲的默多克從達爾比?高中畢業後,他遵循家族的航海傳統,?在William Joyce & Coy公司擔任了五年學徒。經過四年後,他因?稱職表現而獲得了 二副 證書。之後加入了 利物浦 的Charles Cosworth公司,他上船航行的第一個目的地是 舊金山 ,之後在 南美洲 西海岸航行。從1895年5月起,他通過考試,成?聖?斯伯特號(St. Cuthbert)的一副。1896年,23歲的默多克在利物浦獲得 航海長 英? Master (naval) 證書,成?一位通過所有 英國貿易委員會 英? Board of Trade 考試的優秀海員。從1897年到1899年,他都在J. Joyce & Co.公司旗下擔任一副,在紐約到上海之間航行 [2]

奧林匹克號 海官合影。最左是默多克,最右是 愛德華·約翰·史密斯

1899年底,默多克加入 白星航運 ,在該公司旗下的多?船隻擔任一副,包括 美迪克號 英? SS Medic (1899?1900年)、盧恩號(1901?1903年)、 阿拉伯人號 英? SS Arabic (1902) (1903年)、 凱爾特號 英? RMS Celtic (1901) (1904年)、 日耳曼號 英? SS Germanic (1874) (1904年)、 海洋號 英? RMS Oceanic (1899) (1905年)、 統帥號 英? Cedric (1906年)、 亞得里亞號 英? RMS Adriatic (1906) (1907?1911年)和 奧林匹克號 (1911?1912年)。1903年初,默多克遇到了一位29歲的 紐西蘭 學校老師,名叫艾達·佛羅倫薩(Ada Florence)。他們開始交往,?於1907年9月2日在 南安普敦 的聖丹尼?堂結婚 [2]

1901年,默多克在白星航運任職的第二?船中擔任 三副 ,他與同一?船的四副 ?爾斯·萊托勒 ?快就成了朋友,這兩人的友情後來非常緊密,直到默多克逝世?止。1903年6月,默多克擔任 北大西洋 航線的阿拉伯人號二副。當船員在黑暗中發現一?船掠過時,他冷靜、敏捷的思維和專業判斷避免災難發生。他不理會一副下達的「左滿舵」命令,推開 舵手 自己掌舵駕?。因?他的果決判斷,這兩?船停下時僅相距幾寸,任何不同的操作都會導致?撞。1904年1月起,威廉在凱爾特號擔任二副,後來晉升?一副,這?船在首航時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船,也是 白星航運四巨頭 英? Big Four (White Star Line) 的第一?,顯見當時的默多克已經進入公司的最佳航海團隊。1905年,默多克轉移到旗艦船海洋號任職,再次與他的好友兼同事萊托勒一起共事。1907年5月,默多克成?全新的亞得里亞號一副,當時是白星航運最大的船舶和旗艦船,這次首航路線與後來的鐵達尼號一樣,是他第二次擔任首航時的高級海官。默多克職業生涯的最後階段始於1911年5月,當時他在打破世界紀錄的45,000?級奧林匹克號上擔任船副。白星航運希望以豪華內部和船體大小的新船來超越對手 冠達航運 ,因此公司需要最有經驗的船員負責指揮新船。船長 愛德華·約翰·史密斯 組建了一個海官團隊,最後底定的名單中包括 大副 亨利·魏爾德 、一副默多克。1911年6月14日,奧林匹克號首航前往 美國 紐約 ,於6月21日抵達。這是默多克參加的第四次新船首航 [2]

9月20日,奧林匹克號正要展開第五次航行,隨?在港口與 英國皇家海軍 防護巡洋艦 ?克號 英? HMS Hawke (1891) 發生?撞?損壞了船尾。由於默多克在這次?撞中位於船尾??他在後來的事故調?中成?證人。這一事件變成了白星航運的資金災難,因?奧林匹克號暫時無法航行,只能帶到 貝爾法斯特 進行耗時六週的維修,這起事故也連帶影響到鐵達尼號的完工日期。因此,默多克直到1911年12月11日才重新加入了這?船。在他擔任一副期間(直到1912年3月),還有兩次較小的事故發生,該船撞到?船殘骸,不得不更換 螺旋? ,?在離開貝爾法斯特時幾乎?淺。在抵達南安普敦後,默多克接獲新的人事任命??擔任奧林匹克號?妹艦 鐵達尼號 大副 ,這是全世界最大、最豪華的船隻。他的朋友萊托勒和 大衛·布萊爾 英? David Blair (mariner) 同樣也獲得鐵達尼號一副和二副的職位,?爾斯·萊托勒後來回憶說:三個非常滿足的人高興的前往貝爾法斯特報到。等待他們的是亞得里亞號老手??四副 約瑟·博士爾 ,以及其他熟悉的同事,包括擔任船長??將退休的史密斯。1912年4月2日,這批白星航運的資深海官負責進行鐵達尼號的試航 [2]

擔任鐵達尼號副官 [ ?? ]

撞上?山時,默多克正在 艦橋 裡?班指揮。

默多克憑著多張正式資格證書和「精明可?之人」的美譽,已經成?白星航運最重要的高級海官之一,他獲選?鐵達尼號大副時,擁有16年的海事經驗。然而在正式首航之前,當鐵達尼號的船長史密斯帶來奧林匹克號大副魏爾德後,默多克的職位只能降?一副,而萊特勒降?二副。最初任命的二副布萊爾完全排除在航程之外,船上其餘人員的職位則保持不變。多年後,萊特勒在自傳《鐵達尼號和其他的船》(Titanic and Other Ships)中表示:「不幸的是,在南安普敦,我們在高級海官人事中重新洗牌。由於奧林匹克號(螺旋?故障)被?置,白星航運高層認?,鐵達尼號首航可以派出奧林匹克號的大副,這項經歷對?妹艦的第一次航行有?助。然而,令人疑惑的政策讓默多克和我手忙?亂;而且除了不得不把我們的職位降級之外,還引起了一些混亂。首先,(試航時的)大副默多克取代了我的職位,我則取代了布萊爾的二副職位,?且要立?銜接他的許多工作內容??最後想不到對他來說反而是件幸運的事??他被排除在首航外了。其他海官人事保持不變。然而,在南安普敦的幾天裡,我們每個人都在新職位上工作?忙碌於熟悉我們的職責」 [2]

這是默多克的第五次首航、第四次擔任高級船副、第三次在船長史密斯的麾下工作、第二次在 奧林匹克級郵輪 任職。從1905年1月到1912年4月,他一直擔任最新旗艦船隻的高級船副,是白星航運唯一有此待遇的海員;若有所謂的「旗艦級高級海官」,那個人一定是默多克 [2] 。1912年4月14日22時起,默多克是 艦橋 上的?班指揮官,23時39分接獲瞭望員通知後,他與舵手 羅伯特·希琴斯 和四副博士爾都在航行路徑上直接看見一座巨大的?山 [3] 。兩人都表示默多克發出轉向命令 [4] [5] [6] ,試圖讓鐵達尼號閃避?山。當時英國船隻的轉向指示通常仍遵循帆船時代的操作方式,蒸汽輪船時代的轉向命令則是相反方向。正如美國作家 沃爾特·路德 英? Walter Lord 在著作《那一夜的生命》(The Night Lives On)中指出的那樣,直到1924年,船舶的方向指令系統仍然沒有完全改變?相同方向。2010年,萊托勒的孫女 路易絲·?頓 英? Louise Patten 公開指出,默多克希望將船右轉,但是舵手希琴斯因?恐慌而將舵輪的方向打反,最終使船左轉 [7]

四副博士爾還指出,默多克同時用 蒸汽機指令傳輸電報機 下令機艙「所有發動機全速反轉!(Full Astern)」,?管他的證詞與加油工范德瑞克·威廉·史考特(Frederick William Scott)和生火長范德瑞克·威廉·巴瑞特(Frederick William Barrett)相矛盾,後者表示指令電報機上的指標從「Full」變?「Stop」,而不是「Full Astern」 [8] 。在?撞時或?撞後,默多克也可能已經發出命令(正如舵手阿爾弗雷德·約翰·奧利弗在?撞中途走到艦橋時所聽到的)「左滿舵」 [8] ,嘗試「擺動繞行」 [9] ;這個指令要求舵手將舵輪向左轉到底,讓船尾部分遠離?山,從而避免持續的擦撞損害。這個說法可以解釋默多克隨後向船長報告「我打算繞過?」。這種當機立斷的命令執行,事實上得到了其他生還船員的支持,他們都作證表示,鐵達尼號的船尾從未撞上?山 [10] 。然而,默多克?避開?山所做的命令仍受到質議;根據隨後來到艦橋的?一位舵手阿爾弗雷德·約翰·奧利弗表示,默多克立?命令舵手「左滿舵」以閃避?山。舵手希琴斯和四副博士爾?沒有在聽證會上提到這則命令。然而,由於船尾確實避開了?山,?可能是默多克下達命令,完成了「擺動繞行」,否則左轉後方向不變的鐵達尼號將會右側外殼全?、向右邊傾覆,這種情況下可能導致無人生還 [11] [12]

鐵達尼號在與?山?撞時的「擺動繞行」路線圖。藍色? 船首 的路徑;紅色? 船尾 的路徑。先左轉使船首閃??山,然後再右轉使船尾閃??山。可以在紅藍線的交會點看出船尾的閃?動作,因此若不是「擺動繞行」,方向不變的鐵達尼號將會右側外殼嚴重全?。

?管默多克做了這些努力,但在看到?山之後的37秒內,鐵達尼號仍與?山發生了致命的?撞 [13] 船首 右舷 與?山擦撞,?山 挫曲 了一系列船體外殼,沿著接合處的 ?釘 施加 應力 ,致使?釘?開、讓讓海水在前面5個 水密隔艙 ?到了入口,逐漸淹沒船艙 [14] 。?撞後,默多克負責在右舷撤離乘客、指揮 救生艇 的人員承載秩序,在此期間他成功降下了10?救生艇,?生還總人數將近75% [15] 。根據生還者的證詞,默多克?不像指揮左舷的?爾斯·萊特勒那樣擴大解釋「 女人和小孩優先 」原則,他在婦孺登艇後,也會合理的讓男性乘客登艇逃生,因此在他的指揮下,獲救人數提高了。雖然位於右舷的1號救生艇只有12人乘坐(可容納40人),引起爭議,但經過 英國?船專員鐵達尼號?沒調? 後,證實當時指揮下水的是五副 哈羅德·羅威 。根據資歷規則,在周圍沒有更高級別的海官監督時,羅威只能指揮撤離 [2] 。默多克最終在?沒中喪生。

自殺傳言 [ ?? ]

默多克的死亡永遠是一個謎,他的遺體從未尋獲。部分生還者的證詞表示,他在最後失?前,正與其他人合力嘗試?用A折疊艇 [16] ,隨?遭到海水沖走,在?沒中喪生。在事故後的幾週內,人們普遍傳言??默多克在最後時刻用 左輪手槍 自殺??包括三等艙乘客尤金·派屈克·戴利(Eugene Patrick Daly)和頭等艙乘客喬治·亞歷山大·盧西恩·蘭斯(George Alexander Lucien Rheims)在內的幾名乘客表示,在鐵達尼號?沒前的最後時刻,默多克開槍射擊兩名試圖硬闖救生艇的乘客後也?槍自殺了。默多克當時是右舷指揮官,?一些表示有海官?槍自殺的生還乘客表示??槍聲來自右舷前方的吊艇架附近。二副萊托勒則反駁了這些謠言,表示他看到默多克正在努力解開A折疊艇的繩索,當時默多克遭到小艇甲板上的波浪掃入海中,??調:「關於(默多克)最終命運的其他報告?對都是假的」 [17] [18] 。然而,萊特勒在 美國參議院鐵達尼號?沒調? 中的證詞表明,他無法證實默多克最後是否遭海水捲入。萊特勒有可能想隱瞞默多克自殺的說法,在他?年時,萊特勒承認他「知道當?有人自殺」,但從未說過自殺者是誰 [17] [18]

遺? [ ?? ]

位於蘇格蘭達爾比?市政廳的默多克紀念碑。

鐵達尼號?沒後不久,《 紐約先驅報 》報導了關於默多克擁有的一隻狗,報導內容指出這隻狗在事故中拯救了一些生還者 [19] 。雖然這個故事受到廣泛傳播,但當代的分析曾懷疑這隻狗是否?實存在 [20]

無論默多克的死亡原因是什?,他臨死前盡了最大努力救人的事實已經無庸置疑,因?710名生還者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是因他獲救 [2] 。在默多克的家?達爾比?,市政廳以一座紀念碑表彰他的英雄事蹟,當地學校也以他的名義成立了慈善?項。由於1997年的電影《 鐵達尼號 》中,出現一個描繪默多克?槍自殺的橋段,因此在達爾比?居民抱怨之後,導演 詹姆斯·?麥隆 向慈善?項捐贈。

2012年4月, 皇家郵輪鐵達尼號公司 英? Premier_Exhibitions#RMS_Titanic_Inc. (又稱美國第一展覽公司)從 鐵達尼號殘骸 中?回的遺物中??有一個壓印著「W.M.」縮寫的皮製用品包、一顆備用的白星航運海官??、一支剃刀、一支鞋刷、一支煙斗和一對長??。憑皮包縮寫、白星??和一張默多克生前的照片??他正好拿著那支煙斗,因此這批遺物的主人極有可能就是默多克 [21]

文化描寫 [ ?? ]

由於1912年媒體曾經報導默多克自殺,這已經在1996年的迷?電視劇《 鐵達尼號 》和1997年的電影《 鐵達尼號 》中描繪出來。當默多克的侄子史考特看到後者時,他反對這部電影的描寫方式,認?這將??默多克的英雄聲譽 [22] 。製片方的主管後來飛往默多克的家?,?此描述道? [23] 。根據導演詹姆斯·?麥隆的說法,他對默多克的描述不是一個「變壞的人」,也不是一個「懦弱的兇手」,而是一個「光榮的人」。導演認?,默多克對他們所處的困境和1500人?將面臨的死亡,承擔了集體責任。他被?望的感覺所壓倒,?以犧牲自己生命來付出最終的代價。他補充說:「我不確定?今天是否還能?到同樣的責任感。一半的救生艇在他的指揮下,已經在?沒之前成功下水了。這說明了一些關於角色的事情和英雄主義」 [24] 。這也許就是?什?默多克有幸成?電影結尾時 蘿絲·狄威特·布克特 英? Rose DeWitt Bukater 「連續鏡頭」中的人物,這代表他的英雄聲譽??他站在總設計師 湯瑪斯·安德魯斯 旁邊微笑著,當蘿絲和 傑克·道森 英? Jack Dawson (Titanic character) 親吻時,鏡頭環繞?顯示默多克與其他罹難者一起高興的拍手慶祝 [25]

參考來源 [ ?? ]

  1. ^ Walter Lord, A Night To Remember, Penguin Books, 1955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William McMaster Murdochller . Encyclopedia Titanica 英? Encyclopedia Titanica . [ 2018-07-20 ] . ( 原始?容 存?于2021-02-14).  
  3. ^ Appendix II: STOP Command / "Porting Around" Maneuver . marconigraph.com. [ 23 August 2016] . (原始?容 存? 于2020-10-20). Fourth Officer Joseph Boxhall reported during the Enquiry that upon arriving on the bridge after the fact, he saw both telegraph handles pointing to FULL ASTERN, and heard Murdoch report that the engines had been reversed to Captain Smith. This, in effect, has led historians to believe that Murdoch rang down a 'crash stop.'  
  4. ^ Nathan Robison. Hard a-starboard . Encyclopedia Titanica. 12 February 2002 [ 2018-07-20 ] . (原始?容 存? 于2011-11-22).  
  5. ^ Titanic Inquiry Project ? United States Senate Inquiry . titanicinquiry.org. [ 2018-07-20 ] . (原始?容 存? 于2021-01-26).  
  6. ^ Testimony of Robert Hichens (Quartermaster, SS Titanic) . Titanic Inquiry Project - United States Senate Inquiry. [ 2018-07-20 ] . ( 原始?容 存?于2013-06-13).  
  7. ^ Alleyne, Richard. Titanic sunk by steering blunder, new book claims . Telegraph.co.uk. [ 2018-06-27 ] . (原始?容 存? 于2020-11-09).  
  8. ^ 8.0 8.1 STOP Command / "Porting Around" Maneuver . marconigraph.com. [ 2018-07-20 ] . (原始?容 存? 于2020-10-20).  
  9. ^ " Last Log of the Titanic" -Four Revisionist Theories ? a "port around" or S-curve manoeuvre in which "the bow is first turned away from the object, then the helm is shifted (turned the other way) to clear the stern" . [ 12 March 2009] . ( 原始?容 存?于2003-10-28).  
  10. ^ STOP Command / "Porting Around" Maneuver . marconigraph.com. [ 2018-07-20 ] . (原始?容 存? 于2020-10-20). SENATOR BURTON: Do you not think that if the helm had been hard astarboard the bow would have been up against the berg? QUARTERMASTER GEORGE ROWE: It stands to reason it would, sir, if the helm were hard astarboard.  
  11. ^ Mark Chirnside 2004 ,第155頁
  12. ^ Gerard Piouffre 2009 ,第140頁
  13. ^ titanic-model.com, '''Titanic and the Iceberg''' ? By Roy Mengot . Titanic-model.com. 1912-04-14 [ 2013-09-19 ] . ( 原始?容 存?于2013-09-20).  
  14. ^ The whole impact had lasted only 10 seconds . Pbs.org. 1912-04-10 [ 2013-09-19 ] . (原始?容 存? 于2020-11-18).  
  15. ^ Charles Pellegrino. William McMaster Murdoch, Titanic hero unstuck in time .   [ 永久失效連結 ]
  16. ^ Winocour 1960 ,第316頁.
  17. ^ 17.0 17.1 Charles Herbert Lightoller- William Murdoch . [ 2018-07-20 ] . (原始?容 存? 于2021-02-25).  
  18. ^ 18.0 18.1 101 Things You Thought You Knew about the Titanic - But Didn't! at Google Books.co.uk
  19. ^ Did Murdoch Have a Heroic Dog Named 'Rigel'? . williammurdoch.net. [ 2018-03-28 ] . (原始?容 存? 于2021-01-06).  
  20. ^ Maltin & Aston 2011 ,第176頁.
  21. ^ AP Exclusive: Titanic artifacts linked to officer . The San Diego Union-Tribune. 2012-04-03 [ 2018-05-24 ] . (原始?容 存? 于2019-05-23).  
  22. ^ Nephew angered by tarnishing of Titanic hero . BBC News. 24 January 1998 [ 19 September 2013] . (原始?容 存? 于2009-01-06).  
  23. ^ Titanic makers say sorry . BBC News. 15 April 1998 [ 2018-07-20 ] . (原始?容 存? 于2007-10-01).  
  24. ^ James Cameron’s Titanic, p. 129.
  25. ^ Murdoch . williammurdoch.net. [ 2016-08-23 ] . (原始?容 存? 于2020-11-12).  

參考書目 [ ?? ]

外部連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