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   대만   중국   일본 
中華民國駐越軍事顧問團 -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跳?到?容

中華民國駐越軍事顧問團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中華民國駐越軍事顧問團 (英語: Republic of China Military Advisory Group, Vietnam 駐越美軍司令部 文件中簡稱?「ROCMAGV」)係指 中華民國 [1] 於1960年-1975年間,因應 越南戰爭 派駐在 越南共和國 (南越)的軍事支援團,屬於中華民國援越單位 [2] 其中之一。

中華民國政府 軍事援助越南可?分?四階段:「奎山軍官團」、「軍事顧問團」、「駐越軍援團」及「建設顧問團」;對越軍事援助之內容,可?分? 政治作戰 布建與訓練、武裝配備與製造、海軍勤務支援、空軍勤務援助,以及特戰部隊。

與當時其他援越國家相比,中華民國對於援越的態度可說是最?「積極」,但是受到美方的抑制也最大,因?當時中華民國提出的各項派兵軍事支援行動方案,都引起美方的戒心,高度提防時任 中華民國總統 蔣中正 想利用 越戰 達到其借道 東南亞 反攻大陸 的願望,故而 中華民國國軍 在越戰中的影響是有限的。

緣起 [ ?? ]

早在越南共和國成立之前的 越南國 時期,美國曾思考以當時 蔣介石 所控制的 中華民國國軍 牽制越共的可能性。1952年7月, 美軍太平洋艦隊 司令 亞瑟·雷福德 海軍上將提出助蔣介石反攻 海南島 ,以鞏固越南之主張。

1953年9月,時任 美國國務卿 杜勒斯 在第二次紐澳美會議(見 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 )中謂:「中共?若進入越南,蔣介石的軍隊將扮演更重要角色。」同年11月,中華民國政府擬定了『 南圖計? 』,打算進攻海南島作? 反攻大陸 之基地,?以此轉道介入 法越戰爭 ,實施方法以裝備訓練 留越國軍 (此時已整編進入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 )?要。

隨著法越戰爭情勢變化,1954年1月16日,時任 美國總統 艾森豪 批准了美國在東南亞之目標與行動方針所做出之決議要點:一旦美、法以及各聯合邦 [3] 認定中共軍隊(包括志願軍)公然介入印支爭端以致危害 紅河三角洲 之維持,則美國應採取措施以協助法國,?恢復印支安寧。其附加措施?言明,在可圖及合理之情況下,動用 中華民國 軍隊於 東南亞 韓國 及中國執行軍事任務。 [4]

1954年5月,中華民國政府在南圖計?後,再向美方提出登陸 雷州半島 以便援助越方的作戰計?,但因情勢有變,因而未有下文。

奠邊府戰役 後, 法國 日內瓦談判 中承認 法屬印度支那 獨立, 越南 北緯 十七度分割?兩部,其後?分? 北越 南越 兩國。7月,蔣介石與 符立德 將軍會談時,蔣表示雷州半島計?已不可用,但中華民國國軍「必有戰勝越盟叛軍之把握」,惟美方?未接受。

1955年12月17日,中華民國與越南共和國建交,初期兩方關係?不融洽。主要在於越方大力推行 華僑 越化 [5] ,與 南越海軍 軍艦 侵入 南沙群島 ;至1958年時, 寮國 柬?寨 漸漸親近中共 [6] ,加以 八二三?戰 爆發, 吳廷琰 對於蔣是否會自 金門 馬祖 撤軍十分關注,因蔣一旦順從 華府 要求,將使越共可充分獲得中共軍隊之掩護,故越方派專使至美國運作,表明越方支持自由中國堅守金馬之立場,敦促美方協助蔣防衛,此後兩方關係才因 反共 轉而親密。

奎山軍官團 [ ?? ]

1959年9-10月間,越方派員至臺灣考察軍中康樂制度與心理作戰業務;1960年吳廷琰訪問臺灣,與蔣介石會談時,當面邀請國軍將級軍官至越南協助越方整建軍隊;但此時美方對當時 蔣經國 手創之政工制度存有疑問,因此在越方請求下,中華民國軍官著便服,?以化名與文職人員身分前往越南。

1961年1月2日,以 王昇 ?團長,國軍派出7人顧問的奎山軍官團; 1963年南越政變 ,政戰訓練計?暫時中止,至1964年3月時,越方新政府副總理兼 國防部長 陳善謙 奉新政府之命訪台,同行的 駐越美軍 顧問對當時的 中華民國政戰 制度頗有好評,因而使得此一赴越軍援團?面化;8月, 美國駐越軍援司令部 司令 魏摩蘭 陸軍上將與越方就此事簽署協議,同意中華民國以軍事顧問團名義赴越,但不能直接參與戰?任務。雖有別於他國,但在越南已能穿上國軍制服;31日,美方再與中華民國簽署第三國援越協定,同意中華民國在越建立政戰部隊。

軍事顧問團 [ ?? ]

1964年9月1日,越方與中華民國簽訂正式協議,邀請中華民國派遣15人軍事顧問團赴越一年,以 鄧定遠 [7] ?團長。惟因中華民國軍事顧問團,乃協助越方建立政戰,與他國有別,所以住所與他國不同,由越方?覓辦公所與住處,於台灣內部稱之?『陸軍訪問團』。

軍事顧問團之主要任務?:

  1. 協助 越南共和軍 建立政戰制度
  2. 協助訓練政戰幹部
  3. 協助越南共和軍推動全般政戰業務
  4. 協助越南共和軍編訂各項政戰法規與書籍
  5. ?越部隊提供戰略諮詢
  6. 協助越方改造 政治犯
  7. 督導駐越各軍援單位工作
  8. 蒐集有關越戰實戰資料,作?國府反攻大陸作戰參考

但越方提出之其他事項,該團亦有可能給予協助,因而有陷於越南內部政爭之虞。

1965年,越方之政戰制度大致成型,越方改邀請顧問團在該國 政戰總局 與其屬局、 大? 政戰大學 、各戰術區,以及海、空軍之政戰部門擔任顧問;1966年10月,雙方協議到期,換訂新約《中越軍事協議書》;1967年3月,該團人員乃由最初之15名增?31名。

駐越軍援團 [ ?? ]

1967年2月15日,顧問團更名?「中華民國駐越軍援團」;1968年12月19日,MACV再與駐越軍援團簽定軍事工作協定,自此駐越軍援團?受「自由世界軍事援助政策委員會」(Free World Military Assistance Policy Council)所節制。1969年10月,軍援團將團長、副團長等職稱改?司令及副司令。

建設顧問團 [ ?? ]

1973年1月23日, 越戰 相關各國於 巴黎和平協約 達成停火協議,根據該協議,包括駐越軍援團在內之自由世界各國之軍隊與軍事人員,皆須於3月底前撤出越南。經與越方商議後,中華民國政府決以「駐越建設顧問團」之名義,繼續提供越方精神與技術之援助,團長?少將劉戈崙。實際上,該團自5月初赴越以降,?1975年4月18日末批人員撤出(距 西貢淪陷 僅12日之前)?止,仍在協助南越軍推動政治作戰之業務。

建設顧問團在巴黎和談期間,曾暗中?越方對共?黨之慣用談判手法製作備忘錄,進而被引? 阮文紹 政治聲明之主要內容。

根據 王昇 自己的評價,他認? 中華民國政戰 制度在越十分成功,可由越戰結束前幾年越方軍隊叛變投降者極少,而力戰殉節者居多可以看出。

軍援武器 [ ?? ]

1961年3月2日, 國防部聯合勤務總司令部 生?署副署長 陳哲生 少將等三人乃奉命赴越「辦理」輕兵器、彈藥及其他兵工業務。12月,國防部贈庫存國造40式 手榴彈 2萬枚與越方,其彈藥箱中之詳載性能的「諸元?」均譯成越文,?抹去中華民國相關字樣,以免北京有藉口指責。

1962年, 中華民國國防部 訂定「南海計?」,派出空軍少將一名、上校中校各兩名,於9月著便服赴越,協助越方建立防砲部隊。

海軍勤務支援 [ ?? ]

1965年3月23日,越方因越共破壞交通,接濟難民與糧食運輸工作漸感困難,商請中華民國派出 坦克登陸艦 (LST) 登陸艇 支援;27日, 美國駐華大使館 [8] 接到消息後,立刻要求中華民國不可派出海軍登陸艇,僅可派出商船,以免給予中共口實。4月,越方只好轉向 韓國 請求支援。至7月時, 大韓民國國軍 已有LST與 LCM 共3?赴越支援。此期間, 美國海軍 與美行政部門一度?了中華民國應派遣無武裝船隻或武裝小隊而形成對峙,後在中華民國決定捐助越方4?無武裝的自製LCM登陸艇,且願?越方代訓人員後打破?局,最終在11月10日,由中平輪搭載登陸艇與 中華民國海軍 官兵於 高雄港 出發。

1966年,換成美方主動請求中華民國提供4?LST赴越支援,美方提案?船隻懸掛 美國國旗 ,中華民國?派出人員穿便服同行,由美方支付中方人員薪資與船艦維持費,協商結果?同年4月時,中華民國派出2?。

空軍勤務援助 [ ?? ]

飛龍計? [ ?? ]

1962年1月12日,美國 中情局 駐台北代表 克萊恩 向蔣經國表示,將裝有電子反制設備之 C-123運輸機 予臺灣,便於反攻大陸時特種作戰空投之用,此?中華民國國防部所稱之「飛龍計?」 [9] 之始。9月時,國軍已有30名飛行員赴 北?羅萊納州 接受C-123機飛行訓練;1963年2月,美方5架C-123運抵台灣;7月2日,國軍結訓飛行員駕?C-123機,在南越執行了首次任務,?在 榮市 以西之山區空投了代號?「巨人」(Giant)之特戰部隊。 [10]

1964年2月,美方再與蔣經國商議。美方決議加?對越北之敵後作戰情報工作,商請中華民國同意美國徵求選用駕?該型飛機共9個組的空勤人員,?要求中華民國現役空軍飛行員以退役身分轉任 中華航空公司 ,受當時美國支持的 越南航空公司 雇用,由駐越美軍司令部特戰組節制指揮,協助空投南越情報員至越北。 [11]

此任務一直持續到1968年間結束。

C-46運輸機 [ ?? ]

越方亦請求中華民國提供 C-46運輸機 ,主要用於救援 難民

特戰部隊 [ ?? ]

34A計? [ ?? ]

1960年1月,南越總統 吳廷琰 訪問臺灣。其中提出要求,由 中華民國 協訓 蛙人 部隊 [12] [13] 與破譯中共密電人員。根據美國國務院解密文件顯示,當時吳廷琰與蔣介石商議由台灣派遣一個約200人的 特遣隊 ,年齡介於30-45歲間,以退役軍人身分至南越,?裝成 堤岸 越人,向農村自衛隊?授使用武器、巡邏、 偵察 等技能。

而吳廷琰亦曾向美國提議,由中華民國軍人以 歸化 ?越籍方式,派駐至 湄公河三角洲 地帶,以對抗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或由國軍派遣3,000-5,000人規模的 特種部隊 ,以代訓其 民防 部隊,但吳向美方的提議,均因美方擔心將導致 中國人民解放軍 有藉口公開進入越南而作罷。

然而,於1964年1月時, 河內 宣布將對去(1963)年捕獲的『美蔣突擊隊員』進行審判。聲明中稱,該突擊隊共26人,是南越國防部長赴台向中華民國邀請而來。隊員向法院說,1963年1月,蔣介石創設了名?Pan Shang-ming的營區,專職間諜任務,該突擊隊屬於第三總隊轄下第41分隊。於當年的7月18日,從 淡水河 口乘?裝成 漁船 的快艇出發,5天後抵達南越,由當地情報人員接應,後於7月29日,在 廣寧省 海岸登陸,原預定由中越邊界進入 中國大陸 ,進行諜報與破壞工作。

而河內當局此一聲明,亦間接證實了中華民國軍隊曾以受雇於 CIA 的狀態下,參與了34A計?,?該計?中含糊稱呼的外籍 傭兵

海燕特區 [ ?? ]

海燕特區位於當時越南共和國所轄之 金?半島 ,面積約700 平方公里 ,屬 沼澤 地,生存條件極?惡劣,且週遭均是越共。當時有數百名於1949年後自 廣東省 逃難至此的 華人 在此生存,多以 潮汕人 ?主,由 阮樂化 神父 [14] 帶領,建立了「平興村」。由於該村華人持反共立場,越方特許擁有 公民權

1961年1月3日,越共?襲該地,?被該村 民兵 以寡擊?擊退。消息一出,轟動當時反共陣營,連駐越美軍也特地至此地參訪。其後,越方准許該村合法擁有武裝軍事力量以對抗越共,?以阮神父意見命名其?海燕特區,其部隊自稱?海燕反共游擊部隊,編屬越軍參謀總部及第四戰術區保安隊,?受美軍顧問指導與軍事援助。

因此,越南當地華人與 ?族 聞風而來,極盛期達到2,000餘人兵力(戰時全村民皆兵)。中情局?鑒於此村九成約華人,故允許中華民國軍人進入此村協助訓練部隊。1964年9月,中情局批准100人國軍特戰幹部至此,同月, 阮慶 再邀請112人國軍特戰人員協助阮神父,但因國軍幹部在交談時說到「這是我們回去中國大陸的開始」,引起美方疑慮;故至1965年9月時,剩下約30名以受雇於中情局之國軍顧問在此,中情局的報告稱「他們現在已十分安分」。

在海豹部隊創始者馬辛科自傳中,亦提到越戰有中國傭兵(中華民國部隊)的出現,與美軍一同作戰。

?任指?官 [ ?? ]

奎山軍官團團長

王昇 1961.01-1963.11

中華民國駐越軍事顧問團團長

第一任 鄧定遠 1964.09 - 1966.10

第二任 柯遠芬 1966.10 - 1968.10

第三任 徐汝楫 1968.10 - 1969.10

中華民國駐越軍援團司令

第一任 徐汝楫 1969.10 - 1971

第二任 姜獻祥1971 - 1973.01

駐越建設顧問團團長

第一任 劉戈侖 1973. 01-1975.04

參考來源 [ ?? ]

延伸閱讀 [ ?? ]

相關條目 [ ?? ]

注釋 [ ?? ]

  1. ^ 此時期之中華民國,在現今 美國 解密文件中,以GRC(Government of Republic of China)稱之,而同時期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 ,以Chicom (Chinese Communists)稱之;以下所稱之越方,專指當時與中華民國建交,定都 西貢 的越南共和國,其後不再贅述。
  2. ^ 其他單位有農業團、電力團、醫療隊、空運隊等。
  3. ^ associated states,指 印度支那聯邦
  4. ^ 使用中華民國軍隊進入越、韓、中三國與東南亞之要點,艾森豪亦有但書,是在 中國人民解放軍 全面進入越南後的被動反制手段,因此現實中此一手段?未實行過,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 韓國總統 李承? 不願蔣介石軍隊進入 朝鮮半島 ,目前當年相關 美國國務院 外交文件已解密。
  5. ^ 華僑越化歷史,可參見 越南共和國之華人政策(1955-1964) ?面存??? ,存于 互???案? ),黃宗鼎,國史館學術集刊第十一期,2006。 (繁體中文)
  6. ^ 寮國內戰 胡志明小道
  7. ^ 1907-1985, 湖北 鄂城 人,黃?六期畢業,1969年退役,曾任 國大代表 ,其子?鄧祖琳。
  8. ^ 當時在 台北
  9. ^ 關於飛龍計?的解密?案,可在國史館?到,但國史館目前不開放網上閱覽,需親至觀看;與此相關的諸多特種任務計?,如南星、快刀、新生、野龍、神龍等計?,不在此文討論範圍內,故略過。
  10. ^ The Way We Do Things-Black Entry Operations into North Vietnam ?面存??? ,存于 互???案? ),Thomas L. Ahern(英文)
  11. ^ 〈蔣經國與納爾遜會談紀要(四)〉,《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5-010301-00006-007,入藏登錄號:005000000120A。
  12. ^ 中華民國訓練越南蛙人部隊事,參見 海軍水中爆破大隊
  13. ^ Operation34A,全名?Operational Plan 34A,簡稱OPLAN 34A,中文譯?34A行動計?。
  14. ^ 廣東 欽廉 人,1908年生, 天主? 神父, 抗戰 時加入國軍,軍職至陸軍 中校 ,後至台灣,曾任第一屆僑選立委,?在台灣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