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

座標 23°30′N 121°00′E  /  23.500°N 121.000°E  / 23.500; 121.000 [1]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百科全書
  ?篇文章講?係而家實際控制 臺澎金馬 ?東亞國家。想?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 前?歷史,請?「 中華民國 (1912?1949) 」。想?「中華民國」一詞?其他用法,請?「 中華民國 (??楚) 」。
  「ROC」跳轉到?度。想?其他用法,請?「 ROC (??楚) 」。

23°30′N 121°00′E  /  23.500°N 121.000°E  / 23.500; 121.000 [1]

中華民國

國歌:《 中華民國國歌
國旗歌:《 中華民國國旗歌 [註 1]


紅色代表中華民國而家實際管轄?地區,包括 臺灣 澎湖群島 金門群島 馬祖列島 烏坵列島 東沙群島 太平島 中洲礁 等等?

  中華民國實際統治?領土 [2]
屬地 (實轄)
幅員
首都 臺北市 [註 2] [4] [5]
中央政府
所在地
臺北市
最大行政區 花蓮縣 [註 3] [3]
最大城市 新北市 [3]
至高地 玉山 海拔 3,952公尺)
至長河 濁水溪 (186.6公里)
至大湖 曾文水庫 (17.14平方公里)
海岸線 1,566.3公里 [6]
時區 國家標準時間 UTC +8
國民
人數 以下係2020年1月??計數字

官方語言 標準官話 中華民國國語 [註 4] [7]
官方文字 正體中文 臺灣標準字體
民族 漢族 (?全部98%,包含70%? ?南民系 族群、14%? 客家民系 族群同埋14%? 臺灣外省人 [註 5] [8] [9]
臺灣原住民族 (?全部2% [註 6]
臺灣新住民
主要宗? 臺灣民間信仰 祖先崇拜 佛? 道? 一貫道 基督? [註 7]
曆法 民國紀年 公曆 農曆 [註 8]
主要節日
  • 元旦 1月1號
    (開國紀念日)
  • 春節 農曆 正月初一
    (慶祝 農曆新年
  • 國慶日 :10月10號
    (紀念1911年 武昌起義
  • 行車方向 ?右駕?

    家用電源
    政制
    國家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
    國家結構形式 單一制
    國家政權 共和立憲制 自由民主制
    政制 偏向 總統制 ? 半總統制 一院制
    法律體系 歐陸法系

    主要領袖
    其他領袖( 五權分立
    經濟
    GDP (購買力平價)

    以下係2021年??計數字

    • 總計:13,002.12億美元 [10] (第19名)
    • 人均:59,398美元 [10] (第13名)

    GDP (國際匯率)
    • 總計:5,088.49億美元 [10] (第21名)
    • 人均:32,122美元 [10] (第28名)

    HDI

    以下係2018年??計數字


    中央銀行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
    貨幣 新臺幣 (NTD, TWD
    堅尼系數 0.338( ,2018年 [12] [13]
    資訊
    立國歷史
    國家象徵
  • 國父 孫中山
  • 國花 梅花 [14]
  • 國家武裝力量: 中華民國國軍
  • 國家代碼 TW [15] 、TWN [註 11]
    國際域名縮寫 .tw 、.臺灣、.台灣 [16]
    國際電話區號 +886
    現役軍人數 215,000人( 第22名

    中華民國 ?? zung 1 waa 4 man 4 gwok 3 )係一個位於 東亞地區 ? 民主共和國 ,國際社會普遍叫做「 臺灣 [17] [18] [19] [20] 。?而家有效?統治領土包括 臺灣島 澎湖列島 金門 馬祖 (臺澎金馬)、 東沙群島 同埋 南沙太平島 ,總陸地面積有36,197平方公里。中央政府? 臺北市 ,退守臺灣之前?首都? 南京 。中華民國係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主要戰勝國,亦係 聯合國 ?主要創會國之一。

    1911年10月10號, 武昌起義 成功之後,中華民國?南京肇建, ? 溥儀 無幾耐之後就? 北京 退位。中華民國自從?1912年創立之後,就係被國際普遍認可?獨立主權國家,之後國祚曾經因? 洪憲帝制 溥儀復? 中斷,而且中間經過?少 內亂 外戰 遷徙 中文 國民政府#歷史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 第二次國共內戰 輸?? 中華人民共和國 ,之後就???退守去臺灣;中國而家實情係分裂同兩岸分治?中間。?20世紀90年代之前,中華民國政府主張自己係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誓言要 以武力光復大陸 。到?1991年, 國民大會 決議通過一?承認中國處於分裂同埋分治狀態,?以「民主、自由、均富」?原則謀求統一中國?國家統一綱領,而且由當時?總統 李登輝 宣告終止 動員戡亂 ,放棄以武力反攻大陸,承認由 中國共?黨 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大陸統治?現狀。 國家統一綱領 已經?2006年2月27日由 陳水扁 宣佈「終止適用」(終統)。

    中華民國目前重未宣佈放棄大陸地區?主權,法定領土劃定?單只有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地區、 釣魚台列嶼 東沙群島 、太平島、中洲礁,?法理上,中華民國領土重維持?1947年制憲時「固有疆域」?範圍亦?重有埋中國大陸,而傳統上更認?係包埋 外蒙古 (但中華民國已經承認蒙古國?獨立 [21] )同埋東北 江東六十四屯 ?米爾高原 西部同北部、 緬甸 北部? 江心坡 南坎 藏南 等地方 [註 12] 。部?臺灣人話要根據憲法?第四條同 憲法增修 ?第一條有關變更固有疆域?明確定義領土,不過由於門檻好高,仲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埋國際壓力,其實?種?法好難實現。

    臺灣海峽兩岸由於長時間?歷史分隔同超過半個世紀?政治分治,?同民族同兩岸政府對於臺灣?政治地位、主權歸屬同埋「 中國 」意涵一直有爭議同對立,形成?好難解決? 臺灣問題 。近排??幾年,兩岸?經濟同文化上?交流慢慢?頻繁起?,兩岸?管重?社會同文化上有好大分別,兼且重?少?牙齒印,但?兩岸關係從國民黨執政時期?相對友好到 民主進步黨 時代矛盾加劇 [22]

    歷史 [ 編輯 ]

    大中華史
    -2200 —
    -2100 —
    -2000 —
    -1900 —
    -1800 —
    -1700 —
    -1600 —
    -1500 —
    -1400 —
    -1300 —
    -1200 —
    -1100 —
    -1000 —
    -900 —
    -800 —
    -700 —
    -600 —
    -500 —
    -400 —
    -300 —
    -200 —
    -100 —
    0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700 —
    800 —
    900 —
    1000 —
    1100 —
    1200 —
    1300 —
    1400 —
    1500 —
    1600 —
    1700 —
    1800 —
    1900 —
    2000 —

    立國 [ 編輯 ]

    甲午戰爭 之後?朝七國?亂?時局,譬如話民間改良、革命思潮?爆發。孫中山先生之後就創立? 興中會 同盟會 ,號召要推?滿?帝制。??革命思想同主張好快得到支持?且影響甚廣,之後重同華興會、愛國學社、?年會合組?同盟會。1911年10月10號,同盟會?武昌發動 革命 成功?,?之後?幾個月入面就引起?中國各地?革命回響。12月29號,?朝原有?22個行省中獨立?出??17個省,派出?代表,推選??返國?孫中山先生做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號,孫中山就宣誓就職,中華民國卒之正式成立。

    1912年1月至3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作??陣時?臨時憲法,南京成?臨時首都。2月12號,??朝內閣總理大臣 袁世凱 等大臣?勸說下,宣統帝溥儀?老?子隆裕太后發布?退位詔書,「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共和立憲國體」……「?一大中華民國」;之後,中華民國正式取代兼繼承大?帝國。1912年4月孫中山辭職,臨時參議院選袁世凱做臨時大總統,重將首都搬到北京;由?陣時一直到1928年間,就叫做「北洋時期」。?陣時?中華民國政府又叫做「北洋政府」,重代表成個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巴黎和會 。北洋時期?陣?中華民國國旗係紅、黃、藍、白、黑?五色旗,代表五族共和?意思。國歌就揀??書大傳虞舜篇?《卿雲歌》,其中?名句係:「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內戰 [ 編輯 ]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完成?第二次?北伐,打入北京,將北京市?名改成「北平特別市」(簡稱「平」),南京做番首都(簡稱「京」)。國民政府所用?「?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就取代之前北洋政府?五色國旗(其後東北易幟),?寫??國民政府?《訓政時期約法》裏面(當時?「約法」就等於憲法),同時將國歌由《卿雲歌》,改成1924年孫中山先生?黃?軍校開訓典禮所寫?訓辭「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士,?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用到而家。

    根據1924年國民政府?建國大綱,「軍政」時期?1928年北伐成功,全國統一之後結束,「訓政」時期開始(由於國共內戰繼續,以及日本侵華,要去到1946年先訂定到中華民國憲法??1947年頒行,訓政時期??時先至完)。1936年5月開始寫「五五憲草」預備正式立憲。後來因?中日戰爭,立憲就只能押後。當時國民政府主席係林森(1932年-1943年),行政院長係 汪精衛 (1932年-1935年),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係 蔣介石 (1932年-1947年)。汪精衛因? 國民黨 內?壓力,之後出走河內,同日本接觸,應承反共,停止抗日,1940年?南京?組一個國民政府。?個政府剩係得?廷、 意大利 、納粹德國、 滿洲國 承認。最後,汪精衛?1944年? 東京 歸西。

    抗日時期 [ 編輯 ]

    1937年,日本先後攻陷?華北、淞?同埋南京,重?據?中國一部??土地,國民政府?住要由南京搬到去 重慶 ,?展開?八年?抗戰。?陣時,所屬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投入戰爭一共有步兵128個師、46個獨立旅;騎兵9個師,重有6個獨立旅;砲兵4旅,20個獨立團,正規軍合計有成170萬人。

    抗戰之前? 西安事變 響1936年12月發生後,執政?國民黨亦都同共?黨展開「國共合作」。中國共?黨所屬?軍隊裝編?新四軍與第八路軍等單位加入抗戰。?兩支一共大約有五十萬兵力?軍隊隨後?抗戰中,亦都參與過零零星星對日?游擊戰,較出名?正規戰係平型關之役同晉南游擊戰。

    1937年到1945年間,國民革命軍所屬?第五軍、第十軍、第十三軍、第十八軍、第二十六軍、第五十二軍、第五十九軍、第七十四軍,新一軍同新六軍總共同日軍打?38,931次小型戰?、1,117次重大戰役,同22場大會戰,傷亡人數多到有成大?330萬人(包括1937年至1945年間?補充兵員)。國民革命軍雖然因裝備等因素??到?對?優勢,但都重可以?台兒莊、淞?、長沙、獨山等打正規戰,重?上海、?橋等空戰中重創日軍。

    1941年12月7號,日本?襲珍珠港,中美英正式向日德意宣戰,中國戰區於是正式成?二戰盟軍反法西斯戰爭?戰場。盟軍委託蔣介石做中國戰區(包括 越南 泰國 、高棉?而家? 柬?寨 老? )統帥,派史迪威中將做蔣?參謀長。英國封鎖???緬路亦開放向中國後方運送補給。同時國軍亦派出精銳部隊遠征南方,留低轉戰緬因、血戰崑崙關等事蹟。

    1945年8月初,美國?日本廣島同長崎先後投下兩? 原子彈 日本天皇 ?刻?8月15號宣佈無條件投降。日本帝國?9月2號同盟國簽訂降伏文書,接受《開羅宣言》同《波茨坦宣言》規定、還番????外國領土?人。於是滿洲國瓦解?,汪精衛政府?埋,臺澎諸島之後由中華民國進行接收。

    國共和談 [ 編輯 ]

    1945年10月10號,國共兩黨?重慶達成 雙十協定 ,確定以軍隊國家化、政治民主化、黨派平等、地方自治?途徑達到和平民主建國,??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商討制憲事宜。1946年1月政治協商會議?重慶召開,各黨平等協商?確定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幾耐,國共因?收?日軍武裝、區分?領區等問題協商破裂。美國協助國軍進入華北東北,蘇聯則移交日本關東軍?裝備?共軍,結果爆發國共內戰。

    1946年12月25號,?中國共?黨及民盟代表拒?出席,?南京召開制憲國民大會,通過?基於同年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中華民國憲法》。憲法於1947年1月1號由國民政府公佈,同年12月25號施行。1947年7月4號,國民政府國務會議通過蔣介石提出?「動員勘亂」同行憲?進?方針;7月7號,抗日戰爭十週年際,中國共?黨宣佈準備自行組織聯合政府。1947年11月21號至11月23號,全國?行國大代表選?。1948年3月29號,行憲國民大會開幕。1948年4月16號,國民大會主席團公告總統候選人,?蔣中正同埋居正兩人。1948年4月18號,國民大會通過修改憲法案,增加「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總統得?緊急處分。1948年4月19號,國民大會第十三次大會選?總統,蔣中正以2430票當選(居正269票)。1948年4月20號國民大會主席團公告副總統候選人,包括 孫科 李宗仁 、程潛、于右任、莫德惠、徐傅霖六人。經兩次選?都?候選人獲半數票,候選人相繼宣佈棄選後,國民大會休會。4月29號?行第四次副總統選?大會,李宗仁以1438票當選(孫科得1295票)。5月1號,中國共?黨號召各黨派?行「新政治協商會議」;同一日,國民大會閉幕。5月20號,蔣中正、李宗仁就任總統同副總統,國民政府訓政時期結束,開始由中華民國政府施行憲政。

    但時局混亂,1948年9月 濟南 失守,遼瀋會戰失利,執政?國民黨裡面要蔣中正落台呼聲幾高。1949年初?徐蚌會戰(淮海戰役)中,國民黨政府潰敗,蔣宣佈下野,李宗仁代總統同中共談判。無幾耐談判代表 張治中 等人滯京不歸,李宗仁將政府搬去廣州。1949年4月27號,中共領導?人民解放軍攻陷南京。國民黨政府之後就搬?去重慶,之後又搬去 成都 、西昌。李代總統見大勢已去,去?香港養病。蔣介石以國民黨總裁身?部署西南最後保衛戰失利,?1949年10月最後飛去 昆明 、成都部署一切,終於放棄?中國大陸地區?軍事反攻,將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搬去 臺北

    退守臺灣 [ 編輯 ]

    1950年3月,中華民國政府召赴美?李代總統回國但?結果,蔣介石「復行視事」擔任總統。藉住由1947年選出?中國大陸地區國大代表連選連任,擔任第一至第五任中華民國總統,而陳誠同埋 嚴家? 先後各任兩任副總統。蔣介石?1975年4月5號病逝後,副總統嚴家?繼任總統至1978年屆滿。隨後行政院長 蔣經國 由國民黨提名,當選連任第六至第七任總統,先後由 謝東閔 、李登輝?副總統。

    ??防止中國共?黨?透臺灣,?1949年退守臺灣之後,經歷?一段白色恐怖時期。中國國民黨??鞏固自己?統治,利用權力迫害異見人士,好多反對或者批評政府?人被判刑,亦都導致?少?案。依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92年先結束。

    蔣經國?1987年解除戒嚴,1988年1月13號?臺北病逝,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總統。1989年開放組黨。1990年,李登輝由1947年選出?第一屆國民大會選?第八任總統,之後李氏推動修憲,令中國大陸地區選出?年邁國代優遇退職,由臺灣選出?全部國代修憲令總統一職直接民選。1996年第一次?直接總統選?,李登輝同 連戰 ?中國?文攻武?,美國、日本等國際關注中打敗 民主進步黨 提名?彭明敏同 謝長廷 ,當選第一屆民選總統同副總統,順利連任。1999年提出中國大陸同臺灣定義?「特殊?國與國關係」(兩國論)

    2000年總統選? ,執政?中國國民黨由於分裂,就有?兩個總統參選人連戰同 宋楚瑜 (宋氏?陣以無黨籍身?參選,?之前做過臺灣唯一?一任民選省長),?年大選由民主進步黨?前臺北市長 陳水扁 、前桃園縣長 呂秀蓮 ??第十屆中華民國正、副總統選?。 2004年選? ?時,投票日前一日曾經?臺南市發生 三一九槍擊事件 ,當日開票結果顯示,陳、呂以0.228%之差勝出連任,??5月20號就職第十一屆正、副總統。

    2008年總統選?,由中國國民黨? 馬英九 、前行政院長蕭萬長?? 第十二屆中華民國正、副總統選? 。2012年,馬英九同行政院長吳敦義?? 第十三屆中華民國正、副總統選?

    2016年總統選?,由民主進步黨? 蔡英文 同埋 陳建仁 ?? 第十四屆中華民國正、副總統選? 。2020年,蔡英文同埋 賴?德 ?? 第十五屆中華民國正、副總統選?

    國際地位 [ 編輯 ]

    中華民國政府係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亦係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中華民國搬去臺灣?耐,以蘇聯?首?共?國家一直爭取要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聯合國?席位,亦曾經有部分國家,包括美國,希望中華民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國共存。1971年10月25號,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團?「重要議題」提案(?:有關中華民國代表權問題?任何提案,須採取三分之二多數決制,而?係通常?簡單多數決制)表決失敗後,聯合國大會通過 第2758號決議 前,自感「大勢已去」,宣佈退出聯合國。隨後2758號決議表決通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聯合國?一切權利,蔣介石代表退出聯合國。1945年制定?《聯合國憲章》作?歷史文件,??第23條仍然明載「中華民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不過中華民國?未成?歷史,而繼續?臺灣存在。中華民國自1993年起,每年都試圖以「中華民國」?名稱重新參與聯合國同??相關組織,但?耐以?都係?成功。

    自從中華民國政府搬到臺灣以來,大陸?政策一直都?臺灣被人不斷討論。?國民黨執政時期,中華民國政府失去對中國大陸地區?統治權後,仍然聲稱?會放棄對中國大陸地區包括 外蒙古地區 ?主權。一直到1991年,李登輝宣佈?會再質疑中國共?黨對中國大陸地區?統治,重承認兩岸互?政治實體。但後來陳水扁曾經?競選期間宣稱「臺灣係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且「臺灣中國、一邊一國」。?管臺灣人對中華民國?認同以及台灣同大陸未來?政治關係存在?同見解,重未有全民共識,但臺灣人普遍認?臺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而家中華民國政府?未統治大陸地區,但?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宣佈放棄大陸地區主權以前,?臺灣法律上大陸地區仍然係中華民國?一部分。?避免國民旅行?陣受到誤解或困擾,自2003年9月1號開始,中華民國護照封面?國徽下面、「護照」字樣上面加註一行英文「TAIWAN」。從2005年開始,總統府網站?中華民國國名後面加上「(臺灣)」字樣,亦?英文「Republic of China」後面加註「(Taiwan)」,而行政院網站只?英文國名後面加註「(Taiwan)」。行政院下屬?多數部會仲未加註。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網站依舊維持「中華民國」國名不變。

    目前,大陸方面重未存在中華民國?說法,大陸只承認一個中國。對大陸方面?講,國際上?存在「中華民國」,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且中華人民共和國係世界公認統治大中華兩岸三地(中國大陸、香港同澳門)?唯一合法政府。

    關於臺灣同中國大陸?歷史關聯及兩岸問題?由來同發展,可以?? 臺灣問題 臺灣海峽兩岸關係

    地理 [ 編輯 ]

    中華民國有效統治?臺灣地區領土包括臺灣島、澎湖列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同南中國海上?東沙群島同埋南沙太平島,總面積有成36,188.0354平方公里?大,海岸線有大?1813公里?長;其中,臺灣島(包括蘭嶼、綠島、琉球嶼、釣魚台列嶼、龜山島等附屬島嶼)就已經有35,879平方公里、澎湖群島有141.052平方公里、金門群島有150.34平方公里、馬祖列島就有29.6平方公里、東沙群島有1.74平方公里面積、南沙太平島亦都有0.49平方公里。大陸地區、香港同澳門地區?係?中華民國而家有效?管轄範圍入面,具體資料請? 中國地理

    中華民國而家有效管轄範圍?四極有:

    • 極北:馬祖列島連江縣東引?西引島北固礁,北緯26°23'08";
    • 極東:基隆市中正區棉花嶼,東經122°06'25";
    • 極南:南沙群島太平島,北緯10°23';
    • 極西:南沙群島太平島,東經114°22'。
    註:根據中華民國方面?主權聲明,臺灣地區極東點?宜蘭縣頭城?釣魚台島嶼赤尾嶼(東經124°34'09"),而南海諸島極南點?南沙群島曾母暗沙立地暗沙海域(北緯3°10')。??: 釣魚台列嶼 南海 南海諸島

    臺灣島係中華民國最大?島嶼,位於亞歐大陸同太平洋海盆?接觸線上面,?中國大陸東南方海隅,西隔寬大約200公里?臺灣海峽同福建相望;北瀕東海,東北同琉球群島相距大約600公里;東臨開闊?太平洋;南界 巴士海峽 ,與菲律賓距離約250公里;西南係廣闊?南海。臺灣本島呈紡錘形,南北縱長394公里,東西最寬?地方可以去度有成144公里?差距,環島海岸線長1139公里;附屬島嶼有蘭嶼、綠島、琉球嶼、釣魚台列嶼、龜山島等20幾個。臺灣島?總面積有35,879平方公里,其中本島有35,798平方公里、蘭嶼有47平方公里、綠島有15平方公里、琉球嶼有6.80平方公里、釣魚台列嶼有6.6平方公里、龜山島有2.84平方公里。

    臺灣島係由歐亞大陸板塊同菲律賓板塊撞擊形成?新生代褶皺。中央山脈縱橫全島,連綿峻嶺偏於東部,?大約三分之一地方向南北延伸,直入「臺灣尾」,形成東西?同?景觀:西斜面有廣闊平原,河川縱橫,東斜面就多?峻?壁,山脈近海?地方,有幾里峨塹懸崖,蔚成奇觀。主要?山脈有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海岸山脈;最高山峰係玉山,主峰有成海拔3952公尺?高;第二高峰?雪山主峰(3884公尺)。500公尺以上?山地,?全島總面積?三分之二?3000公尺以上?高山多達133座。

    澎湖群島?由90個島嶼組成,總面積有141.052平方公里,其中最大?島嶼澎湖島(?係馬公島)有64平方公里、西嶼(?係漁翁嶼)有18平方公里、白沙島有14平方公里。

    政區 [ 編輯 ]

    中華民國法理一級行政區
    35 、2 地方 、1 特別行政區 14 直轄市 註1
    (院轄市)
    行政區 簡稱 省會或首府
    綏遠省 歸綏( 呼和浩特
    熱河省 承德
    遼北省 ? 遼源
    安東省 通化
    松江省 牡丹江 哈爾濱
    合江省 佳木斯
    遼寧省 瀋陽 瀋陽 大連
    吉林省 吉林
    察哈爾省 張垣( 張家口
    河北省 ?苑( 保定 北平 天津
    山西省 陽曲( 太原
    黑龍江省 北安
    嫩江省 齊齊哈爾
    興安省 海拉爾
    江蘇省 ?江 上海 、首都 南京
    安徽省 ? 合肥
    浙江省 杭州
    福建省 ? 原本: 福州
    而家: 金門
    江西省 ? 南昌
    山東省 濟南 ?島
    河南省 開封
    湖北省 武昌 漢口
    湖南省 長沙
    廣東省 ? 廣州 廣州
    廣西省 桂林
    四川省 成都 重慶
    貴州省 貴陽
    雲南省 ? 昆明
    西康省 康定
    陝西省 西安 西安
    甘肅省 ? 蘭州
    ?海省 ? 西寧
    寧夏省 銀川
    新疆省 迪化 烏魯木齊
    臺灣省 南投縣 中興新村 臺北 高雄
    海南特別行政區 海口
    西藏地方 拉薩
    蒙古地方 註2 庫倫( 烏蘭巴托
    註1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之前,共計有35省、1地方(?包括蒙古地方)、1特別行政區、12直轄市(臺北同埋高雄重未升格)。
    註2 :「蒙古地方」? 外蒙古 國民政府 去?臺灣之後?承認外蒙古獨立。 1955年 ,中華民國曾經否決 蒙古 加入聯合國,認?外蒙古係中國領土?一部分。
    深綠色係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管轄? 臺灣地區 ,淡綠色係中華民國政府?1953年至2005年公告? 疆域行政區劃 [註 13]

    中華民國?管而家都重?係實際?統治中國大陸,但從來未放棄過?大陸?主權。最新版本?中華民國全圖?1998年由內政部繪製出版。但?2002年,?內政部修訂編印?我國大陸地區地圖注意事項入面就規定:「大陸地區疆界及首都,得依大陸現狀標示之。……大陸地區同蒙古之界線以國界符號標示之」。?個注意事項已經?2004年作廢,不過內政部而家重未有計?再修訂新版?中華民國全圖。

    現時中華民國實際統治?地區,?法律上稱?「自由地區」,??地區同「港澳地區」同「大陸地區」有分別,?「自由地區」設有戶籍?人(「港澳地區人民」同埋「大陸地區人民」需要?「自由地區」設有戶籍十年之後),至擁有中華民國完整?公民權利,包括投票同埋不受「自由地區」?停留限制。

    而家中華民國實際統治?有2個省、6個直轄市、13個縣及3個省轄市。不過係福建省入面,政府所轄僅只有幾個島;?外?1990年代尾,政府採取省虛級化措施,一路到而家,省級單位雖然都重係度,但原本?省政府機關都已經?入中央政府,所以係行政作業實質上已經?省?存在,不過近期行政院相繼設立 南服 同埋 中服 等2個區域聯合服務中心、都係相當於省級?中央政府派出機關、重?度逐步實權化。

    臺北市係最大?城市同政治、商業中心,高雄市就係第二大?城市同最大?國際商港。其他重要城市:臺中市係中部最重要?城市,而臺南市就係歷史名城,又係而家?第四大都市。

    中華民國?實際行政區(而家)
    1949年 以後,中華民國實際行政區(部?法條亦叫?做「自由地區」)?係指 臺灣 註1 ,分?8個:虛級化?二個 ? 臺灣省 同埋 福建省 ?部分,6個 直轄市 (六都)
    註2 簡稱

    13

    3 省轄市 (舊稱)

    臺灣省 (虛級化)
    福建省 (虛級化) ?

    臺北市

    桃園市

    新北市 新北

    臺中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備註


    註1 東沙群島 太平島 ,由 高雄 負責管轄。
    註2 :重有2個區域聯合服務中心: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 (南服)、 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 (中服)

    人口 [ 編輯 ]

    中華民國而家實際管轄?臺?地區?國民,一般都係叫做「臺灣人」,一共有22,744,839人(2005年9月),人口密度有成628.5人/平方公里,係世界第二高。臺灣人包括臺灣? 原居民 (入面至少有12個?同民族),?全部人數未?2%。剩低?98%都係漢族,其中又可以分?1945年以前已經移民到本島?本省人,?福?人(79%)同客家人(5%),重有1945年之後?大陸各省隨國府搬??外省人(14%)。隨兩岸交流?開始同國際化?發展,臺灣而家已經有大陸配偶幾萬人,外籍配偶十幾萬,外籍勞工十幾萬人。其中有好多人已經?臺灣定居,重有?已經?到國籍,?一批新??新移民有超越原居民人數?趨勢,又?係全部都係漢族,而家一般都係叫做新住民。

    臺灣最早?居民係當地?原住民,係最早?臺灣住?人。根據中華民國行政院?資料,同埋語言學同人類學一?究,臺灣原住民同太平洋區域住民(如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里尼西亞等地)?語言同屬於南島語系(也稱「印度尼西亞語系」),而中國華南地區?就?屬於南島語系。由人類學及古文化?角度??,臺灣原住民?缺齒、紋身、口琴、卉服、織貝、腰機紡織、貫頭衣、親族外婚、父子連名、年齡分級、老人政治、鳥占、獵首、靈魂崇拜、室內葬等特徵,都有屬印度尼西亞古文化?特質。臺灣原住民族?自南方人種?馬來人,包含?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達悟族、排灣族、魯凱族、鄒族、邵族、賽夏族、?瑪蘭族同太魯閣族等12個民族,而其他平?族原住民亦陸續要求正名。但係?類?究?學術界重有好多爭議。

    政治 [ 編輯 ]

    中華民國憲法上規定?中央政府體制亦具有內閣制同總統制混合?性質,1980年代末臺灣經歷?民主化?過程,中華民國?憲法亦?1990年代初?訂增修條文,??之後經歷7次修改。初次修憲通過國會全面改選同直選,以及直轄市長同省長?直選。?1994年第3次修憲確定總統?國家元首,任期4年,由直接選??生。1997年第4次修憲通過總統同副總統彈劾案由監察院改?立法院提出。2000年第6次修憲通過罷免案需要經過全體立法委員1/4提案,全體立法委員2/3同意後提出,?經過全體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過半數選?人投票,有效票過半數同意罷免?話,就算通過。同時通過立法院向國民大會提出總統及副總統彈劾案,經國民大會代表總額2/3同意,被彈劾人應該立?辭職。2005年第7次修憲結束?國民大會?歷史,將國民大會複決立法院提出?憲法修正案及領土變更案之權力轉移至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人手中,將國民大會表決立法院提出?總統同副總統彈劾案?權力轉移至司法院大法官手中,?總統同副總統彈劾案由立法院聲請司法院大法官審理,經憲法法庭判決成立之後,被彈劾人應該立?辭職。同時,通過立委減半同單一選區兩票制。

    被尊?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根據古今中外曾經有過?各種政治制度歸納出五權分立?政府組織,分?行政、立法、監察、考試同司法5個部門。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搬去臺灣之後,繼續沿用孫文學說所創五權?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分立體制。不過經過多次修憲後,個制度已經有重大改革,至今監察院、考試院已經式微,原有功能回歸立法同行政。

    • 中華民國行政院係國家最高行政機關,依行政院組織法?規定,行政院行使憲法所賦予?職權,設內政部、外交部、國防部、財政部、?育部、法務部、經濟部、交通部、環保署、衛生署及僑委會、文建會、體委會、經建會、勞委會、國科會……等委員會,及主計處、新聞局、人事行政局以管理全國行政事務,各部會首長都係政務委員。?1997年第4次修憲通過總統直接任免行政院長。行政院副院長、各部會首長同埋所有部會?政務委員會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須向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針同施政報告。當立法院對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案時,行政院長應辭職,?同時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
    • 中華民國立法院係最高立法機關,係一個一院制?議會,共有225席,其中168席由選民選??生。其餘席位之中,41席根據全國各政黨?得票率按比例分配,8席由持雙重國籍?海外公民擔任,8席由原住民擔任。2005年6月?修憲案,確定自2007年起議席減?113席,?改用單一選區兩票制。原先?國民大會目前大部分職能已經轉移到立法院,只係必須複決立法院所提出?修憲案?時,先至依比例代表制選出「任務型國大」代表,?2005年6月?修憲案中亦已經被廢除而成?歷史。??令立法權同行政權分開,立法委員?可以兼任官吏,所以行政院長、副院長各部會首長同政務委員都?能?由立法委員擔任。其職權除了決議法律案、預算案、條約案之外,還有質詢權、調閱權、正副總統彈劾權…等等,第6次修憲之後增加?變更領土提議權同埋聽取總統國情報告權。
    • 中華民國司法院係最高司法機關,掌理民事、刑事同埋行政訴訟?審判同公務員懲戒相關事宜,設大法官15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大法官具有解釋憲法同埋統一解釋法律同命令?權力,?組織憲法法庭審理總統、副總統?彈劾同埋政黨違憲?解散事項。
    • 中華民國考試院係最高考試機關,掌管公務人員考試、任免、銓?等相關事宜。設正副院長各1人同埋考試委員若干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 中華民國監察院係國家最高監察機關,行使彈劾、糾?、糾正、審計權。設監察委員29名,?以其中1人?院長,1人?副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其中,行政院係內閣,而院長係閣揆,由總統直接任命。立法院院長由立法院立法委員互選;而其他三院院長,就係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近年七次修憲,總統直選,權力擴大。行政院長由總統提名,?再需要立法院同意。但立法院取得不信任權。學者同外界認??個係「傾向總統的半總統制」,而大韓民國同埋俄羅斯聯邦都接近?個制度。至於是否改?三權分立或者維持監察權獨立,往內閣制或總統制?方向修憲,都有支持同反對?意見,未來發展?得關注。

    中華民國採用?西曆?使用中華民國紀年(簡稱:民國紀年),以西元1912年1月1號?中華民國元年1月1日(稱?「元旦」),因此西元紀年數減去1911就係中華民國紀年數。2006年3月行政院提出全面使用西元?計劃。

    中華民國憲法同其他法律對首都所在地無任何規定。中華民國首都原本位於南京市。1949年,國共內戰失利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搬?去台北市。1990年代同之前,政府從未放棄以武力收復大陸?還都南京?目標,臺北市雖然係中央部會所在,不過一直作?臨時首都,內政部同?科書上記載?首都依舊係南京市。隨著時間流逝,海峽兩岸持續處於對峙同分治狀態,同埋民主改革、臺灣本土化運動?逐步推進,?1990年代後期、尤其係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包括總統、行政院長、臺北市長等都?公開場合口頭表示過臺北市係中華民國首都。2002年,?育部決議將?科書?相關文字改?「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位於臺北」或「中華民國部會在臺北」。

    外交關係 [ 編輯 ]

    因?中國大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 )?實力越來越?,1970年代打後,越來越多國家同中華民國斷?正式外交關係。而家中華民國就只係得返13個邦交國。

    亞太地區五國:
    馬紹爾群島 (Marshall Islands)、 圖瓦盧 (Tuvalu)、 帛琉 (Palau)、 瑙魯 (Nauru)
    歐洲一國:
    梵?岡 (Vatican City)
    美洲九國:
    伯利? (Belize)、 危地馬拉 (Guatemala)、 海地 (Haiti)、 巴拉圭 (Paraguay)、 聖基茨尼維斯 (Saint Kitts and Nevis)、 聖盧西亞 (Saint Lucia)、 聖文森同格林納丁斯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非洲一國:
    斯威士蘭 (Swaziland)

    好多已開發?國家同中華民國斷交後,一直維持同台灣密切?經貿同文化等民間?往來,重?臺灣設立交流機構同代表處,又同時處理領事事務,例如: 美國 ?美國在台協會;日本?交流協會; 大韓民國 ?駐台北韓國代表部; 新加坡 ?新加坡駐臺北商務辦事處; 歐盟 ?歐洲經貿辦事處; 法國 ?法國在台協會; 德國 ?德國在台協會、德國經濟辦事處、德國文化中心; 英國 ?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

    係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用主權國家身分參與?國際組織入面,台灣經幾辛苦要做正式?會員。臺灣用?名多數都係「Chinese Taipei」,?係「中華台北」(但中國大陸除??主辦?比賽時要用「中華台北」之外,?其他場合入面,因?政治因素都一定要用「中華台北」 或「臺灣」);係世界貿易組織入面,臺灣用「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係「臺灣、澎湖、金門同馬祖個別關稅領域」?名;簡稱都重係「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 WTO IOC APEC

    經濟 [ 編輯 ]

    中華民國係一個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地個政府?經濟入面?角色越來越小。好多大型?國有銀行同企業都慢慢?私有化。之前?30年入面,平均年均經濟增長就已經有成8%?多。出口?工業化提供?資金?保證。2006年2月底,台灣?外匯存底有成2,569.79億美金,只?差過中國大陸同日本,係排?世界第3。

    農業?GDP上?比重,由1952年?35%下降到2%。傳統勞動密集型工業已經慢慢?高科技?業取代。臺灣?電子工業對世界?經濟?足輕重,好多電子組件同週邊硬體設備都係?臺灣製造。對外貿易係臺灣重要?經濟命脈,美國同日本一路都?臺灣?頭兩大貿易?伴,而家有?就轉向歐洲同東南亞市場,臺灣重係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同越南?主要投資來源,?外?中國大陸有成5萬幾個臺資企業,臺商就有成百萬位。

    由於中華民國政府採取?穩健?財政政策,因此?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入面,臺灣?受到嚴重?衝擊。但係?2001年開始?全球經濟放緩?趨勢影響下,臺灣?經濟亦遭受重挫,銀行壞帳增加,財政盈餘變成財政赤字。2001年,臺灣?經濟出現?自1947年以??首?負增長,失業率升到有史?最高。當然,兩岸關係緊張?政治局勢亦都有好大?影響。但係隨著全球經濟?回溫,加上「金融重建基金」?設置,臺灣經濟從2003年?下半就開始慢慢?恢復起?。臺灣曾經計劃要起亞太營運中心,但係因?太多?政治因素干擾而受阻,譬如大陸投資政策、三通問題等。

    文化 [ 編輯 ]

    中華文化?臺灣生根、保存、發展。比起歷經蘇聯同文化大革命影響?大陸,傳統中華文化響臺灣保存得更?完整,包括 國立故宮博物院 所藏文物、使用正體中文(?:傳統繁體中文),同埋傳統思想、民俗、信仰等等。同時,臺灣歷史上經歷過?同政權同民族?統治,受到多元文化?刺激同影響,包括中華文化、原住民族文化、日本文化、歐美文化等,?加上 海峽兩岸 社會分隔過半個世紀,因而塑造出帶有自身特色?臺灣文化。近來有人提倡臺灣?自有文化,同埋推動本土化運動。

    根據美國2002年國際宗?自由報告,中華民國臺?地區2300萬人口中,548.6萬人(23.9%)係 佛?徒 ,454.6萬人(19.8%)係道?徒,84.5萬人(3.7%)信一貫道,60.5萬人(2.6%)係 基督? 新??徒,29.8萬人(1.3%)?羅馬 天主? 徒,26萬人(1.1%)信 天帝? 。以上數據之中,有一半人口時常參加各類型宗?活動,而佛?徒同道?徒以自我認知?分界,兩者重疊性相當高。又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2004年大型佛道寺廟約有11384間,?依同傳道人數有947311人,?堂數就有3159間,神職人員有6600人。

    中華民國實施「九年義務國民?育」,所有國民均有接受國民小學到國民中學兩階段?育?權利同埋義務,15歲以上公民? 文盲 率?3.02%(2003年)。

    中華民國?國定假日同節日,係依據《 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 》實行。

    國定假日同節日
    日期 名稱 來由
    1月1號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 元旦 1912年 孫中山 ? 南京 成立中華民國,放假一日
    2月28號 和平紀念日 紀念 1947年 (民國三十六年) 二二八事件 ,放假一日
    3月8號 國際婦女節 國際節日,?假放
    3月12號 國父逝世紀念日 紀念孫中山逝世,又叫 植樹節 ,?假放
    3月29號 革命先烈紀念日 紀念 黃花崗起義 ,又叫 ?年節 ,?假放
    4月4號 兒童節 十二歲以下?細路仔放假一日,一般人都?假放
    ?明 (4月4號或者 4月5號 民族掃墓節 民俗節日,中樞春祭;紀念 蔣中正 逝世,?? 蔣公逝世紀念日 ;放假一日
    5月1號 國際 勞動節 全國勞工放假一日
    9月3號 軍人節 紀念 對日抗戰 勝利,中樞秋祭,依國防部規定放假,一般人都?假放
    9月28號 孔子誕辰紀念日 紀念 孔子 誕辰,??師節,?假放
    10月10號 國慶日 紀念 1911年 武昌起義,放假一日到三日
    10月25號 臺灣光復節 紀念臺灣光復,?假放
    10月31號 先總統 蔣公誕辰紀念日 紀念蔣介石誕辰,?假放
    11月12號 國父誕辰紀念日 紀念孫中山誕辰,??中華文化復興節,?假放
    12月25號 行憲紀念日 1947年 中華民國正式行憲,?假放
    農曆 正月初一 春節 農曆新年,放假三日(初一至初三)
    農曆四月初八 佛陀 誕辰紀念日 紀念 釋迦牟尼 誕辰,浴佛節,?假放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 紀念愛國詩人 屈原 逝世,民俗節日,放假一日
    農曆八月十五 中秋節 家人團聚,民俗節日,放假一日
    農曆十二月最尾?日 除夕 農曆新年前一日,放假一日

    軍事 [ 編輯 ]

    中華民國三軍?最高統帥就係總統,以總統做主席?國家安全會議?負責國防?最高決策機構。而行政院國防部則負責軍隊?訓練同調度,由國防部長執行軍政同軍令?下達。目前三軍部隊人數少過40萬,陸軍只有20萬、海軍5萬、同空軍?5萬人,後備動員3百萬人。

    [ 編輯 ]

    1. 《中華民國國旗歌》係平時升 中華民國國旗 時演奏,而且以 中華臺北 等稱呼?國際運動場合演奏時,就用?代替《中華民國國歌》。
    2. 由於受到政治因素影響,目前各界對於 中華民國首都 ?位置仍然有分?。
    3. ?度採用中華民國現今實際管轄?領土資料,而且以 直轄市 等地方自治團體進行比較,?包括已經虛級化、非地方自治團體?
    4. 當前中華民國?? 法定 官方語言,不過政府、民間同學校?育上主要用 標準官話 ,?且稱之?「 國語 」。除?爾種 實際上 ?官方語言外,中華民國統治? 臺灣地區 居民重有用 ?南話 (含 臺灣話 )、 臺灣客家話 臺灣原住民族諸語 福州話 語言
    5. 臺灣外省人 係指?1945年以後,因? 第二次國共內戰 爆發而陸陸續續撤往臺灣地區居住?民?、同埋???臺灣所生?後代,但??包括搬去臺灣地區居住?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過實際上?係所有臺灣外省人都屬於漢族,譬如同一時期前往臺灣? 白先勇 屬於回族、 席慕蓉 屬於蒙古族、 溥心? 屬於滿族。
    6. 中華民國政府將 臺灣原住民 分成16個已承認之族群。
    7. ?度?「主要宗?」係指信仰人數?中華民國全國人口3%以上者。
    8. 中華民國法定曆法用 公曆 ,而官方使用 民國紀年 同埋 公元 紀年混用?方式,?外 農曆 ?民間社會亦被廣泛使用。
    9. 好多家庭亦都用220V電源,大部分係用?冷氣之類耗電量高?家電用品。
    10. 聯合國 ???非會員國?中華民國計算 人類發展指數 ,因此實際上係中華民國政府自行計算出2018年?人類發展指數?0.911,?同其他國家排名後位於第21名。
    11. 根據中華民國外交部所發行之 中華民國護照 內容,其國家代碼標記臺灣(Taiwan)?英文簡寫「TWN」,而?係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英文縮寫「ROC」。
    12. 據中華民國舊時?科書?講法,中華民國法定領土面積係有成1143萬平方公里?多,重係世界第二大?國家,僅次於 俄羅斯 。但現今中華民國?法律中範圍定義?「中共控制之地區」 . . 原先內容 歸? ?2022-04-03 . ? 2021-01-11 ?到 . 中共控制之地區 邱政宗 (March 1991). ? . 原著 ?2018-02-03歸?.
    13. 中華民國憲法 》第四條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然而對於中華民國固有疆域範圍就仍然存在解釋空間,對此司法院大法官?《司法院釋字328號解釋》裏面話:「其所稱固有疆域範圍之界定,?重大之政治問題,不應由行使司法權之釋憲機關予以解釋。」

    參考 [ 編輯 ]

    1. 中央情報局 . GEOGRAPHIC COORDINATES 互聯網?案館 ? 歸? ,歸?日期2018年10月14號,.. 《 世界?況 》. [2014-02-23] (英文) .
    2. . .
    3. 3.0 3.1 3.2 3.3 內政部戶政司 . 土地面積、村里?、戶數?現住人口 互聯網?案館 ? 歸? ,歸?日期2014年3月29號,.. 中華民國內政部 . 2015年10月12日 [2015年10月21日] (臺灣正體) .
    4. 中央通訊社 . Interior minister reaffirms Taipei is ROC’s capital . 《 臺北時報 》. 2013年12月5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
    5. "2020-2021 TAIWAN at a glance"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 2021. 原先內容 歸? ?17 November 2021 . ? 31 December 2021?到 .
    6. 內政部地政司 . 臺灣面積及海岸長度 互聯網?案館 ? 歸? ,歸?日期2015年7月3號,.. 中華民國內政部 . 2014年3月31日 [2014年2月23日] (臺灣正體) .
    7. John Wilson Lewis. Taiwan 互聯網?案館 ? 歸? ,歸?日期2014年2月5號,.. 《 大英百科全書 》. 2014年1月21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
    8. 中央情報局 . Taiwan 互聯網?案館 ? 歸? ,歸?日期2018年12月25號,.. 《 世界?況 》. 2013年6月10日 [2014年3月2日] (英文) .
    9.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9 / CHAPTER 2: People and Language . 行政院新聞局 . 2009年 [2014年3月2日] (英文) .
    10. 10.0 10.1 10.2 10.3 [1]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2021年6月 [2021年6月27日] (英文) .
    11. 行政院主計總處 . [2] . 行政院 . 2020年02月12日] (臺灣正體) .
    12. 行政院主計總處 . 國情統計通報(第221號) . 行政院 . 2013年6月6日 [2014年2月23日] (臺灣正體) .
    13. 行政院主計總處 . 戶數五等分位組之所得分配比與所得差距 互聯網?案館 ? 歸? ,歸?日期2016年3月4號,..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2014年2月23日] (臺灣正體) .
    14. 中華民國內政部 同埋 國史館 . 國旗、國花、國歌 互聯網?案館 ? 歸? ,歸?日期2015年9月24號,.. 行政院 . 2014年2月7日 [2014年2月23日] (臺灣正體) .
    15. ISO 3166 . 國際標準化組織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
    16. .R.O.C 、.中華民國 Board Meeting . ICANN . 2010年6月25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
    17. .第第 291-302 期號. 百家出版社. 2002. pp. 第73頁. 原先內容 歸? ?2021-02-03 . ? 2021-02-06 ?到 . {{ cite magazine }} : Cite magazine requires |magazine= ( help )
    18. . 新新聞周刊雜誌社. 2003. pp. 第4頁. 原先內容 歸? ?2021-02-03 . ? 2021-02-06 ?到 .
    19. 喬偉綱 (2020-01-15).  . . 原先內容 歸? ?2021-02-03 . ? 2020-10-30 ?到 .
    20. 潘俊鐘. 第四章 台灣民?族群認同、國家認同與統獨態度 互聯網?案館 ? 歸? ,歸?日期2016年11月30號,.. 國立政治大學 . 2003年 [2016年2月24日] (臺灣正體) .
    21.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有關外蒙古是否?中華民國領土問題說明新聞參考資料 互聯網?案館 ? 歸? ,歸?日期2013-10-04.
    22. ? (PDF) (臺灣中文). 中華民國外交部?究設計委員會.

    ?埋 [ 編輯 ]

    出面網頁 [ 編輯 ]

    中華民國政府網站 [ 編輯 ]

    其他 [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