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不想要更好的未來?面對今日的犧牲,請「無論好壞,照單全收」 | 哈佛商業評論?與世界一流管理接軌

自我管理 誰不想要更好的未來?面對今日的犧牲,請「無論好壞,照單全收」

誰不想要更好的未來?面對今日的犧牲,請「無論好壞,照單全收」

誰不想要更好的未來?面對今日的犧牲,請「無論好壞,照單全收」

Rawpixel.com/shutterstock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我們總是面臨著儲蓄與消費、運動與?廢之間種種兩難的抉擇。若想讓「未來的?」成?更好的自己,?勢必需要讓「現在的?」做出犧牲。行?科學家哈爾.赫許菲德(Hal Hershfield)指出,?可以告訴自己「無論好壞,照單全收」,緩解做決定的?生衝突和壓力,讓自己好過一點,進而造就更好的結果。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習慣?避衝突的人, 總是試圖避開彼此針鋒相對,甚至是關係破裂的可能性。?避衝突確實能?避開當下的不適和恐懼,但長遠來看,?可能讓情況變得更糟。一場原本透過對話就能解決問題的緊張局勢,最終演變?劍拔弩張的無解難題。

在上述例子中,我所做的犧牲,是犧牲當下的「舒適感」,以換取彼此關係得以繼續正向發展。而儲蓄和運動也是如此,現在讓自己感到「不愉快」的行動,是對邁向美好未來的承諾。

那?我們該採取?樣的行動,才能緩解現在與未來的緊張狀態? 我將聚焦在今天的自己,討論如何讓今天的「犧牲」感覺好過一點。第一個策略是「無論好壞,照單全收」,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進行的一項實驗就是最好例證。

照單全收

1970年代,史丹佛大學年輕精神醫學?授大衛.史匹格(David Spiegel)受邀負責主持一系列「支持表達團體治療」(supportive-expressive group therapy),治療對象是針對轉移性乳腺癌患者。在當時,醫師和病人之間的交流都是一對一(偶爾家屬會在場),團體治療還是十分新穎的?念。史匹格和團隊成員認?,讓一群乳腺癌患者定期聚會,彼此交流與支持,對患者應該?有?助。

然而,其他醫師(尤其是腫瘤科醫師)?不看好這種團體治療。史匹格醫師在訪談時告訴我,那些醫師都認?他應該是頭腦有問題,才會進行這種實驗。他們還擔心,讓八位患者聚在一起分享罹癌歷程,看著彼此的病情日益惡化?慢慢步入死亡,豈不是會讓?們遭受更大的打擊,被迫生活在死亡的陰影之下?

?管?聲喧?、批評不斷,史匹格醫師依舊堅持下去,最終?參加團體治療的婦女們帶來?大的?助。?們確實經常被迫面對痛苦的考驗,尤其是目睹團體成員的離世,然而,也從中學會如何因應自己將面臨的各種大小壓力。

至於治療結果如同史匹格所指出,團體治療無法讓癌症的衝擊消失,但?們更知道如何面對這些負面經歷與創傷。正如一位婦女所說的:「參加這個小組,就像讓有懼高症的?,站在大峽谷邊緣往下看。???楚一旦?下去就是粉身碎骨,但實際的感覺?似乎好多了,因??至少能?凝視深淵。我現在依舊無法讓自己感到寧靜與超脫,但至少,我已經敢於面對。」

和這名患者一樣,許多參與團體治療的婦女都不斷面臨負面的事情。例如在一項?究中,史匹格及其?究?伴以分鐘?單位,詳細分析團體互動中的情感表達及討論內容。每當無可避免的壞消息出現時,談話的?圍會發生變化,雖然氣?變得比較嚴肅,但?人不會因此陷入過度沮喪,反而能?在他人積極的支持下表達負面情?,參與團體治療者更知道如何因應那些過去被忽視或避而不談的消息,從而減少面對無法?避情境時的焦慮感。

學習面對?因應壞消息,會帶來更好的結果。史匹格及其?究?伴發現,患者表達自身感受的能力愈?,焦慮及憂鬱的程度就愈低。團體治療甚至可能延長生命, 根據一項?究發現,與沒有參與團體治療的病人相比,參與團體治療的病人生命延長大約18個月。雖然後續有?究顯示,這種生命延長現象可能只是極端案例5,然而近期對於相關文獻的回顧性?究發現,參加團體治療的婦女(特別是年紀較大、社會支持較少的病人)不只能活得更久,也活得更好,?們表示自己比較不會焦慮和沮喪,生活品質也有所改善。

學習面對?因應壞消息,會帶來更好的結果。

當然,婦女的轉變可能是基於多種機制發揮作用,但最重要的關鍵,可能在於視角的轉變。也就是說,這些病人發現自己可以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負面的事物。?例來說,史匹格有一位熱愛歌劇的病人,在被診斷患乳癌後,就不曾造訪?最喜愛的聖塔菲歌劇院。?想:癌細胞正在我的身體裡肆虐,我如何能?享受如此美好、寧靜、歡樂的演出? 還是等身體變好時再去?!

然而,在與團體治療?伴進行支持性討論後,?終於意識到,?期待的那一刻有可能永遠不會到來。而正如?告訴史匹格醫師的那樣,最終?決定重返歌劇院:「我決定帶著癌症一起去,把?放在我身旁。?依然在那裡,但我?度過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

和平共存

正如史匹格醫師所言,這位病人和治療團體中的許多病友一樣,開始了解到快樂和悲傷?非兩個極端,而是能彼此和平共存。這種混合的情?,正是田納西大學心理學家傑夫.拉森(Jeff Larsen)畢生?究的課題。他透過〈人是否同時感到快樂和悲傷?〉、〈混合情?的案例〉、〈混合情?的進一步證據〉等?究,?運用尖端科技證明,我們可以同時體驗到不同的情?感受,無論是快樂和悲傷、憤怒和驕傲,還是興奮和恐懼。

?什?體驗矛盾的情??重要? 從實用角度來看,這個發現意義重大! 拉森及其?究?伴認?,人們同時體驗正面和負面情?(例如參與史匹格團體治療的病人),可能獲得某種好處,而這種好處是單單體驗一種情?時無法得到的。這個觀點看似簡單,意義?十分深遠。請想一想,?最近一次面對的壓力或障?是什?? 或許那?不是什?大不了的事情,例如到了週末?上,?實在懶得自己下廚,所以叫個外送,輕?飽餐一頓(但?心理??楚,自己煮比較健康,而且?的感覺會更好);那也有可能是比較重要的事情,例如面對被裁員的痛苦,以及隨之而來的職務調動。

在我們面對這些壓力時,選擇的應對方式之一是?浸在負面情?中,不斷地責備自己,完全忽略有時候情況?非我們所能控制。或者,我們可以像?鳥一樣把頭埋進土裡,試著避免任何不愉快的感受。或者,還有第三種應對方式,就像那位歌劇迷一樣,我們可以?可能體驗快樂,同時也體驗那些帶給我們不愉快的事情。

採用第三種應對方式,能讓我們的未來變得更好??幾年前,我和奧林學院(Olin College)臨床心理學?授?恩.阿德勒(Jon Adler)合作,針對這個想法進行實驗。阿德勒先前曾經?究過人們的心理治療經驗,在?期三個月的?究中,他追?每週前來接受心理治療的門診病患。每次治療結束後,他會請病人在日記上簡短寫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記錄自己當週的「心理健康狀況」。

阿德勒的?究設計?我們提供一個?佳機會,可以驗證「無論好壞,照單全收」 是否?的有?助。從長遠來看,在負面經驗中添加一點希望和喜悅,或許能有更好的結果。

?了?出答案,我們請?究助理分析病人的日記。病人所寫下的感受,有時是悲傷、恐懼、快樂之類的單一情?;有時則會有不同情?彼此交織在一起。例如下面這則日記中,就呈現出一種悲喜交加的感受:

最近幾週?的?煎熬。我和妻子慶祝?懷孕九週的好消息(去年一月,?在懷孕九週時不幸流?),但我依舊還沒?到工作。同時,我們還?妻子的祖母?將離世而感到悲傷。不如意之事紛沓而來,我也難免陷入沮喪,但我依舊能?感到希望和快樂,慶幸自己至少有個幸福的婚姻。

?究結果顯示,經過三個月的心理治療,病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幸福感)皆獲得改善。這與幾十年來的心理治療?究結果是一致的。

同時,我們也看到混合情?的重要性:在?究過程中,感受到更多幸福與悲傷混合情?的受試者,正是心理幸福感提升最顯著的人。?使我們剔除快樂或悲傷本身的影響,結果也是如此。換句話說,幸福感得以提升的關鍵,是當我們能體驗到混合正面與負面的情?組合,而不是只有體驗到其中一種情?。所以,幸福感?非源自於追逐快樂,而是學會在最艱難的時刻中,發現喜悅的微光。

幸福感?非源自於追逐快樂,而是學會在最艱難的時刻中,發現喜悅的微光。

更令人驚訝的是,混合情?對幸福感的影響不是立?就可以感覺到。在原本引起焦慮的事件中添加一點喜悅、快樂或希望,?不能神奇地消除負面情?。然而,在心理治療過程時湧現混合情?,與接下來一週的心理幸福感息息相關。換句話說,「無論好壞,照單全收」的好處也許無法馬上看出來,而是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顯現。

其他?究也證實「無論好壞,照單全收」的好處。例如,談論已故配偶時能?展現出正面情?的喪偶者,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呈現更少的沮喪狀態。同樣的,若能在感到悲傷時重溫往日快樂回憶,有助於當事者更快度過喪親之痛。最後,面對相互衝突的目標時(例如渴望吃得更健康,但又?想多吃一個??圈),經歷混合情?與更努力抵抗誘惑兩者之間具有相關性。更重要的一點是,在負面情?中加入一點正面情?,能??助我們因應生活壓力,度過當前艱難時刻,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

書名/ 改變現在的?,迎向未來的? (Your Future Self)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 2024年2月29日
作者/ 哈爾.赫許菲德 Hal Hershfield
作者簡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安德森管理學院(Anderson School of Management)行銷、行?決策及心理學?授。他是「未來的自己」(Future Self)這個?究領域的先驅,這項開創性?究已受到許多媒體的關注,如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華盛頓郵報》、《大西洋月刊》等。他的?究也發表在?多重要的商業、心理學和科學學術期刊,以及《哈佛商業評論》、《科學人雜誌》和《今日心理學》。
譯者/ 廖月娟

- "漢字路" 한글한자자동변환 서비스는 교육부 고전문헌국역지원사업의 지원으로 구축되었습니다.
- "漢字路" 한글한자자동변환 서비스는 전통문화연구회 "울산대학교한국어처리연구실 옥철영(IT융합전공)교수팀"에서 개발한 한글한자자동변환기를 바탕하여 지속적으로 공동 연구 개발하고 있는 서비스입니다.
- 현재 고유명사(인명, 지명등)을 비롯한 여러 변환오류가 있으며 이를 해결하고자 많은 연구 개발을 진행하고자 하고 있습니다. 이를 인지하시고 다른 곳에서 인용시 한자 변환 결과를 한번 더 검토하시고 사용해 주시기 바랍니다.
- 변환오류 및 건의,문의사항은 juntong@juntong.or.kr로 메일로 보내주시면 감사하겠습니다. .
Copyright ⓒ 2020 By '전통문화연구회(傳統文化硏究會)' All Rights reserved.
 한국   대만   중국   일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