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新五代史
作者: 歐陽修  北宋
徐無黨 注
宋歐陽修撰。本名《新五代史記》。世稱《五代史》者,省其文也。唐以後所修諸史,惟是書?私撰,故當時未上於朝。修歿之後,始詔取其書,付國子監開雕,遂至今列?正史。大致褒貶祖《春秋》,故義例謹嚴;敍述祖《史記》,故文章高簡;而事實則不甚經意。諸家攻駁,散見他書者無論。其特勒一編者,如吳縝之《五代史纂誤》、楊陸榮之《五代史志疑》,引繩批根,動中要害,雖吹求或過,要不得謂之盡無當也。

然則《 薛史 》如《 左氏 》之紀事,本末?具,而斷制多疏。歐史如《 》《 》之發例,褒貶分明,而傳聞多謬。兩家之?立,當如三傳之俱存,尊此一書,謂可兼?五季,是以名之輕重?史之優劣矣。且周官太史掌國之六典,漢法亦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史之所職,兼司掌故。八書十志,遷、固相因。作者沿波,遞相撰述。使政刑禮樂,沿革分明,皆所謂國之大紀也。

修作是書,僅《司天》、《職方》二考,寥寥數頁,餘?從刪,雖曰世衰祚短,文獻無徵,然王溥《 五代會要 》,搜輯遺編,??然得三十卷,何以經修編錄,乃至全付闕如。此由信《 史通 》之謬談, 【劉知幾欲廢表志,見《史通》《表曆》、《書志》二篇】 成?偏見。元纂 三《史》,明纂《 元史 》,國朝纂《 明史 》,皆仍用舊規,不從修例。豈非以破壞古法,不可以訓乎?此書之失,此?最大。若不考韓通之褒贈 【案宋太祖褒贈韓通?,今載《宋文鑒》中】 ,有所諱而不立傳者,一節偶疏,諸史類然,不足以?修病也。修之文章,冠冕有宋。此書一筆一削,尤具深心,其有裨於風?者甚大。惟其考證之疏,則有或不盡知者。故具論如右,?來者有所別白。其注?徐無黨作,頗?淺陋,相傳已久,今仍?錄之焉。

四庫全書 [ ?? ]

五代史記 (四庫全書本)

本紀 [ ?? ]

  • 卷一  梁本紀第一: 太祖上
  • 卷二  梁本紀第二: 太祖下
  •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末帝
  • 卷四  唐本紀第四: 莊宗上
  • 卷五  唐本紀第五: 莊宗下
  • 卷六  唐本紀第六: 明宗
  • 卷七  唐本紀第七: 愍帝 廢帝
  • 卷八  晉本紀第八: 高祖
  • 卷九  晉本紀第九: 出帝
  • 卷十   漢本紀第十: 高祖 隱帝
  • 卷十一  周本紀第十一: 太祖
  •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世宗 恭帝

[ ?? ]

  • 卷二十一  梁臣傳第九: 敬翔 朱珍 龐師古 葛從周 ?存 張存敬 符道昭 劉? 寇?卿
  • 卷二十二  梁臣傳第十: 康懷英 劉? 牛存節 張歸? 王重師 徐懷玉
  • 卷二十三  梁臣傳第十一: 楊師厚 王景仁 賀? 王檀 馬嗣勳 王虔裕 謝?章
  • 卷二十四  唐臣傳第十二: 郭崇韜 安重誨
  • 卷二十五  唐臣傳第十三: 周德威 符存審 史建? 王建及 元行欽 安金全 袁建? 西方?
  • 卷二十六  唐臣傳第十四: 符習 烏震 孔謙 張延朗 李嚴 李仁矩 毛璋
  • 卷二十七  唐臣傳第十五: 朱弘昭 劉延朗 康思立 康義誠 藥?稠
  • 卷二十八  唐臣傳第十六: 豆盧革 盧程 任? 趙鳳 李襲吉 張憲 蕭希甫 劉贊 何瓚
  • 卷二十九  晉臣傳第十七: 桑維翰 景延廣 吳巒
  •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蘇逢吉 史弘肇 楊? 王章 劉銖 李業 ?文進 後贊 郭允明
  • 卷三十一  周臣傳第十九: 王朴 鄭仁誨 扈載
  • 卷三十二  死節傳第二十: 王?章
  • 卷三十三  死事傳第二十一: 張源德 夏魯奇 姚洪 王思同 張敬達 翟進宗 沈斌 王? 史?超 孫晟
  • 卷三十四  一行傳第二十二: 鄭? 石? 程福贇 李自倫
  • 卷三十五  唐六臣傳第二十三: 張文蔚 楊涉 張策 趙光逢 薛貽矩 蘇循
  • 卷三十六  義兒傳第二十四: 李嗣昭 李嗣本 李嗣恩 李存信 李存孝 李存進 李存璋 李存賢
  • 卷三十七  伶官傳第二十五: 周? 敬新磨 景進 史?瓊 郭從謙
  • 卷三十八  宦者傳第二十六: 張承業 張居翰
  • 卷三十九  雜傳第二十七: 王鎔 羅紹威 王處直 劉守光
  • 卷四十   雜傳第二十八: 李茂貞 韓建 李仁福 韓遜 楊崇本 高萬興 溫韜
  • 卷四十一  雜傳第二十九: 盧光稠 譚全播 雷滿 鍾傳 趙匡凝
  • 卷四十二  雜傳第三十: 朱宣 王師範 李罕之 孟方立 王珂 趙? 馮行襲
  • 卷四十三  雜傳第三十一: 氏叔琮 李?威 李振 裴迪 韋震 孔循 孫德昭 王敬? 蔣殷
  • 卷四十四  雜傳第三十二: 劉知俊 丁會 賀德倫 閻寶 康延孝
  •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張全義 朱友謙 袁象先 朱漢賓 段凝 劉玘 周知裕 陸思鐸
  • 卷四十六  雜傳第三十四: 趙在禮 ??威 房知溫 王晏球 安重? 王建立 康福 郭延魯
  • 卷四十七  雜傳第三十五: 華溫琪 ?從簡 張筠 楊?詢 李周 劉處讓 李承約 張希崇 相里金 張廷蘊 馬全節 皇甫遇 安?威 李瓊 劉景巖
  • 卷四十八  雜傳第三十六: 盧文進 李金全 楊思權 尹暉 王弘贄 劉審交 王周 高行周 白再榮 安叔千
  • 卷四十九  雜傳第三十七: 翟光? 馮暉 皇甫暉 唐景思 王進 常思 孫方諫
  • 卷五十   雜傳第三十八: 王峻 王殷 劉詞 王環 折從阮
  • 卷五十一  雜傳第三十九: 朱守殷 董璋 范延光 婁繼英 安重榮 安從進 楊光遠
  • 卷五十二  雜傳第四十: 杜重威 李守貞 張?澤
  • 卷五十三  雜傳第四十一: 王景崇 趙思? 慕容?超
  • 卷五十四  雜傳第四十二: 序言 馮道 李琪 鄭? 李愚 盧導 司空?
  • 卷五十五  雜傳第四十三: 劉? 盧文紀 馬胤孫 姚? 劉岳 馬縞 崔居儉 崔? 李?
  • 卷五十六  雜傳第四十四: 和凝 趙瑩 馮玉 盧質 呂琦 薛融 何澤 王權 史圭 龍敏
  • 卷五十七  雜傳第四十五: 李崧 李? 賈緯 段希堯 張允 王松 裴? 王仁裕 裴羽 王延 馬重績 趙延義

[ ?? ]

世家 [ ?? ]

附錄 [ ?? ]

本作品 原文沒有標點 。後來方便今人?讀,而加入標點符號的版權狀況可能是:

  1. 若由維基文庫用戶自己的方式加入標點符號,依據 知?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CC BY-SA 4.0) 及GNU自由文??可?(GFDL)的?款?出。
  2. 1999年7月12日,中?人民共和??家版?局版?管理司?于古籍?点等著作???的答?《 ?司1999第45? 》,???加?点不足以有?作性,但按照《 中?人民共和?民法通? 》(?由《 中?人民共和?民法典 》取代其地位)的公平和等价有?原?,利用他人的智力??,至少??支付相?的?价。此?民法通?的公平和等价有?原??著作?是分?的??。
  3. 中華民國94年(2005年)4月15日,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局 智慧財?局解釋令函 存? )也認爲僅對古文加標點不足以取得新著作權。

?請參見:章忠信《著作權筆記· 句讀的著作權保護

Public domain Public domain false false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于 公有?域 ,因?作者逝世已?遠遠超?100年。

Public domain Public domain false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