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   대만   중국   일본 
三國志/卷40 - ?基文?,自由的??? 跳?到?容

三國志/卷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蜀書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 三國志
蜀書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
陳壽 作 南朝宋 裴松之
蜀書十一 ?王向張楊費傳


劉封 [ ?? ]

  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子。及先主入蜀,自?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益州?定,以封?副軍中?將。

  初,劉璋遣扶風孟達副法正,各將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達?領其?,留屯江陵。蜀平後,以達?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 ,命達從?歸北攻房陵,房陵太守?祺?達兵所害。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上庸太守申耽??降,遣妻子及宗族詣成都。先主加耽征北將軍,領上庸太守員?侯如故,以耽弟儀?建信將軍、西城太守,遷封?副軍將軍。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達?懼罪,又忿?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魏略 》載達辭先主表曰:「伏惟殿下將建伊、呂之業,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創,假勢吳、楚,是以有?之士深睹歸趣。臣委質已來,愆戾山積,臣猶自知,況於君乎!今王朝以興,英俊鱗集,臣內無輔佐之器,外無將領之才,列次功臣,誠自愧也。臣聞范?識微,浮於五湖;咎犯謝罪,逡巡於河上。夫際會之間,請命乞身。何則?欲?去就之分也。況臣卑鄙,無元功巨勳,自系於時,竊慕前賢,早思遠恥。昔申生至孝見疑於親,子胥至忠見誅於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樂毅破齊而遭讒?,臣每讀其書,未嘗不慷慨流涕,而親當其事,益以傷?。何者?荊州覆敗,大臣失節,百無一還。惟臣尋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復乞身,自放於外。伏想殿下聖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臣誠小人,不能始終,知而?之,敢謂非罪!臣每間交?無惡聲,去臣無怨辭,臣過奉?於君子,原君王勉之也。」 魏文帝善達之姿才容觀,以?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新城郡,以〕達領新城太守。遣征南將軍夏侯?、右將軍徐晃與達共襲封。達與封書曰:

  古人有言:『疏不間親,新不加舊。 』此謂上明下直,讒慝不行也。若乃權君譎主,賢父慈親,猶有忠臣蹈功以罹禍,孝子抱仁以陷難,種、商、白起、孝己、伯奇,皆其類也。其所以然,非骨肉好離,親親樂患也。或有恩移愛易,亦有讒間其間,雖忠臣不能移之於君,孝子不能變之於父者也。勢利所加,改親??,況非親親乎!故申生、衛伋、禦寇、楚建?受形之氣,當嗣立之正,而猶如此。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親非骨血而據勢權,義非君臣而處上位,徵則有偏任之威,居則有副軍之號,遠近所聞也。自立阿斗?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寒心。如使申生從子輿之言,必?太伯;衛伋聽其弟之謀,無彰父之譏也。且小白出奔,入而??;重耳踰垣,卒以克復。自古有之,非獨今也。   夫智貴免禍,明?夙達,僕揆漢中王慮定於內,疑生於外矣;慮定則心固,疑生則心懼,亂禍之興作,未曾不由廢立之間也。私怨人情,不能不見,恐左右必有以間於漢中王矣。然則疑成怨聞,其發若踐機耳。今足下在遠,?可假息一時;若大軍遂進,足下失據而還,竊相?危之。昔微子去殷,智果別族,違難背禍,猶皆如斯。 國語曰:智宣子將以瑤?後,智果曰:「不如?也。」宣子曰:「?也?。」對曰:「?也?在面,瑤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須長大則賢,射禦足力則賢,技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以五者賢陵人,而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不聽。智果別族於太史氏?輔氏。及智氏亡,惟輔果在焉。 今足下棄父母而?人後,非禮也;知禍將至而留之,非智也;見正不從而疑之,非義也。自號?丈夫,?此三者,何所貴乎?以足下之才,棄身來東,繼嗣羅侯,不?背親也;北面事君,以正綱紀,不?棄舊也;怒不致亂,以免危亡,不?徒行也。加陛下新受禪命,虛心側席,以德懷遠,若足下?然內向,非但與僕?倫,受三百戶封,繼統羅國而已,當更剖符大邦,?始封之君。陛下大軍,金鼓以震,當轉都宛、鄧;若二敵不平,軍無還期。足下宜因此時早定良計。易有『利見大人』,詩有『自求多福』,行矣。今足下勉之,無使狐突閉門不出。


封不從達言。

  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申耽降魏,魏假耽懷集將軍,徙居南陽,儀魏興太守,封(??侯)〔員?侯〕,屯洵口。 《魏略》曰:申儀兄名耽,字義?。初在西平、上庸間聚?數千家,後與張魯通,又遣使詣曹公,曹公加其號?將軍,因使領上庸都尉。至建安末,?蜀所攻,以其郡西屬。黃初中,儀復來還,詔?以兄故號加儀,因拜魏興太守,封列侯。太和中,儀與孟達不和,數上言達有貳心於蜀,及達反,儀?蜀道,使救不到。達死後,儀詣宛見司馬宣王,宣王勸使來朝。儀至京師,詔轉拜儀樓船將軍,在禮請中。 封?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歎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之流涕。

孟達 [ ?? ]

達本字子敬,避先主叔父敬,改之。 封子林?牙門將,咸熙元年內移河東。達子興?議督軍,是歲徙還扶風。

彭? [ ?? ]

  彭?字永年,廣漢人。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姿性驕傲,多所輕忽,惟敬同郡秦子?,薦之於太守許靖曰:

昔高宗夢傅說,周文求呂?,爰及漢祖,納食其於布衣,此乃帝王之所以倡業垂統,緝熙厥功也。今明府稽古皇極,允執神靈,體公劉之德,行勿?之惠,?廟之作於是乎始,褒貶之義於是乎興,然而六?未之備也。伏見處士綿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雋生之直,枕石漱流,吟詠?袍,偃息於仁義之途,恬?於浩然之域,高?節行,守?不虧,雖古人潛遁,蔑以加?。若明府能招致此人,必有忠?落落之譽,?功厚利,建跡立勳,然後紀功於王府,飛聲於來世,不亦美哉!」


  ?仕州,不過書佐,後又??人所謗?於州牧劉璋,璋?鉗??徒?。會先主入蜀,溯流北行。?欲納說先主,乃往見龐統。統與?非故人,又適有賓客,?徑上統床臥,謂統曰:「須客罷當與卿善談。」統客?罷,往就?坐,?又先責統食,然後共語,因留信宿,至於經日。統大善之,而法正宿自知?,遂?致之先主。先主亦以?奇,數令?宣傳軍事,指授諸將,奉使稱意,識遇日加。成都?定,先主領益州牧,拔??治中從事。?起徒步,一朝處州人之上,形色?然,自矜得遇滋甚。諸葛亮雖外接待?,而內不能善。屢密言先主,?心大誌廣,難可保安。先主?敬信亮,加察?行事,意以稍疏,左遷??江陽太守。

  ?聞當遠出,私情不悅,往詣馬超。超問?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驅,寧當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曰:「老革荒悖,可複道邪!」 揚雄《 方言 》曰:?、?、乾、都、?、革,老也。郭璞注曰:皆老者皮毛枯?之形也。臣松之以?皮去毛曰革。古者以革?兵,故語稱兵革,革猶兵也。?罵備?老革,猶言老兵也。 又謂超曰:「卿?其外,我?其內,天下不足定也。」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聞?言大驚,默然不答。?退,具表?辭,於是收?付有司。

  ?於獄中與諸葛亮書曰:

僕昔有事於諸侯,以?曹操暴虐,孫權無道,振威闇弱,其惟主公有?王之器,可與興業致治,故乃?然有輕?之志。會公來西,僕因法孝直自衒?,龐統斟酌其間,遂得詣公於?萌,指掌而譚,論治世之務,講?王之義,建取益州之策,公亦宿慮明定,?相然贊,遂?事焉。僕於故州不免凡庸,憂於罪罔,得遭風雲激矢之中,求君得君,志行名顯,從布衣之中擢?國士,盜竊茂才。分子之厚,誰復過此。 臣松之以?「分子之厚」者,?言劉主分兒子厚恩,施之於己,故其書後語雲「負我慈父,罪有百死」也。 ?一朝狂悖,自求??,?不忠不義之鬼乎!先民有言,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刎咽喉,愚夫不?也。況僕頗別菽麥者哉!所以有怨望意者,不自度量,苟以?首興事業,而有投江陽之論,不解主公之意,意卒感激,頗以被酒,?失『老』語。此僕之下愚薄慮所致,主公實未老也。且夫立業,豈在老少,西伯九十,寧有衰志,負我慈父,罪有百死。至於內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討曹操耳,寧敢有他志邪?孟起說之是也,但不分別其間,痛人心耳。昔每與龐統共相誓約,庶託足下末踪,盡心於主公之業,追名古人,載勳竹帛。統不幸而死,僕敗以取禍。自我墮之,將復誰怨!足下,當世伊、呂也,宜善與主公計事,濟其大猷。天明地察,神祇有靈,復何言哉!貴使足下明僕本心耳。行矣努力,自愛,自愛!


?竟誅死,時年三十七。

廖立 [ ?? ]

  廖立 廖音理救反。 字公淵,武陵臨沅人。先主領荊州牧,闢?從事,年未三十,擢?長沙太守。先主入蜀,諸葛亮?荊土,孫權遣使通好於亮,因問士人皆誰相經緯者,亮答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建安二十年 ,權遣呂蒙奄襲南三郡,立脫身走,自歸先主。先主素識待之,不深責也,以?巴郡太守。二十四年,先主?漢中王,徵立?侍中。後主襲位,徙長水校尉。

  立本意,自謂才名宜?諸葛亮之貳,而更遊散在李嚴等下,常懷怏怏。後丞相?〔李邵〕、蔣琬至,立計曰:

軍當遠出,卿諸人好諦其事。昔先(主)不取漢中,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吏士,無益而還。?亡漢中,使夏侯淵、張?深入於巴,幾喪一州。後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孑遺,上庸覆敗,徒失一方。是羽?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數喪師?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無綱紀;朗昔奉馬良兄弟,謂?聖人,今作長史,素能合道。中?郭演長,從人者耳,不足與經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不然也。王連流俗,苟作?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琬具白其言於諸葛亮。亮表立曰:「長水校尉廖立,坐自貴大,臧否群士,公言國家不任賢達而任俗吏,又言萬人率者皆小子也;誹謗先帝,疵??臣。人有言國家兵?簡練,部伍分明者,立?頭視屋,憤?作色曰:『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勝數。羊之亂群,猶能?害,況立託在大位,中人以下識??邪?」 亮集有亮表曰:「立奉先帝無忠孝之心,守長沙則開門就敵,領巴郡則有闇昧?茸其事,隨大將軍則誹謗譏訶,侍梓宮則挾刃斷人頭於梓宮之側。陛下?位之後,普增職號,立隨比?將軍,面語臣曰:『我何宜在諸將軍中!不表我?卿,上當在五校!』臣答:『將軍者,隨大比耳。至於卿者,正方亦未?卿也。且宜處五校。』自是之後,怏怏懷恨。」詔曰:「三苗亂政,有虞流宥,廖立狂惑,朕不忍刑,?徙不毛之地。」 於是廢立?民,徙汶山郡。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聞諸葛亮卒,垂泣歎曰:「吾終?左?矣!」後監軍姜維率偏軍經汶山、詣立,稱立意氣不衰,言論自若。立遂終徙所。妻子還蜀。

李嚴 [ ?? ]

  李嚴字正方,南陽人也。少?郡職吏,以才幹稱。荊州牧劉表使歷諸郡縣。曹公入荊州時,嚴宰?歸,遂西詣蜀,劉璋以?成都令,復有能名。 建安十八年 ,署嚴?護軍,拒先主於綿竹。嚴率?降先主,先主拜嚴裨將軍。成都?定,???太守、興業將軍。二十三年,盜賊馬秦、高勝等起事於?, 音?。 合聚部伍數万人,到資中縣。時先主在漢中,嚴不更發兵,但率將郡士五千人討之,斬秦、勝等首。枝黨星散,悉?民籍。又越?夷率高定遣軍圍新道縣,嚴馳往赴救,賊皆破走。加輔漢將軍,領郡如故。

  章武二年 ,先主徵嚴詣永安宮,拜?書令。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受遺詔輔少主;以嚴?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永安。建興元年,封都?侯,假節,加光祿勳。四年,轉?前將軍。以諸葛亮欲出軍漢中,嚴當知後事,移屯江州,留護軍陳到駐永安,皆統屬嚴。嚴與孟達書曰:「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亮亦與達書曰:「部分如流,趨舍罔滯,正方性也。」其見貴重如此。 諸葛亮集有嚴與亮書,勸亮宜受九錫,進爵稱王。亮答書曰:「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足下方誨以光國,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諸子?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八年,遷驃騎將軍。以曹?欲三道向漢川,亮命嚴將二萬人赴漢中。亮表嚴子??江州都督督軍,典嚴後事。亮以明年當出軍,命嚴以中都護署府事。嚴改名?平。

  九年春,亮軍祁山,平催督運事。秋夏之際,?天霖雨,運糧不繼,平遣參軍狐忠、督軍成??指,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平聞軍退,乃更陽驚,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欲以解己不辦之責,顯亮不進之愆也。又表後主,說「軍?退,欲以誘賊與戰」。亮具出其前後手筆書疏本末,平違錯章灼。平辭窮情竭,首謝罪負。於是亮表平曰:「自先帝崩後,平所在治家,??小惠,安身求名,無憂國之事。臣當北出,欲得平兵以?漢中,平窮難縱橫,無有來意,而求以五郡?巴州刺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漢中,平說司馬懿等開府闢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際?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時之務。平至之日,都委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謂平情在於榮利而已,不意平心?倒乃爾。若事稽留,將致禍敗,是臣不敏,言多增咎。」 亮公文上?書曰:「平?大臣,受恩過量,不思忠報,橫造無端,危恥不辦,迷罔上下,論獄棄科,導人?奸,(狹情)〔情狹〕志狂,若無天地。自度姦露,嫌心遂生,聞軍臨至,西?託疾還沮、?,軍臨至沮,復還江陽,平參軍狐忠勤諫乃止。今?賊未滅,社稷多難,國事惟和,可以克捷,不可苞含,以危大業。輒與行中軍師車騎將軍都?侯臣劉琰,使持節前軍師征西大將軍領?州刺史南鄭侯臣魏延、前將軍都亭侯臣袁?、左將軍領荊州刺史高陽?侯臣吳壹、督前部右將軍玄?侯臣高翔、督後部後將軍安樂亭侯臣吳班、領長史綏軍將軍臣楊儀、督左部行中監軍揚武將軍臣鄧芝、行前監軍征南將軍臣劉巴、行中護軍偏將軍臣費?、行前護軍偏將軍漢成亭侯臣許允、行左護軍篤信中?將臣丁咸、行右護軍偏將軍臣劉敏、行護軍征南將軍當陽亭侯臣姜維、行中典軍討虜將軍臣上官?、行中參軍昭武中?將臣胡濟、行參軍建義將軍臣閻晏、行參軍偏將軍臣?習、行參軍裨將軍臣杜義、行參軍武略中?將臣杜祺、行參軍綏戎都尉盛勃、領從事中?武略中?將臣樊岐等議,輒解平任,免官祿、節傳、印綬、符策,削其爵土。」 乃廢平?民,徙梓潼郡。 諸葛亮又與平子??曰:「吾與君父子戮力以?漢室,此神明所聞,非但人知之也。表都護典漢中,委君於東關者,不與人議也。謂至心感動,終始可保,何圖中乖乎!昔楚卿屢?,亦乃克復,思道則福,應自然之數也。原寬慰都護,勤追前闕。今雖解任,形業失故,奴婢賓客百數十人,君以中?參軍居府,方之氣類,猶?上家。若都護思負一意,君與公琰推心從事者,否可複通,逝可複還也。詳思斯戒,明吾用心,臨書長嘆,涕泣而已。」

  十二年,平聞亮卒,發病死。平常冀亮當自補?,策後人不能,故以激憤也。 習鑿齒曰:昔管仲奪伯氏?邑三百,沒齒而無怨言,聖人以?難。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平致死,豈徒無怨言而已哉!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鏡至明而醜者無怒,水鏡之所以能窮物而無怨者,以其無私也。水鏡無私,猶以免謗,況大人君子懷樂生之心,流矜恕之德,法行於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誅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者乎!諸葛亮於是可謂能用刑矣,自秦、漢以來未之有也。 ?官至?提太守。 蘇林《 漢書 音義》曰:?音銖;提音如北方人名匕曰提也。

劉琰 [ ?? ]

  劉琰字威碩,魯國人也。先主在豫州,闢?從事,以其宗姓,有風流,善談論,厚親待之,遂隨從周旋,常?賓客。先主定益州,以琰?固陵太守。後主立,封都?侯,班位每亞李嚴,?衛尉中軍師後將軍,遷車騎將軍。然不豫國政,但領兵千?,隨丞相亮諷議而已。車服?食,號?侈靡,侍婢數十,皆能?聲樂,又悉?誦讀魯靈光殿賦。 建興十年 ,與前軍師魏延不和,言語虛誕,亮責讓之。琰與亮箋謝曰:「琰?性空虛,本薄操行,加有酒荒之病,自先帝以來,紛?之論,殆將傾覆。頗蒙明公本其一心在國,原其身中穢垢,扶持全濟,致其祿位,以至今日。間者迷醉,言有違錯,慈恩含忍,不致之於理,使得全完,保育性命。雖必克己責躬,改過投死,以誓神靈;無所用命,則靡寄?。」於是亮遣琰還成都,官位如故。

  琰失志慌惚。十二年正月,琰妻胡氏入賀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經月乃出。胡氏有美色,琰疑其與後主有私,呼(卒)五百?胡,至於以履搏面,而後棄遣。胡具以告言琰,琰坐下獄。有司議曰:「卒非?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琰竟棄市。自是大臣妻母朝慶遂?。

魏延 [ ?? ]

  魏延 文長 義陽 人也。以部曲隨 先主 ,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先主 漢中王 ,遷治 成都 ,當得重將以? 漢川 ,?論以爲必在 張飛 亦以心自許。 先主 乃拔 爲督 漢中 ?遠將軍,領 漢中 太守,一軍盡驚。 先主 大會群臣,問 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對曰:「若 曹操 ?天下而來,請爲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至,請爲大王?之。」 先主 稱善,?咸壯其言。 先主 踐尊號,進拜?北將軍。 建興元年 ,封 都亭侯 。五年, 諸葛亮 漢中 ,更以 爲督前部,領丞相司馬、 ?州 刺史,八年,使 西入 中, 後將軍 費瑤 雍州 刺史 郭淮 戰於 陽谿 大破 等,遷爲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 南鄭侯

  每隨 出,輒欲請兵萬人,與 異道會於 潼關 ,如 韓信 故事, 制而不許。 常謂 爲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魏略 曰:「 夏侯楙 爲安西將軍,? 長安 南鄭 與群下計議, 曰:『聞 夏侯楙 少,主?也,怯而無謀。今假 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 褒中 出,循 秦嶺 而東,當 子午 而北,不過十日可到 長安 奄至,必乘船逃走。 長安 中惟有御史、 京兆 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穀足週食也。比東方相合聚,?二十許日,而公從 斜谷 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而 咸陽 以西可定矣。』 以爲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 ?右 ,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 計。」 ?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 楊儀 不假借 以爲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 北谷口 爲前鋒。出 營十里, 夢頭上生角,以問占夢 趙直 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像也。」退而告人曰: 「角之爲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凶甚矣。」

  秋, 病困,密與長史 楊儀 、司馬 費? 、護軍 姜維 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 斷後, 姜維 次之;若 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適卒,秘不發喪, ? 往? 意指。 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 魏延 何人,當爲 楊儀 所部勒,作斷後將乎!」因與 ? 共作行留部分,令 ? 手書與己連名,告下諸將。 ? ? 曰:「當爲君還解 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 ? 出門馳馬而去, 尋悔,追之已不及矣。 遣人? 等,遂使欲案 成規,諸營相次引軍還。 大怒,(才) 未發,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絶閣道。 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 後主 以問侍中 董允 、留府長史 蔣琬 咸保 等?山通道,晝夜兼行,亦繼 後。 先至,據 南谷口 ,遣兵逆擊 等, 等令 何平 在前禦 先登曰:「公亡,身?未寒,汝輩何敢乃爾!」 士?知曲在 ,莫爲用命,軍皆散。 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 漢中 馬岱 追斬之,致首於 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 三族。初, 蔣琬 率宿?諸營赴難北行,行數十里, 死問至,乃旋。原 意不北降 而南還者,但欲除殺 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 。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魏略 曰:「 諸葛亮 病,謂 等云:『我之死後,但謹自守,?勿復來也。』令 攝行己事,密持喪去。 遂匿之,行至 褒口 ,乃發喪。 長史 楊儀 宿與 不和,見 攝行軍事,懼爲所害,乃張言 欲??北附,遂率其?攻 本無此心,不戰軍走,追而殺之。」臣 松之 以爲此蓋敵國傳聞之言,不得與本傳爭審。

楊儀 [ ?? ]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也。建安中,?荊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詣襄陽太守關羽。羽命?功曹,遣奉使西詣先主。先主與語論軍國計策,政治得失,大悅之,因闢?左將軍兵曹?。及先主?漢中王,拔儀??書。先主稱尊號,東征吳,儀與?書令劉巴不睦,左遷遙署弘農太守。 建興三年 ,丞相亮以?參軍,署府事,將南行。五年,隨亮漢中。八年,遷長史,加綏軍將軍。亮數出軍,儀常規?分部,籌度糧穀,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十二年,隨亮出屯谷口。亮卒於敵場。儀?領軍還,又誅討延,自以?功勳至大,宜當代亮秉政,呼都尉趙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悅。而亮平生密指,以儀性?狹,意在蔣琬,琬遂??書令、益州刺史。儀至,拜?中軍師,無所統領,從容而已。

  初,儀?先主?書,琬??書?,後雖俱?丞相參軍長史,儀每從行,當其勞劇,自惟年宦先琬,才能逾之,於是怨憤形於聲色,嘆?之音發於五內。時人畏其言語不節,莫敢從也,惟後軍師費?往慰省之。儀對?恨望,前後云云,又語?曰:「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複及。」?密表其言。十三年,廢儀?民,徙漢嘉郡。儀至徙所,?上書誹謗,辭指激切,遂下郡收儀。儀自殺,其妻子還蜀。 楚國先賢傳云:儀兄慮,字威方。少有德行,?江南冠冕。州郡禮召,諸公闢請,皆不能屈。年十七,夭,?人號曰德行楊君。

【評】 [ ?? ]

  評曰: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彭?、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幹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咸貴重。覽其?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