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   대만   중국   일본 
亞熱帶的台灣不是?的家,可不可以不要「?熊所難」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714170803/http://e-info.org.tw/node/29537

亞熱帶的台灣不是?的家,可不可以不要「?熊所難」

文字大小
作者:林憶珊(關懷生命協會專員)

圈養的北極熊開始渾身潰爛、脫毛,最後死亡;圖片提供: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根據日前新聞的報導,台灣第一座極地海洋館的「宜蘭海洋生態科技遊樂館」?將在五結?誕生,業者首開台灣先例,要從大陸瀋陽引進二隻北極熊來,宜蘭縣長呂國華允諾會協助向中央專案申請。

動物學家宣稱北極熊?最難照料的動物,過往的例子可以??突顯這些經驗。1986年加拿大贈送二隻北極熊給台北市立動物園,?們離開遙遠的極地故?來到介於熱帶、亞熱帶氣候,自然環境與故?完全?異的台灣。不幸地,幾年後?開始生病,原本擁有一身雪白毛皮的北極熊開始渾身潰爛、脫毛最後竟然死亡(如上圖)。就上述徹底失敗的例子所顯示的最大問題?,無論園方如何努力醫治,最後結局?不是美好的,動物最後仍淪?被人類犧牲的死亡悲劇。簡而言之,台灣的人工圈養環境再如何努力模擬成寒冷極地,依然無法比上北極熊?正的家園。

再者,諸見各國動物園引進的例子,人工圈養的北極熊極易呈現嚴重的刻板行?,枯乏無味無刺激的單調環境,導致搖頭晃腦與不斷?步甚至一直繞圈的刻板行?。猶記得1986年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北極熊處於非常沮喪的情況,體毛大量脫落四處是膿瘡,不斷重覆理毛。如此看來,無庸置疑的這是一種備受折騰的身心虐待,人工圈養的迫害讓北極熊呈現與自然情境下截然不同的樣態,「?的觀賞反倒是?的悲慘」,因此容易?許多動物權意識?頭的民?質疑。票房保障最後淪??手山芋,難道這是業者當初樂見的結果??

繼1986年後台灣死了二隻北極熊後,1997年瑞士蘇黎世動物園欲轉手二隻北極熊來台,經過調??相?瑞士蘇黎世動物園圈養北極熊?未造成高票房高收入,只好棄養後轉贈台灣。經本會抗議最後成功阻撓進口北極熊,讓全世界認知到台灣在保育議題上確實有些積極的作?,不過本次「宜蘭海洋生態科技遊樂館」?開倒車有意引進北極熊,此嚴重損害宜蘭縣維持良好的保育形象與打?台灣過往的努力成效,因此本會再次重申立場如下:

1. 在西方大多數國家中,不管是動物園園方、學者,或保護動物組織,都已非常具體的表示:

海豚、北極熊都是非常不適合圈養於人工環境中的動物,嚴重的刻板行?,讓許多動物園?已宣布不再圈養新的北極熊。台灣若反其道而行,倒開動保列車圈養展示北極熊,恐?都在違反國際保育潮流。

2. 台灣的亞熱帶氣候與極地相差十萬八千里,?了要圈養北極熊,勢必要蓋一座符合極地氣侯的館。

無論業者如何宣稱投注多少資源模擬極地的環境,就實際執行面而言,連擁有?沛資源的市立動物園都難以克服環境的落差,準備妥善接手,何況是民間業者?誰能保證不會重現二十年前市立動物園二隻北極熊客死他?的悲劇。

3. 全球正面臨暖化的威脅,肇因於人類對環境與動物的不尊重,從這件事可以看到彼此的關聯。

由於大量二?化?的排放令北極?塊溶解, 溫室效應導致?們的數量銳減,因此北極熊目前面臨瀕臨?種的危機,美國還正考慮提案立法將北極熊列?瀕臨?種動物。?一方面將來若台灣?了運送遠方的北極熊來台,與興建符合寒地的圈養環境,勢必耗費大量地球資源,增加二?化?的排放,危急北極家園讓?們無家可歸,成?助長?種的?凶。因此站在保育動物,節約能源、友善環境及責任企業的立場,實不應當支持長途運輸的耗能高?活動「進口北極熊」。

4. 北極熊的活體展示總是被美其名??育作用,但實則只是滿足人類的窺伺慾與好奇心。

生態旅遊應兼具自然保育與遊憩發展的新思維,宜蘭縣要促進觀光遊憩業發展,應將「宜蘭海洋生態科技遊樂館」納進深度生態旅遊的學習模式。要一窺極地海洋生物之生態,?不必要讓活體動物來台受苦,?辦親子?習活動、專題演講、圖書資料借閱、?學?究刊物出版才能?正結合保育、?育與?究功能,使?園遊客都能充?獲得野生動物知識,提升生態多樣性的尊重。

綜所上述種種原因再加上全球暖化問題,讓北極熊更不適合來台,因此本會站在動物福祉、環保地球與生態旅遊的立場,以嚴肅的立場?重看待「業者有意引進,縣長允諾支持」的新聞,?對圈養北極熊存在若干疑義! 在此呼?相關單位審?評?,不宜冒然引進北極熊來台,這是不人道的殘忍行徑,間接或直接的造成動物痛苦與死亡。最後建議瀋陽可以將北極熊北送至極地生活,回到自然的原始家園,而不是往南送到更不適合的亞熱帶台灣受難。

回應

許多人以?,只要看

許多人以?,只要看見活生生的動物植物展現在眼前,就能激起人們愛好動物本能;事實上,包括?空纜車,蘇花公路......等等,基於觀光目的而創立的便民設施,不只讓自然能源加快消耗,更讓大多數人以?:這些自然資?,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取得的。
動物園建造的名義是?育;但是,最早的動物園,其實是?了讓野獸搏?,娛樂一些位高權重者的工具。?使是所謂野生動物園,當?看見那些??蜂泳至車頂,大多數人想的不會是『?是活潑的生命?』,而是『?是恐怖的生命?』。而動物看見汽車每日開入開出,也不會感覺舒適愉快,在?音作用下,可能造成聽力減退等副作用。
而萬一動物園有朝一日倒閉了??那些莫名其妙脫離自然生態界的動物們又該何去何從?人?的搬遷對於動物是種太勞累的活動,不少例子更顯示到新環境的動物因?水土不服而離開人世。

我相信,要讓人們愛上動物植物,其實有比這樣輕視怠慢的接近更有效的方式;個人列出幾個想法:

1.驚駭?育
以陳設動物屍體?盜獵照片等資料文獻?主的方式,?搜羅各類遭受不當飼養導致憂鬱疾病等症狀纏身的動物影像,甚至不排除尋?該類型屍體製作?標本,將人類造成的動物迫害公開

2.自然接近
由專員引導,參加者事先提出想要觀賞的動物類型,?自行規劃一流程,來理解動物們生存的環境;如果無法親自抵達的地點,則藉由科博館科?館等地器材模擬該物種生存環境與求生本事,例如極地就用羽毛衣?冷房模擬......等

3.認養
將一些可以由人類飼養的小型動物如?狗類分配給各中小學幼稚園托兒所等區域;可與流浪動物收容所合作,亂數分派殘疾動物,?症動物等,使兒童自然而然接受生老病死(以非人畜共通傳染疾病?主;可斟酌使用)

4.模型展示
這和第一個不同處在於該模型是由非專業人士製作,可?社區或?里學校等合作,?辦動物模型製作,?規定必須作出特徵部分(如:眼鏡蛇的眼鏡,?竹絲的三角頭......),以使用生活週遭隨手可取得素材?優先,?列出材料價格明細,將環保,經濟?動物保育三者更加密切融合

?外,觀於此次北極熊一課題,個人認?必須先考量到:大陸方面是否已經將北極熊馴化?如北極熊已經馴化,則放回北極圈前的野化,必須在何國境內?如何執行?

發表新評論

此內容將保密,不會被其他人看見。

加入專頁,隨時關心地球脈動